苍雪清竹:何处相思来梦里,烟霞满枕月明轩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文人若一味风花雪月,亦非载道之途。思近日坊间人语,极是谬误。故引以重申,以正视听。向闻一网友群中云:节气者,不能与时俱进,可谓无用之矣。吾诧异斯言,问其人,答云:近来天气变暖,与古不同,如何能用?
呜呼哀哉,此今人之不解古人也。二十四节气,自黄帝时便有,并非言天气冷暖之变化,乃是言天地能量转变之界点。天地万物,蕴蕴总总,不出五种能量即:金木水火土,所构成。
例如
木与仁德对应,五臓对应为肝,季节对应为春,颜色对应为绿;
火与礼德对应,五臓对应为心,季节对应为夏,颜色对应为红;
土与信德对应,五臓对应为脾胃,季节对应为长夏,颜色对应为黄。
金与义德对应,五臓对应为肺,季节对应为秋,颜色对应为白;
水与智德对应,五臓对应为肾,季节对应为冬,颜色对应为黑。
古诗中常可见送春,改火之语,例如苏轼诗“一别都门三改火” ,改火,便是指由春季当令的木气仁德,改为夏季的火气礼德。中国文化乃天人合一之文化,中华先祖们内视身心,俯察地理,仰观天文,发现天地人是一体地服从于一个共同的法则与秩序。从而总结出二十四节气之文化。诞生于上古伏羲,如《古微书》中说:“昔伏羲造八卦,作三画以象二十四炁(气)。”
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气”。“节”和“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现代人已经抛弃了节气的能量属性及其对人体生命的关联性,更罔谈对质象能量的深入探索。
因为现代人只知道有西方的科学,却不知道自己国民族很久便有“几学“ 。古诗文中常见的一词”研几“ ,便是研究几学之意。如清 方文 《喜左又錞见访即送其归里》诗之一:“学《易》元同舍,研几尔独能。”
探索世界的方法,分为内求法和外求法。内求法,诞生的是内文明和几学;外求法,诞生的是外文明和科学。
秋水
秋水横烟月满楼,一帘霜色剑光幽。
十年客隐青山外,万里犹存济世愁。
有感
莫待胡僧话劫灰,襟怀唯付夜光杯。
几行诗未消长恨,空自惊心似霹雷。
胡僧话劫灰: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又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以问东方朔。朔云:'不委,可问西域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西汉武帝为练水军曾开凿昆明湖,在湖底发现黑灰,僧人法兰解释为世界遭劫,这灰即劫烧的余灰。作为典故,后人常喻指时易势衰。
空谷
清风空谷远悠悠,浮世谁知抑郁愁。
翠竹幽兰休怅惘,乾坤化作碧云洲。
丹心
儿女凡情不到心,丹心全付志千寻。
匣中百炼青铜剑,绕指龙蟠笔墨吟。
长吟
高楼西北起长吟,杳入浮云不可寻。
千里客闻双泪下,扬箫按剑送回音。
云虹
星沉身左月沉东,紫霭为裳踏激风。
碧落空明随曼舞,人间指说是云虹。
射鸿
搴裳逐马射西东,顾盼长空落塞鸿。
残照秋风吹袖带,千山回首在望中。
凡流
连绵万岭古松幽,俯仰尘寰汗漫游。
上得千峰长啸傲,下来依旧是凡流。
夜半疾书
林霭苍茫迷雨色,寒灯夜半寂寥时。
疾书不倦疏萤火,方得今时句不疑。
鸿篇何处
抄书两指落深痕,销骨如泥卷未温。
可惜才情仍不逮,鸿篇何处愧昆仑。
景与诗
蔓草岩花容可爱,松烟月色质风流。
若逢才力成诗后,更使人怜辨不休。
龙去
燕脯龙潭谁更寄,楚山无雨罢行云。
冰绡空自珠宫卷,凉夜波间啸不闻。
梦
空庭霜露夜深繁,叶叶芭蕉翠滴喧。
何处相思来梦里,烟霞满枕月明轩。
惠州有感
轻尘晚雨南国秋,玲珑珠帘卷玉楼。
清荷犹梦婵娟月,碧树欲凋天涯忧。
无端闲却敲诗手,不期亲近圣贤流。
襟怀渐共西山雪,长歌远上天地悠。
谁言寂寞无知者,碧霄来鹤慰哀愁。
山涛飘叶云霭霭,松柏寒泉猿啾啾。
归舟此去江湖远,系马收心乾坤游。
才微莫思渔樵梦,福浅怎向诗词求。
吹裂孤竹浮沧海,倾尽桂露望九州。
纵然天上多清冷,总胜人间须苦求。
名利相思都抛却,月华明时随云浮。
但有娇儿持裾泣,且听龙吟还沧州。
泛舸歌
无可奈何落凡尘,风轩雪谷难成真。
无事仙人游天外,有烦俗子遍四邻。
兰桡欲觅湘灵瑟,秋江月堕水如银。
泛舸如闻泣幽隐,沧江流濯鲛绡纹。
中有泉客珠泪泫,皎然光胜碧海珍。
水中亦有伤心者,伤心胜我有何因。
竹影森森松郁郁,沉沉烟波渺渺音。
但闻涛声如低语,夜久空余叹息人。
作者简介
作者苍雪清竹, 原名杨敏。大连人,女,现居台州玉环。喜诗词,嗜书画。一弹流水一弹月,一袖飞云一袖风。平生痴于诗词散文书画小说与道学,所学甚杂,惜而不精,愿与四方同仁共修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