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门控和膈肌导航技术动中求静的原理
人体的运动包括生理性运动和自主运动,一般自主运动可以控制,但是生理运动难以控制,比如心跳和呼吸引起的运动,当然呼吸可以短时间内通过屏气,暂时保持静止状态,所以在胸部和腹部器官的扫描中,无论DR、CT还是MRI都会使其屏气,但是在MRI中,尤其T2加权的扫描,屏气扫描会使图像质量下降,但是自由呼吸又会引起呼吸运动伪影,为了能够让患者在自由呼吸下找到相对静止状态,于是采用如下技术:
1、屏气扫描
2、呼吸门控(呼吸触发、呼吸补偿)
3、导航回波(膈肌导航、相位导航)
注:虽然抑制呼吸的技术比较多,但是这些技术都是建立在一个理想的呼吸方式才能获得一副好的图像,假如患者呼吸幅度很不稳定,呼吸频率很不均匀,单纯靠这些技术也很难提高图像质量,关于屏气扫描就不过多赘述了,下面主要介绍呼吸门控技术和导航门控技术原理;
根据数据采集类型不同,呼吸门控分为回顾性呼吸门控和前瞻性呼吸门控,下图为呼吸监测设备:
回顾性呼吸门控:又称呼吸补偿技术:通过压力传感器把患者的呼吸波信号融合到磁共振扫描系统中,在整个呼吸周期中连续采集数据,连续采集数据后,然后对呼吸周期中相似时间点的MR信号进行相位编码,主要在呼气末的平台期,用低频的相位编码填充到K空间的中心区域,让其他呼吸周期用高频相位编码填充到K空间的周围区域,因为K空间中心区域对运动相对敏感,K空间周围区域相对不敏感。最后将所有低频的相位重新排列,使一致的也就是平台期的呼吸波组成一副完整的图像并填充到K空间中心,从而保持了呼吸的静止,使高频随机性的波动伪影推移到视野的边缘或者视野外,因此减轻视野内的运动伪影。
前瞻性呼吸门控:又称呼吸触发技术,呼吸触发技术采集的数据是不连续的,呼吸触发技术主要通过呼吸的某个时相进行采集数据,最常见的就是呼气末的平台期进行采集数据,因为每个周期的平台期的呼吸幅度相对一致,所以保持了呼吸的相对静止,最后将每个呼吸周期内的平台期数据填充到K空间。
根据机制类型不同,导航回波技术可分为膈肌导航和相位导航。
膈肌导航:不需要外部放置腹带和呼吸垫,而是在操作界面放置一个可以看到的呼吸条就可以实现自由呼吸采集,呼吸条的位置一般放置在右侧膈肌的最高点,以膈肌为界限,上1/3在肺部区域,下2/3在肝脏区域,导航门控是先采集5个呼吸周期进行监测扫描,用于判断导航条位置的准确性,通过监测膈肌的位置模拟出一个呼吸运动,在模拟的呼吸运动中监测到当膈肌位置落入到采集窗后以一定的空间位置触发数据采集,采集窗范围越大,信号采集时间越长,也容易发生运动伪影。
相位导航:相位导航是以一个恒定的间隔TR持续重复采集,然后生成一个生理测量点的时间序列,然后把测量点的时间序列当做触发算法的输入数据,相为导航相对于膈肌导航实现了智能自动触发。
1、两者都以呼气末平台期作为触发点;
2、两种技术都以跟踪膈肌运动为基础;
3、呼吸门控只有一个触发采集窗,而导航回波技术有两个窗(导航窗和触发窗);
4、呼吸门控需要腹带和呼吸垫,导航回波不需要;
5、导航通常需要两个方位以正确监测膈肌的位置,而呼吸门控则不需要监测膈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