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登黄鹤楼——武汉随笔
重登黄鹤楼——秋游江城
江山一
20181105
黄鹤楼是武汉的靓丽名片。相隔四十多年,重登黄鹤楼。感慨万千,一言难尽。记得当年是从西门进入的。绕过胜像宝塔,“三楚一楼”牌坊顶天立地,黄鹤楼高耸,“半截都在云里头”。气势雄伟,令人震撼。至今难忘。
这次是从东门入园。交【大武汉旅游年卡】,按了两次指纹。问为何?答曰:“还有一场演出。”在架上取一本《黄鹤楼手绘地图》。左上登山,匆匆赶往“落梅轩”。演出还没开始,就不让进场了。说人已满。下一场得等待1小时。我俩多次恳求,才让进去。就垫塑料袋,坐在第一排旁边左过道处地下。《楚风鹤韵》类似编钟乐舞,舞蹈演员的专业素质较高。两架编钟分立舞台前端两边,五个乐手敲击编钟。台上,有古筝,埙,箫,笛,笙,鼓,编磬等弦管打击乐器演奏。短短半小时的表演,声光影彩,引人入胜。仿佛穿越千年。
过圆门,进鹅碑亭,一池碧水,两柱喷泉,三座太湖石山,在秋日之下,光影斑斓。鹅池无鹅,王羲之归来也会遗憾。诗碑廊无暇细细欣赏。九九归鹤图大型浮雕反射红光。登入毛泽东词碑亭,“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背后山石上,是李白的手书,“壮观多一点”。进紫竹苑,过西爽亭,穿洞天别境,爬到黄鹤楼底,黄鹤归来铜雕下,白云缭绕。黄鹤楼直插蓝天,在白云之上矗立。回首,“江山如画”牌坊蕴含胜像宝塔。走到塔边,再回首,“三楚一楼”牌坊恰好框住黄鹤楼。初登黄鹤楼的豪情,又入胸怀。重登黄鹤楼,脑海里搜寻当年景象。“气吞云梦”匾额悬在红灯笼之上,赵朴初先生的手书敦厚稳重,如同黄鹤楼之气势。一楼大厅,两位工人正在整修瓷板拼画,正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意。拾级而上,楼上,黄鹤楼的唐宋元明清模型和现代模型一比较,还是现代黄鹤楼气象不凡。精美壁画,难以一一细述。在顶楼,抓拍了一张几位金发碧眼美女在欣赏壁画的镜头。楼边回廊挤满游客,见缝插针,俯瞰江城。“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已经六十一年,还是车流如潮,稳固如初。今朝,长江上,大桥的兄弟增添了几十个。大桥一定更高兴吧!龟蛇山麓,秋色浸染。环廊一周,远方,三镇高楼遮住天际线。当年登楼远望,可见汉口水塔,如今已被层层叠叠的新楼掩挡。骄阳之下,云烟之中,江城巨变,一目了然。倘若崔颢,李白今日重登此楼,不知作何浩叹。岂止“壮观多一点”啊!
摩肩继踵下楼,依依不舍仰望。回味“极目楚天”,感慨“帘卷乾坤”。黄鹤楼老铜顶,默诵古楼沧桑。千禧钟声,远播国泰民安。站在白云阁上,可见,彤红的夕照下,黄鹤楼闪耀金光,江城一派吉祥,神州复兴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