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浅谈|读帖古义与新法

读帖在初学入门者中,是不受重视的。原因简单,笔下尚且无知,读来亦是无觉。

我们于昨日发出的一道小考题(点击链接查看投票),就是考验“读”的功夫。读其书法之味,与谁家相契合;辨其细微笔法,源自古贤何宗。

大家的研判留言,我们也全部都公布出来了。从读者留言可见,很多的书友视野宽阔,观察入微。从一笔一画中,可以研判出书家的处理之妙。这是很赞的读字功夫。

拨开云雾见青天,其书法底子是以柳体为基础,结论是大致无疑的。

|古义|

小测验引来书法学习中的“读”字功。

历代书家也反复告诫:读帖!读帖!读帖!——千百年来,如此重要的事情说了何止三遍、三百遍。

如北宋黄庭坚在《论书》中说:

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南宋时期的姜夔在《续书谱》中指出“观”要在临摹之前:

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

一直到清代,周星莲更强调了“看”的重要性:

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

|新法|

古人讲明白了道理,剩下的就是今人去实践。

现代印刷术的发展,带来质优价廉的古碑帖,我们可以不必像古人那样拘束了——因为碑帖难得,一纸要用一辈子。同时,当代互联网的普及,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数字化方法。大体而言,读帖可以如下:

一、整阅。整本整册的重复翻阅赏读,翻烂了再换一本。碑帖买来除收藏之外,只有翻烂了才真正体现它的价值。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读帖也要有这种精神。

二、拆阅。有的印刷本开版很大,装订很厚,不便于携带。那就拆开了,分成单页。配合临帖的进度,一页一页的读,也可以放在随身行包中,随走随读,不亦快哉。

上世纪过来的人,一般都在书桌上压一块玻璃。很多书法爱好者就将单幅书法作品压在玻璃下,时时阅读,蔚为风尚。

但是,读帖一般都讲读名家之作,这是“读他”之意;事实上,还有重要的一层,是要“读己”。

三、对读。将自己的临摹作品与原帖并列摆在一起,逐字逐句的对比,关键是找出与原帖不一致的地方,并分析原因,再改正,再对比读帖。

现在借助于互联网的资源分享,又利用手中的移动电子产品,更可与时俱进,掌握新的读帖方法。

四、精读。下载高清、甚至超高清的碑帖文件,一般建议下载图片,或者PDF文件,保证帖子在放大的情况下不模糊、不变形,这样就可以阅读到精细入微的笔法了。这是古人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

五、广读。如今学习书法也不要再闭门造车了。进入一些网络社群,结交更多的同道书友。相互阅读、点评各自的临摹作品,指出问题,采纳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学习书法,都知道要“取法乎上”,即使你也创新突破为己任,也需要先从古人处打探消息。读帖,古人只能在昏黄的灯下看花老眼,你现在却可以轻松自由缩放,何乐不为。

当然,方法还有很多,可以自己选择方便之法门。但万法归宗,读帖乃是要读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书法精髓,目染心仪,与临结合,方可期书法更上层楼也。

“入門淺談”系列

书法的分野——艺术向左?法则向右!

字匠!你也配?

有一种书法之痛,叫“盲临”一生

美女书家——究竟何为学习书法的“初心”

临帖之“出帖五法”

书法学习中的“置换”三义

文/彭澎

【歡迎轉載,請联系管理员获取转载授权】


系统讲述,正统书法

(0)

相关推荐

  • 临帖主要是学转换技巧

    临帖,学的像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很多学书者,临摹古帖能做到七八分像,有的甚至能够做到以假乱真,但离开范本,自己创作,却很是呆板,不少人还无法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观其笔下所创作的作品,很难看到他们从 ...

  • 学习书法到底要学什么?

    作者:灿烂的阳光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之精华,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但大多数人认为学习书法就是临帖,学习间架结构,把字写好.临帖当然很重要,但这种看法是非常偏颇的.这有点类似盲人摸象,只摸到了书法的线条结构, ...

  • 一字千金:浅谈高古铭文玉器(建议收藏)

    虢国墓地是一处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诸侯邦国公共墓地,先后经过两次大规模发掘,出土文物三万余件.尤其是出土的近万件玉器,种类齐全,玉质优良,造型精致,纹饰优美,工艺精湛,其价值之高在周代考古中实属罕见,是我 ...

  • 浅谈中国古瓷器上的莲纹

    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又称芙蕖.芙蓉.<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疏"芙蕖其总名也,别名芙蓉:江东呼荷:菡萏,莲华也.&qu ...

  • 浅谈高古玉磋磨工艺

    张扬最不羁的态度,射向仿冒品的子弹 暴躁  狂妄 目中无人 愿做古玉圈的一股清流 微信:17013 欢迎您的加入 商品刷屏.三天可见.关闭朋友圈 以上三类网友请勿添加,速删见谅 商周.春秋,战汉为本群 ...

  • 浅谈汉代古玉鉴定知识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玉石之路,新疆和田玉籽料开始使用.西汉出土的部分圆雕作品,选用新疆和田籽玉,个头不大,玉质极好.其他个头稍大的玉璧.玉佩等,一般选用老坑青海玉.甘肃马衔山.马鬃山等玉,玉质相对 ...

  • 浅谈徽州古民居的建筑特色

    徽州,简称"徽",历史地理名称,古称歙州.新安.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现歙县徽城,前四个县现属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 ...

  • 【集贝者】贝壳收藏入门浅谈(四)

    2017-04-19 23:28 1971年,我第一次领略到了美国贝壳界那种繁荣的景象,特别是在佛罗里达,我被邀请到那里为至少六个贝壳展览会的展览目录作科学评估.在展览会期间,我与美国贝壳界的泰斗R. ...

  • 【集贝者】贝壳收藏入门浅谈(三)

    2017-04-18 23:22 世界各地贝壳俱乐部的徽章 贝壳俱乐部是贝壳收藏者自愿组合的民间社会活动团体,共同的爱好使他们走到一起,讨论研究有关贝壳的话题,相互激励,增长见识.一般的活动包括有贝壳 ...

  • 【集贝者】贝壳收藏入门浅谈(二)

    2017-04-17 22:57 贝壳交换 贝壳交换,应该是收藏者最乐于进行的活动.这是扩充我们收藏品种数量的一个丰富来源.贝壳资源分布在世界各地,由于地缘特点,某地盛产的贝壳在别处可能稀缺,所以各地 ...

  • ?【集贝者】贝壳收藏入门浅谈(一)

    2017-04-16 22:10 贝壳收藏,浅了说,是一种嗜好,深了说,可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能激发你对大自然的的兴趣,对科学的热爱,从而形成自觉的绿色环保意识,关注我们地球的生态平衡,这将有利于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