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音频听,轻松自在学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立志于实行仁德,那么他就不会有什么坏的行为了。”
“志于仁”,意思就是立志求仁。“无恶也”,意思是不会再选择作恶的事情。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当我们立志做一个仁者,选择当好人的时候,就会自觉抵制那些恶念和恶行。西晋时候,有一个叫周处的少年,喜欢惹是生非。乡亲们说:“水里有蛟龙,山里有老虎,加上周处这个危害乡里的祸害,就是'三害’。'三害’不除,民不聊生!”
有一天,不良少年周处突然良心发现,想改变一下自己在乡亲们心中的形象,于是就上山杀死了老虎,下水斩杀了蛟龙。周处和蛟龙的恶斗,情形十分凶险,大家等了三天三夜还不见周处回来,就以为他也死了。当周处精疲力尽凯旋归来的时候,他看到大家正奔走相告,庆祝“三害”尽除。周处怎么也想不到老百姓这么痛恨自己,竟然都在盼着自己早些死去。他很伤心,也很惭愧,决心要重新做人。周处悄悄离开了家乡,寻访名士陆机和陆云,希他们能指点迷津。陆机不在家,他只见到了陆云。陆云听了周处的忏悔,就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古人贵朝闻夕死。一切都还来得及!只要你真的想改变,就一切都不晚。你不用担心美名不扬,而应担心志向不立、志向不坚。如果立志改变,发愤图强,何忧美名不彰呢?”周处听了很高兴,从此发奋读书,最后成了青史留名的一代名将和贤臣。人无志不立。少年周处没有人生目标,所以率性而为,成为乡里一害。到了后来,明确了志向,把仁装到了心里,改变立马发生。每次面对善恶选择,心中有仁的周处都自然选择了善。包括最后战死沙场,也是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撤退或许可以偷生,依然选择舍身取义,以死报国。
早些年曾经看过一本书,书的名字的是《只要我想,我就能》。这是一本关于80后独生子女自我管理方案的书。我一见就爱不释手,并推荐给我们的班主任共读。
我特别喜欢书中这句话——“除非自己放弃,没人能夺走我的尊严。”这个世界没有人愿意做懦夫,没有人愿意卑微地苟且偷生。都想腰板挺起来,头颅昂起来,有尊严,有体面地生活。但是,很多人态度不明确,立场不坚定,意志薄弱,贪生怕死,一遇到困难,一遇到挑战,立马就怂了。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求仁得仁。立志做好人,最后终究能成为好人。骨子里都是自私自利,即使满口仁义道德,最后在利益面前,也会选择出卖良心
还是这句话,钱穆先生认为应该这样读——“苟志于仁矣,无恶(wù)也。”这里的恶意思就是厌恶、讨厌。钱穆说:“仁者必有爱心,故仁者之恶人。其心仍出于爱。恶其人,仍欲其人之能自新以反于善,是仍仁道。”钱穆先生的意思,教官训练士兵,好像凶神恶煞一样,总是在往崩溃边缘逼迫士兵,其目的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领导带部下,总是训斥你、鞭策你,那可能是在重点打磨你、培养你。 老师凶学生,恶狠狠惩罚你,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刺激你,或许是因为恨铁不成钢,要逼着你奋起直追。和上一则呼应一下——“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结合起来思考,我们就理解了“宽是害,严是爱”。
杨伯峻先生对这句话的解释也有一些与众不同,他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假如立定志向实行仁德,总没有坏处。”
好人喜欢和好人在一起,坏人也喜欢和好人在一起。做一个喜欢利他的好人,朋友会越来越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在哪里,人心就在哪里。人心在哪里,最后的胜利就在哪里。一个人修养自己道德,磨砺自己能力,扩大自己能量,帮助更多的人找到幸福,让世界因我而美好,何乐不为呢?
仁义在心,心就明亮了,阳光驱逐黑暗,蝇营狗苟的杂念就少了。仁义在心,心就温暖了,侠肝义胆,古道热肠,这个人也就有了温度。于是,光亮变成智慧,温暖变成慈悲,人也就实现了觉醒和圆满,“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仁者无忧,大爱无疆。
欢迎关注猴哥侃大山,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