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无常》:看斯蒂芬•金如何揭示人类灵魂深处的道德真相
斯蒂芬·金的《世事无常》是一本恐怖小说故事集,里面收录了14个短篇小说,斯蒂芬·金还在每一篇的开篇或结尾讲述了促成他创作该作品的事件、想法或景象,对书迷们来说是一种额外的享受;而这14个故事里面有11个被改编成了影视剧,其中一篇《黑衣人》曾经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一等奖,另一篇《骑弹飞行》则创下了24小时售出40万册电子书的惊人成绩,因此将斯蒂芬·金送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
没错,这个斯蒂芬·金就是写出《肖申克的救赎》原著文本的那个斯蒂芬·金,他在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作“美国影视业孜孜以求的故事贩卖机”,作品在全球销量超过了3.5亿册。
《肖申克的救赎》中译本
斯蒂芬·埃德温·金(Stephen Edwin King,1947年9月21日- ),美国作家,编写过剧本、专栏评论,曾担任电影导演、制片人以及演员,自1973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魔女嘉莉》即大获成功,而这部书也是他的第三部恐怖小说,迄今为止他已出版40多部长篇小说和200多篇短篇小说,代表作品有《闪灵》《肖申克的救赎》《末日逼近》《死光》《绿里奇迹》《暗夜无星》等。
不得不说斯蒂芬·金就是一个行走的故事贩卖机,也是影视界的宠儿
01
对于斯蒂芬·金来说,短篇小说的写作更像是慢工出细活的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众所周知,平均篇幅在万言左右的小说会被划归短篇小说。短篇小说在现代甚为流行。所有小说基础,其发展初期并无长短之分,随时代而区分。短篇小说多要求文笔洗练,且受西洋三一定律一时一地一物观念影响,使其更生动详实。
短篇小说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情节简洁、人物集中、结构精巧。它往往选取和描绘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着力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生活的某一侧面,使读者'借一斑略知全豹'。鲁迅先生说短篇小说要讲求典型性,也是同理。
斯蒂芬·金讲故事的能力堪称一绝,他自己在很多场合也谈到短篇小说的写作,他说一直写短篇小说而未停止的原因是因为要给自己时刻冒出来的那些灵感一个适合的载体——三千字、九千字,最多一万五千字。而你如果选择了短篇小说的形式来讲这个故事,你就要有耐心,细细打磨故事的表达形式,直到它以世上独此一件的标准找到欣赏它的买主,这标准就是“简单而有趣”。
斯蒂芬·金讲故事的能力堪称一绝
我们以前学过的最为经典的短篇小说比如莫泊桑的《项链》讲述了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炫耀自己的美丽。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是一串假钻石项链。真相揭穿的那一刻,人人都在为玛蒂尔德逝去的十年青春年华而惋惜,从而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而斯蒂芬·金写了许多矛盾冲突集中而出人意外的短篇小说,单就叙事能力上和莫泊桑相比,很多人也评价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斯蒂芬·金写了许多矛盾冲突集中而出人意外的短篇小说,拍了很多恐怖电影
这本短篇小说集《世事无常》所收录的14个故事,有激动人心的时刻描述,有突如其来出现在人物生命历程中的意外事件,有怪异得让人毛骨悚然却又信以为真的惊悚一刻,不得不说作家在创作这些故事的时候是处于一种创作上的巅峰时刻。
02
故事原本就存在于生活当中,只是有幸被作家发掘出来而已,以《黑衣人》为例,创作中作者的想象力令人叹服
斯蒂芬·金说自己的故事都是在生活里的合适的时刻发掘出来的,比如《黑衣人》就是自己和朋友聊天,听到朋友讲自己的爷爷,有一天在森林边,遇到了一个刚从森林里走出来的人,据说这个爷爷发现走出来的这个人眼睛发红,身上有一股硫磺的味道,爷爷觉得这个人是魔王,那么自己只能装傻,万一魔王知道自己觉察了对方的身份,大概自己就会没命了吧,所以就以正常的语气跟对方讲话。
斯蒂芬·金说自己写这个故事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吸引自己的地方,只是想象着,感觉这朋友爷爷的细微的感受,周边的气场和环境,尽量用文字来渲染精准的氛围,结果完成后他自己也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这个故事有太多动人之处,后来刊登在《纽约客》上,已经让斯蒂芬·金颇感意外,再后来就是得到了读者的众多好评,并获得了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的一等奖。
《黑衣人》后来被改编成电影
《黑衣人》电影剧情:在月球监狱里,极恶的伯格罗多星人鲍里斯(杰梅奈·克莱门特 Jemaine Clement 饰)越狱逃亡。他在1969年犯下邪恶罪行,最终被年轻的K(乔什·布洛林 Josh Brolin 饰) 砍掉一只手臂,送入监狱。此次他逃脱的目的,就是穿越时空杀死K。与此同时,J (威尔·史密斯 Will Smith 饰)和K(汤米·李·琼斯 Tommy Lee Jones 饰)一如既往处理各种外星人引起的混乱,因对鲍里斯的案件三缄其口,两个好搭档心生隔阂。 崭新的一天,J发现K消失不见,周围更几乎没人知道K这个人。此时的K已在40年前被鲍里斯杀死,他所建立的A网也不复存在。在这危急时刻,伯格罗多星人大举入侵地球。为了保护家园,J必须穿越时空再次改变历史……
这大概就是本书命名为“世事无常”的原因吧,那些你所爱的一切终将随风逝去,明天和意外谁知道哪一个会先来到,这些我们普通读者耳熟能详的句子,在斯蒂芬·金的笔下,却生长出了故事的外壳,带着魔幻的色彩、惊悚的氛围引领着读者的阅读兴趣。
03
斯蒂芬·金的童年时代对他创作的影响不可忽视,恐怖小说创作是他毕生追求
1947年12月12日,斯蒂芬·金生于美国缅因州波特兰。两岁时,他的父亲突然离家出走,从此一去不返,后来据说是去刚果当了雇佣军。他的母亲含辛茹苦地操持着家庭,并想尽一切办法养育着孩子。由于家境贫寒,斯蒂芬·金的童年没有什么特别感到快乐的兴趣爱好。十四岁那年,他在家中阁楼发现一个箱子,里面装有父亲收藏的一些恐怖小说。从此,他就迷上了恐怖小说,并立志当一个恐怖小说作家。
而他的母亲就一直鼓励他,总是说我觉得你写得比他们的作品更好。中学时代,他就开始创作,并向杂志投稿。在缅因州大学学习期间,他也曾是校刊的主笔之一。毕业后,他白天在汽车修理站工作,晚上写恐怖小说。后来,他到一所中学任英语老师,但依旧笔耕不止。不过,他这一时期的作品还不为人们看好,因而他经常陷入经济拮据之中。后期他的创作出现了爆棚现象,很多影视界的从业者都在对他的新作品翘首以盼。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海报之一
斯蒂芬·金在他的大量恐怖小说作品中均以“毁灭”这一主题作为故事核心,特别是早期作品《魔女嘉莉》描述内向怯懦的嘉莉拥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超自然能力,当她在舞会中被同学戏弄淋满一身鲜血时,她就用意念展开恐怖的大报复,将舞会变成了血流成河的屠杀场;《闪灵》中带着妻儿搬进封闭酒店精神日趋分裂的作家杰克,最终与恶魔同归于尽。
“斯蒂芬·金的作品继承了美国文学注重情节和气氛的伟大传统,体现出人类灵魂深处种种美丽和悲惨的道德真相”。(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评)
斯蒂芬·金作品中惊悚恐怖的表象下反映了美国社会中种种令人担忧的现实状况,同时也展现出对人性本质的关注与拷问。在他的作品中,“毁灭”是表象并非目的,而是反衬他对人性“善”的寄望,通过对人性的解读来确认人是可以完全了解自己从而战胜自身恐惧,重塑理性与意志对抗各种外在力量的。
我们与死亡为邻,这一事实是恐怖小说真正重要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