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翡翠图考
据说1995年在 香港拍卖的一串翡翠项链就是取自一挂朝珠,由27颗翡翠圆珠组成,卖了3300万港币,创下了当时单件翡翠首饰价格的最 高纪录。我曾见到过一套上好的碧玺 纪念,是当时清末最显赫的家族留下来的,翡翠身子(108颗翠珠)早已被卖了,仅留下30颗碧玺纪念和三个碧玺坠角,碧玺颜色为双桃红,每一颗都异常晶 莹,痴想当年的整挂朝珠该是怎样的壮观。
实际上“翡翠”这个词最早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当时这两个字是指代翠鸟,"状如鵁鶄,而色正碧,鲜缛可爱,饮啄于澄澜洄渊之侧,尤惜其羽,日濯于水中。今王公之家以为妇人首饰,其羽值千金。"当时的翡翠也是作为人们的首饰出现在身边的,但是不是如今的翡翠。之后的几百年翡翠仍然作为翠鸟的代称。
清晚期,因慈禧太后对翡翠拥有特殊偏爱,其珠宝首饰常以碧绿如水的翡翠制作,宫中珍玩、陈设也选用翡翠,从而激发了贵 族女眷对翡翠的普遍青睐,引导社会风气转向对翡翠的极端喜爱,从此翡翠成为传统玉器的组成部分之一。
翡翠玉雕在题材上受明清绘画、雕塑题材的影响,多“喜”“寿”字雕件,祈福专题的雕件有蝠、葫芦、桃、灵芝、花卉佩或坠等。器型特征有:璧、坠、佩、簪、带扣、手镯、搬指。这些翡翠饰件的质地并非优等,雕刻工艺与当今的相比也显得并不十分精良,但其制作年代为清中期至清晚期,反映的正是翡翠在中国流行初期时的情形。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规。"每一行都会有自己的专 业术语,翡翠行业也不例外。
往往一件传世或者明确出土的翡翠制品,在一些珠宝鉴定中 心的科学仪器鉴定中会显示出B货或者C货的结果,令收藏者感到纳闷,而一些造假者也趁机钻此漏洞,大放厥词言:明清翡翠在仪器鉴定都会如此,从而使自己的当代酸洗注胶的仿冒品蒙混过关骗取钱财。
新工翡翠则指民国以后的翡翠,大多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开采雕刻翡翠,对于种水和颜色的把控更加的严格。一般情况下,市面上的老工翡翠的价格仅高出同等品级新工价格的10%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