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5.6【2017-8-2】
#每日学论语#15.6
【原文】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dǔ)敬,虽蛮貊(mò)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cān)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fú)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 子张向孔子请教人应该怎样行事。孔子说:“说话忠实守信,行为敦厚恭敬,即使到了文明程度极低的蛮貊之地,也能行得通。反之,言语不忠实守信,行为不敦厚恭敬,即使在文明程度极高的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的时候,仿佛看见'言忠信,行笃敬’这几个大字高高地耸立在面前,坐车的时候,又仿佛看见它就倚靠在车辕的横木上。只要你时刻都想着它,那么不论到了哪里都能行得通。”子张把这句话写在系衣服的带子上。
【微言微感】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这里的“理”,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一技之长,也不是请客送礼的“礼”,而是“人在江湖,凭的是义气和信用”。
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言忠信,行笃敬”。
“千金难买季布一诺”。是因为季布轻易不许诺,一旦许诺,必千方百计兑现承诺。
《侠客行》的“玄铁令”,之所以被江湖人不惜拼了性命争来抢去,是因为谢烟客的神功无敌和言出必行。拿了玄铁令,等于拿到了“护身符”。
《雪山飞狐》中的胡一刀和苗人凤,萍水相逢,一场大战,不打不相识,成了生死之交。胡一刀夫妇临死把儿子托付给苗人凤,苗人凤从此为了一诺而鞠躬尽瘁。
人的名,树的影。行得通,行不通,就是一个信誉度。
有人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动不动就说,用钱砸死他,不被收买是因为价码不够。
果然如此吗?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
孟子说,人性本善,人人皆可为尧舜。
荀子说,人性本恶,需要惩恶扬善,才可实现秩序井然。
我不相信惩罚就能罚出秩序。
纵观古今中外,似乎没有一个社会马上得天下,马上治天下,靠屠杀就能长治久安的。商纣王不能,秦始皇不能,忽必烈不能,拿破仑不能,罗马人不能,日耳曼人也不能。
我曾经多次被噩梦惊醒——课堂秩序混乱,批评学生,声竭力嘶,结果学生并不买账,软底硬抗,一哄而散。
于是,冷汗涔涔。我反思自己:我的学识足以吸引学生吗?我的德望足以折服学生吗?我和学生的关系足以一呼百应吗?如果不能,靠硬碰硬,失败是必然的。
“言忠信,行笃敬”。我和我的老师,我和我的学生,缔结了健康的友好关系,他们信服我,愿意接受我的教诲,教育和管理才开始发生作用。
我选择,我负责。除非学生信任老师,被管理者信任被管理者,百姓信服当政者,否则一切教育和管理都是无效或者低效的。
所以,孔子说:“言忠信,行笃(dǔ)敬,虽蛮貊(mò)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蛮”是南方少数民族,“貘”是北方少数民族,蛮貘之邦指的是蛮荒之地,文明还不繁荣,礼法还不健全,这样的地方,如果你能做到“言忠信,行笃(dǔ)敬”,也可以到处畅通无阻。
“州里”就是“本乡本土”。“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邻里指的就是乡里乡亲;再大一些的单位,更多户在一起,形成鄙、党、州、乡,所谓的“乡党”称谓来于此,1250户聚集在一起,就是州。所以,州里就是本乡本土,是应该最容易混的地方。结果孔子说,如果不能做到“言忠信,行笃(dǔ)敬”,照样行不通。
上师范时候,我们学生曾经做过一个荒唐事——
几个社会青年到一位老师家喝酒,小醉,对下自习的女生“耍流氓”。
那时候,我们血气方刚,眼里揉不得沙子,对几个“耍流氓”的大打出手。
“流氓们”慑于我们人多势众,躲到教师家里,棍棒无眼,我们不仅砸了“流氓们”的自行车然后扔到井里,还顺带砸了老师的家。直到派出所把“流氓们”用手铐带走,才善罢甘休。
被砸的老师家惨不忍睹,更惨不忍睹的,他们班的同学砸得最欢——虽然她是他们的班主任。最让她伤心的是,第二天没有参与的学生,还说:“砸得好!可惜错过了!”
后来,据说他们班举行过几次同学聚会,也请过一些老师参加,但始终没有请过这位班主任。
那时候,我们少不更事,这事确实有些过分。但是一个班主任老师做到这份上,也确实该反思一下。
“言忠信,行笃(dǔ)敬!”
孔子的话,时时警醒我们,混得好,行得通,是因为我们自己,行不通,混得糟糕,也是因为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