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副产品》读书札记——文字的起源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我还是相信语言在前,文字在后。毕竟用最呼喊要比用手写字更容易一些,蒙古人创造帝国前夕还没有自己的文字。没有文字并不妨碍人们交流,而没有语言的交流是不可思议的。
世界上公认的文字来源有两个,一个是甲骨文,一个是古埃及文字。古埃及文字——圣书体本来也是图文并茂,活灵活现,在审美上先拔头筹。但是却叠床架屋,创造了400字便没有再向前演进。只能由极少数贵族阶级刻在纪念碑上,多用作神圣事物。普通埃及人创造了僧书体这种辅音文字,写在纸莎草之上记录生活。在历史的长河中,伴随民主发展和文明进化,象形与表音之双轨本已无限接近,只有一窗之隔,如果相互融合合二为一,必将孕育出独具审美和达意特色的文字。无奈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埃及,间接获益于埃及的希腊字母,反身一击,宣布用希腊语代替埃及文字,宣告了圣书体的死亡。从此,古埃及的那400个象形文字只能印刻在法老的坟墓之中。
汉字的起源与圣书体何等相似。刻在龟甲与牛骨上的甲骨文本也是贵族用来做占卜之用,但古汉字创建之始就单调简练,线条质朴,构造出一种无法言说的秩序、和谐与神秘,在审美上后发制人。商代就创造了4100个,是古埃及文字的十倍之多。百姓运用的时候,因为没有文化,经常写白字,无心插柳却成就声借字,再有后来的形声字,把表意和表音完美融合。可以说是上层阶级创造了汉字之零件,而下层人民用零件组合成新的汉字。
西周取代殷商王朝之后,文字上没有另起炉灶,而是忠实地继承了殷代文字。周天子以德性治天下,各诸侯国虽有不同的方言,但对天子文书、进贡时使用统一文字以示尊崇。五百年的东周春秋战国,正当汉字萌生变异,分崩瓦解之时,秦始皇统一中国,立即实施通文。历史的偶然性多少让我们倍感幸运。我们没有像埃及人那样,几乎在使用一种外语在和祖先对话。我们用简化字、繁体字阅读文言文、追溯甲骨文所记录的文明。汉字一脉相承,穿越三千多年的时光隧道,直接和祖先对话。汉字,是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遗产,是活化石。
中国近邻无一例外地深受中华文明之辐射,而在文字上却没有走上表意象形的道路。要么自创了表音的字符体系,要么脱胎于西文字母。象形文字神秘、难写、门槛高、三者辐辏,造就它在人们心目中的高贵。同样一段话,写下来和说出来完全是两个概念。“白纸黑字”所传达的除了信息的含义,还是一份以汉字为名的见证。日文中日常用语全部音符化,而涉及到人名、机构名称多用汉字。汉字的尊贵感、仪式感从商代的占卜活动就初见端倪。
我会写汉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