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松||【随笔】汗漫:情满于胸,处处是诗
汗漫简介:
汗漫原名余向东,生于中原,现居上海,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片段的春天》(1993),《水之书》(2009),散文集《漫游的灯盏》(2003),《一卷星辰》(2017)。曾获“人民文学奖”(2007年度,2014年度),“孙犁散文奖”(2015-2016双年奖)和“《诗刊》新世纪(2000-2009)十佳青年诗人”等。
文/ 黄山松
南阳诗人、散文家汗漫先生,本名余向东,曾用笔名“西来”,从本名生发而来,笔名“汗漫”是由他的散文集《漫游的灯盏》面世确定下来。他在一文中解释,取自清代李渔《凉州》一诗:“似此才称汗漫游,今人忽到古凉州。笛中几句关山曲,四季吹来总是秋。”这是他用心灵漫游在灯盏下写作的最雅的注脚。对不懂诗歌的人他又有另一番自嘲式的说道:“汗漫”就是狼狈、尴尬、羞愧的意思,表层的含义是“大汗淋漓、汗流满面嘛。” 其实,他更自我欣赏地解释为:汗漫,即开阔、浩大、自由地写作,他对“汗漫游”的写作方式颇为自得其乐——神游八极,穿越古今才使得他的笔下生花,辞彩飞扬。
汗漫先生情满于胸,处处是诗。他给儿子起名“行早”,其意一目了然,寄托着勤奋、励志的成分。我在他手下工作过,他把我的名字“朝义”谐音为“潮衣”作为笔名,似乎有“浪潮”的意思,富有轻盈的想象,我欣然接受。我很喜欢他的一个散文化的语句:“从理发店、美容店出来——面目一新”,这正是他所追求的语言风格,不蹈袭前人,自铸伟辞。
汗漫先生出生于唐河县祁义镇,那里诞生了哲学家冯友兰、诗人李季、散文名家冯宗璞,文脉兴旺。他从小受到濡染,写作步子迈得较早,一开始是写抒情诗歌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就结集了单行本的诗集,在南阳作家群里名列其中,成为异军突起的新锐诗人。我跟随他工作时,他写了有关黄河、长江、香港回归的长诗,发表在《星星诗刊》上,阅读之后顿生敬意,《大河报》迅疾刊出了“汗漫摘星星”的报道。我读过他早期的诗作和散文,他对家乡余家冲情有独钟,笔下有哺育他生长的河流和土地,有他老父亲和老师孜孜教诲的身影,所歌咏的题材俯拾皆是,随手拈来,都怀有深厚诚挚的思念,情在其中。
起初,汗漫先生以诗人问鼎于南阳文坛。他的笔名“西来”取自于从工作过的邓州向南阳进发。之后去了上海,以我想,这是冥冥之中的命运的安排,“向东”的本名驱使着他在漫游的灯盏下汗漫遨游,挥洒着青春和汗水,放飞着想象的翅膀,一路向东向东,上海就成了他心灵的落脚地。以我的臆猜,汗漫先生是要踏上东方的土地去结识“余”姓的诗人、散文大家、小说家,因为在东方的土地上活跃着余光中(台湾)、余秋雨(上海)、余华(杭州)等文学大咖,与之交流心得经验,与之比肩继踵,与之相颉颃,大概汗漫先生不会提出抗议吧!汗漫先生相继结集出版了《片段的春天》《漫游的灯盏》《水之书》《一卷星辰》《居于幽暗之地》《南方云集》等多卷轴的诗集和散文集,正处于创作旺盛的丰产期。
汗漫先生身居上海,可也没有忘记家乡,时刻关注着南阳的建设发展和文坛上的动向,他曾自嘲地道出了内心的感受,在上海文坛里我是一个外乡人,想着南阳;回到家乡,南阳文坛里又介绍我是个上海作家,身份频繁置换,身不由己啊。
今年夏天,再一次与汗漫先生相拥握手,倍感亲切,勾起了我想写一写汗漫先生的意愿,作为挂记于心的冲动,立此存照,聊表心意。
回族,本名黄朝义,新野沙堰人,60后,就读过武汉和北京两所民族院校,现就职于南阳理工学院。力耕不勤,见诸于报端刊物的文字不多,偶有心得,彻夜难眠。是一宅男,视野仄狭,没有故事,也不擅长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