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指要》萧天石

​《玄宗指要》萧天石

玄宗,除指丹道派而言外,并包括道家纯粹哲学派之玄学,凡参玄、学道、修仙,与乎遁世高蹈之士,无不赅焉。玄宗大道,要在以「天人一贯」「神人一化」之旨,修之于己而行之于天下;乃超凡入圣、超圣入神边事,亦即炼凡入圣、炼圣入神边事。故只是去凡情凡知不够,还须去圣情圣解,使其如太空一样,空无所有,而又无所不有,本来无一物,而又无物不容,故切不可以等闲视之也。

玄宗,甚至再狭义一点说,神仙宗亦然——并不是意味着一种玄妙境界,而是人生修养的一种艺术境界,一种精神境界。它是一种人文思想,一种冀借养生入手,而由参玄践道,以扩大其人生至于无际,高尚其人生至于无限,永恒其人生至于无穷的纯粹道学主义派。纯重精神修养,不涉宗教信仰,使人一以宇宙的根本大道为依归,循此「宇宙大道」以修,及其底于成时,则自可超越一切,而又能涵盖一切,使 人上与「天地精神」「宇宙精神」合一矣!

儒家是入世主义者,佛家是出世主义者,隐士是避世主义者,真正之道家之玄宗,则可以说是超世主义者。它是入世而又能出世,出世而又能住世,住世而又能超世,合入出住超为一,浑沦无朕,体用皆赅,原始返终,无迹可寻,丝毫不着「世相」,亦无人世间念的超世主义者。故历史上道门玄门中之上乘人士,总是如游龙在天,来去无迹,潇洒脱落,飘逸绝尘,无束无拘,无牵无碍,得大自在,而与「天地精神」「宇宙精神」独往来者!释迦牟尼佛,弃王子位,说法四十九年;孔子周游列国,不得行其志,退而授门弟子三千人;穆罕默德,一手持剑,一手持可兰经;耶稣自称为上帝的独生子,栖栖皇皇,为人世间背十字架;老子则不然!只是轻轻松松洒洒脱脱的一着,骑青牛,出函谷。设关尹子不强请其著书,则五千言之道德经亦不会说一字,岂肯说四十九年,与栖栖皇皇以求哉!他虽留了五千言,然仍告诉世人,这只是一些渣滓,故劈头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看,这又是何等超然?何等洒脱?何等气象?兹特将以往所写玄宗要旨语录摘录一二于左,以供参会。

玄宗最上一乘大道,实最浅近简易;人人本自具足,不假外求;人人皆自圆成,不假修为;惜昧者多而悟者寡耳。 「日用寻常皆是道,举手投足尽通玄。」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外中间,诸相皆妄,万有全空,当体即得。孔子云:「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斯言得之。其故以道为最高深最玄奥,以自炫炫人自欺欺人者,道之贼也。不然,老子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岂欺我哉!

玄宗之上乘正统大道;孔老实无分歧,故与儒家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历圣心传之一贯大道;初无二致。枝叶容有分歧,根株则实一本。若自立门墙,强分彼此,则自小人矣。宋儒谓「天地不限隔人,人自限隔天地。」吾人如能修人心以合天心,修人道以合天道;明人性以见天性,明人德以见天德;日去其人之所以为人,而日合于天之所以为天;则其小日去,其大日增;至其极也,终自与天地同大,日月合明,宇宙同寿,万物为一。如斯又有何彼此尔我之可分哉!

夫学道必先信道,信道而后参道,参道而后悟道,悟道而后修道,修道而后证道。此从上圣真,莫不千辙同途也。 「博学、睿问、慎思、明辨、笃行,」为圣学之工夫次第,亦即为玄学之工夫次第;无参悟与思辨以前一段工夫,即从事修道,直等盲修瞎炼,其必撞墙磕壁无疑。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以孔子之圣,犹兢兢焉于闻道,况凡夫乎?人而不能闻道,其生其死,直与禽兽等耳;惟道非易闻易学易修易得者,故学道宜起大信心,具大诚心,发大勇猛心,继之以大精进心,持之以大恒久心,五心俱发,生死以之,方能有成。不然遇难即沮,半途而废。 「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废井也。」为道亦然。

玄宗旨在学究天人,而上与造化者为徒;绝非以长生为专务,亦非以静坐为专务。世人每以学道旨在长生,长生旨在静坐,静坐旨在炼丹,炼丹即以求长生为唯一法门。误己误人,误尽天下后世子弟,莫此为甚。

续将绝之道,存将亡之统;传不传之学,立不立之德;以上继千圣血脉,下开万世轨范,实为今日学人不可偶卸仔肩者。切不可徒以诵经打坐,参玄炼丹为能事。神仙事业,第一要能修绝代之学,养不世之才;可旋转乾坤而不旋转乾坤(道门语要注:此处疑为“可旋转乾坤而不被乾坤旋转”);飘然世外,如日行空;方能超人一等。不然,即能冲举,亦属俗仙耳。

凡欲参玄学道,须知:自是自见者,不可学道;自高自傲者,不可求道;自信自恃者,不可问道;自大自足者,不可向道。众生知见,不可入道;畏渐喜顿,不可修道;枯坐冥想,不可见道;泥文执义,不可悟道;有始无终,不可缘道;一曝十寒,不可为道;保命恋命,不可希道;守铅执汞,不可成道;心迷性乱,不可证道;不离生死,不可得道。学道不难在才气,而难在志趣;不难在识量,而难在眼孔;不难在学问,而难在品格;不难在勇猛,而难在坚久;不难在悟解,而难在超脱。

  夫道、一而已矣,岂有多哉!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斯言其能也。又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斯言其功也。故修道贵乎守一。守一则可化万成万,而道自在其中矣。若自本自根言之。则守其子,不如守其母。然从古师真不教人守其母,而务教人以守一者,在予人以下手工夫之方便法门耳:试问一未生之前,一在何处?斯时,一亦不立;一既不立,从何守起?有如穷鼠啮铁杵,全无入处矣。

从上圣师曰:「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谁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此一点,真是菩萨心肠。母一而子万,能舍其子而求其母,则得道矣!

老子言道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夫道之为物,窈兮冥兮其若虚,恍兮惚兮其若无。不可以知见知,不可以识解识,不可以言语说,不可以文字传。一落诠解,便失真常。故老子亦只强字之曰道。吾人修道,切不可执道,道本无道,有何可执?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道体至虚至无,无形无象无迹无方所。放之则弥六合,其大无外;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小无内。无乎不在,无乎不存,无乎不化,而又不可见,不可闻,不可执,亦不可指。若指此而曰道,则外乎此者即非道矣;执彼而曰道,则外乎彼者即非道矣;此皆诬也。离文字语言,不着一字,不落一义,方可得真常之大道。故道也者,不可说,不可说;凡可说者非道也。古之人仍不免于言者,在示糟粕于人间耳。故求道者,切不可执言执义执指。务须不落文字语言内,直会先天未尽前。能如此,又是何等高远!何等超脱!

老子曰:「名可名,非常名。」天下万事万物,均各有名,凡可名者则非常名,不可以名道。道无形相,无终始,无内外;不可说,当亦不可名。强为之立名,便滞义生相。道本无相亦无义,立名则有相有义,离名则相泯义亦泯。有名则小,无名则大。说道者,好以名名;执名以求道,犹执指以求月,不可得矣;背道而驰,愈求愈远。离指则见月,离名则见道。示非所示,求所示,则必离示,此不二之理也。离名相宗义,不落于有,亦不落于无,不着于相,亦不着于空;则自与道合体矣。

  无名相之见,则无分别心。无分别心,则天地与我同体,万物与我为一矣。如是则无我相,无人相,无物相,无众生相;无我执,无人执,无物执,无众生执,亦无道法执矣。夫富贵贫贱,寿夭生死,苦乐好憎,善恶是非,毁誉得失,大小多少,以及名利等等一切差别相,皆生于有分别心,若以道观之,则实皆一也,故庄子曰:「道通为一」。齐万不齐以为大齐,合万不同以为大同。非有道者,其孰能之!世人皆分而我一之,世人皆执而我解之;世人皆争而我舍之,世人皆贵而我贱之;世人皆苦而我安之,世人皆趋而我避之;凡人之所大欲者,而我皆弃之。弃帝王如弃粪土,弃万金如弃草芥,弃美色如弃蔽屣。遗世独立,无需无求,无识无知;斯为大通,亦为入道最吃紧处。

为道之要,在生心则灭,起念即绝,着相即破;使心体湛寂,空空洞洞,莫有一物。不着一切相,不动一切念,不起一切心。于一切处无见无闻,于一切处无思无虑,于一切处无意无心;则自海阔天空,得大自在矣。无心则无相,无相则无心。内无心则内不缘外,外无相则外不缘内;内外两不相缘,则相泯念绝,而心不住不生矣。心生一切生,心灭一切灭。从心下手,此为一断一切断,一灭一切灭法。破万相易,破我相难;破万执易,破我执难。最足为道之大障碍者,在有我相我念我执耳。故老子曰:「贵大患若身」。又释之曰:「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孔子亦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者、禁绝之也。此四心,皆为道障,宜痛下斩截工夫。此种斩截工夫,亦即克己复礼归仁工夫。此四毋教,实以后者最难。余尝言:「道在虚无飘渺处,人到无我自通玄。」惟不易做到耳!

学道之下手处,最宜克其人心而养道心。如名利心,善恶心,得失心等等一切心,皆为人心之最、而为道心之障者,最不可有。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源塞则流止。我无一切心,自得上乘道。惟须知无心近道,而非无心即道。佛家所谓:「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还隔一重关」是也。道体虚无,故无道可说,无道可学,亦无道可修。不学而知,不修而得,无心而成;方为真知真得真成,大知大得大成。惟就一般而言,废学与修,则无立脚处矣。

为道不求人知,且宜力避人之知。陆放翁诗谓:「志士栖山恨不深,人知已是负初心;不须更说严光辈,直自巢由错到今。」故以有道自炫者,便无道矣。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体天行,为道者亦然,不重知学而重修为。世未有学道学佛学圣人,不借修为而可成道成佛成圣人者:学贯天人,口育圣真佛祖之言,而不能行得一字,直与凡夫等耳。知不可为名而日日以名是务,知不可为利而日日以利是务;虽能倒背佛藏道典,亦适足为佛魔道贼耳。

(0)

相关推荐

  • 如何理解道德经“道法自然”?(下)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自然的挑战一:道法自然, ...

  •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七章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七章 原文 天下皆谓我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 ...

  • 老子《道德经》:不合群的人,反而离“大道”更近

    文章作者:琢磨君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不合群的人,鲁迅先生称他们为"独行的猛兽",还说:"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其实,我们没必要因为自己不合群而 ...

  • 韩氏玄宗骨诊:摸骨摸缝,一指诊断

    骨诊技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分支,文献记载已有1700多年.骨诊治疗对有病状而还未形成病变的病,及由于骨骼位置不正造成疼痛的病,可以做到手到病除. 好的:快!高效! 可谁是好的呢?  韩氏玄宗骨诊疗法   ...

  • 深受玄宗器重的安禄山,明明已经大权在握,为何还要费劲造反呢?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曾爆发过很多的叛乱.且正常情况下,一些武将之所以会举兵造反,就是因为在给朝廷效力的过程中并未能得到皇帝的善待.但是让人感到较为奇怪的是,在安史之乱尚未爆发之前,安禄山可一直都在朝廷中 ...

  • 【张战学】闲话说“玄宗”

    作者\张战学 闲话说"玄宗" 日间因事赴蒲城,忙完手头公干,遂提议到北山去拜访创"开元盛世"的玄宗.北山苍莽,直到从山腰逆向回到平台,看到唐睿宗李旦牌坊,才知道 ...

  • 太祖、世宗、玄宗、熹宗、思宗,这些庙号都有什么区别?

    庙号,意思就是皇帝在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最初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 ...

  • 唐朝皇帝,为何玄宗最长寿?

    蔡辉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作<华清宫>,直刺唐玄宗荒淫误国.他还写过<骊山有感>,称:"平明每幸 ...

  • 唐朝皇帝,为何玄宗最长寿? 蔡辉

    . 唐朝皇帝,为何玄宗最长寿? 蔡辉 北京晚报 | 2021年04月21日 .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作<华清宫>,直刺 ...

  • 唐玄宗年过76,儿子唐肃宗送给他100名宫女,2年后玄宗便衰竭而亡

    权力场上无亲情,对于习惯于相互倾轧的李唐皇室来说,更是如此.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唐朝在200多年里,发生了无数起兄弟.母子.父子.夫妻相残的惨剧.而创造开元盛世,且同时引发安史之乱的唐玄宗李隆基, ...

  • 太祖 世宗 玄宗 熹宗 思宗:这些庙号有什么区别

    太祖 世宗 玄宗 熹宗 思宗:这些庙号有什么区别 history.ifeng.com 2021年05月21日 08:39 庙号,意思就是皇帝在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最 ...

  • 唐开元年间,玄宗的哥哥的宁王李宪,看中了...

    唐开元年间,玄宗的哥哥的宁王李宪,看中了自家大门口卖饼人的妻子.他重金贿赂其夫,将其强抢了过来.一年锦衣玉食的生活后,他得意洋洋地问卖饼人妻子:"你还怀念那个卖饼的粗夫吗?"没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