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必学:五行辨病诀(阴阳五行乃中医核心)
金弱土衰燥火旺,必定伤肺没商量,湿气水重来灭火,能救金肺和大肠。
木衰水无金过旺,肝胆目发定损伤,火重克金能救木,若见土旺更遭殃。
水弱土厚燥气旺,有金也难通水乡,湿气重时能救水,无湿伤肾和膀胱。
火弱有木不怕水,木衰水旺火受伤,若是湿气旺无制,定伤心血痛小肠。
土虚最怕木水旺,肠胃皮肤肌肉伤,火旺能解水木气,火衰只求燥气帮。
五行金木水火土,精深变化妙无穷,生克制衡得安康,冲克混乱病在床。
血气乱者水火战,湿水燥火怕极端,命局水火若失衡,心血肺肾病常犯。
木不受水肝血疾,水不受金智力障,土不受火主气伤,皆因子弱母太旺。
燥气太重土克金,湿气太重土生水,五行生克看气侯,燥湿能定五行情。
蓝黑之气祸深藏,生克不乱暂安康,若是五行乱克战,常年离家在病房。
元神厚者病在表,五行无情也灾小,红黄元气存生机,灾病来侵皆化掉。
金弱土衰燥火旺,必定伤肺没商量,湿气水重来灭火,能救金肺和大肠。
注解;此图木火两旺,燥气又旺,湿气很弱,必伤金肺;
木衰水无金过旺,肝胆目发定损伤,火重克金能救木,若见土旺更遭殃。
注解;木衰金旺又无水,火弱无法克金护木,多得木疾。
水弱土厚燥气旺,有金也难通水乡,湿气重时能救水,无湿伤肾和膀胱。
注解;火旺土燥,金水两弱,湿气又少,必伤肾水,金肺之症也要防范。
火弱有木不怕水,木衰水旺火受伤,若是湿气旺无制,定伤心血痛小肠。
注解;火衰水旺被水克,幸好木旺泄水生火,火不受伤;不需担心火疾。
土虚最怕木水旺,肠胃皮肤肌肉伤,火旺能解水木气,火衰只求燥气帮。
注解;土衰又见水木两旺,无火生土,湿气又重,必有严重脾胃及皮肤病。
燥气太重土克金,湿气太重土生水,五行生克看气侯,燥湿能定五行情。
注解;前图为燥气太旺土不生金,反金水两伤,必得肺肾之疾,后图为水弱遇土旺受克,但湿气重水有依靠不被土伤,不会有肾水之疾;
五行金木水火土,精深变化妙无穷,生克制衡得安康,冲克混乱病在床。
注解;五行之气适中,燥湿之气适中,元气为红黄之色,此为上等健康长寿之人,一生体健少病。
延伸阅读
李辛:如何深入学习中医?
传统医学的源头在哪里?重点是什么?愿意深入学习,或者希望提高临床疗效,看古人书是必须的。传统医学的发展,有源头、主干与支流。
汉唐以前,气象万千,关于生命的整体性,天人互感,形神合一;关于人体能量的运转化生,注重神与气机,在药物与治疗上,知常守中,重视正气之虚实开阖,病势的进退与顺逆,药物之势能、方向、层次……
宋元之后,人心发展,文化分化,各承家绪,流派众多,尚未离根本源头;明清之后,枝节流散,各呈己见,偏于专病专方,药物功效,辩证分型。而今,微观辩证,中西结合,方证对应……
这一切是医学的发展,与时俱进,是每一代医者的深入探索,寻找出路。
但是,我们必须回头想想:
传统医学的源头在哪里?重点是什么?
《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千金方》、《脾胃论》、《本草纲目》、《温病条辨》……这里有答案。
静心体会自身己心,感受天地四季变化,花鸟鱼虫浮沉,意气神体互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答案在这里。《庄子》、《老子》、《金刚经》、《大学》、《南怀瑾全集》......这里有示意,愿你会心。
如只是完成教材的学习,流行健康读物的阅读,欲承灵素精华,会先贤意旨,亦难矣。
★提高临床 从看哪些书入手?
常有朋友问起,想深入学习中医,提高临床,读些什么书。
我的建议是,入手可以先看这几本薄薄的小书:
李东垣先生的《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药类法象》、《用药心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人看人、看病、用药的理路。
以这个理路再回头重新看人看病,回味学过的教材,等有些感觉疑问了,可以再看郑钦安先生的《医法圆通》和《医理真传》。
★这两本书看懂了,就可以读《伤寒论》和《温病条辨》了
寒温虽殊,其理则同。不同时代,不同体质,五运六气所感所化的疾病、症状自然不同。
但气机、病机跳不出“寒热阴阳、虚实开阖”,邪正斗争不外乎“进退顺逆,出入表里”,学人需要留意,药物的选用与配适,需从“寒热开阖厚薄走守”来看。
先把我们学过的“功能主治、方剂分类”暂时忘掉,把学了多年的教材里的“脏腑辩证、内科治疗”暂时放下。以后还会有用。
古人所言医理,“气化”二 字。现代教材,虽理法方药毕具,所不及者,正是人身之“气化、气象”,此非读古书而莫能知也,又非静心体悟而莫能明也。
待学人心目中、病体前,已有“气象”之轮廓,“气化”之端倪,便可学习医案:《吴佩衡医案》、《蒲辅周医案》、《李东垣医案拾遗》、和薛己的《内科摘要》。
★学习医案的方法
先把我们学过的现代中医概念放一放。
一、一个原则:气机病机与药势药象当相合。
二、不管什么病,气机病机跳不出寒热阴阳,虚实开阖;邪正斗争不外乎进退顺逆,出入表里。
三、药物的选配,需从四气五味入手,寒热开阖,厚薄走守来看,所谓药势,药象。
四、以这个原则来看古人医案,看气机病机与药势药象合不合。
五、以后学习近代医案,略过方解方论、辩证治则,先不看解说,自己来看,只看病史症状、治疗经过与处方,看气机病机与药势药象合不合。
慢慢的,自然就会看出气机开阖与病机进退之势,看出邪正交争、表里出入之机,品出良医心中的“一气流行,无所不至”。医者所为,不外顺其势、得其机、利其行、握其度、顾其本。
针药之用,明理为先。针石者,“以我之神气,调彼之神气”,草木之备,以药之神气助人身之气化有余不足尔。
看古书的目的,是为了明理。理不明则不知其要,流散无穷,理明则心安,知古医书之浅深,明今人说之虚实,临证之时,少一些茫然无适,心中惶惶。病治,知所不足;病虽不治,知所以然。
《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内经》可作为床头备书,有空且翻看,无心或有得。
还有几本,《庄子》、《老子》、《金刚经》、《大学》、《南怀瑾全集》,与古人会心,得知根源。
医学浩瀚,昔圣贤悯生民疾苦,传道论经,洋洋如海,愿以上所示各书,能助初学者舟楫之便,得见医灯之明。
个人浅见,愿与同好共勉。
本文摘自细品国学群的博客,由中医思维十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