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而合作,是一种现代意识。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说的是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共同发展。另外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加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形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呢?

一、建立合作小组,培养合作意识

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必须先建立合作小组。有的教师在建立合作小组时采用同桌两人,或前后桌四人的合作小组,实际上这样随机结合的小组往往会造成长,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有的组讨论的十分激烈,个个争得面红耳赤,而有的组则一声不发。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不同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四人或六人的小组,还要给组内的每个成员一个特殊折工作。如有较强管理能力的学生可以让他当“小组主持人”负责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进程。让平时比较认真听讲的学生当“记录员”负责记录组内同学的发言情况。让善于表达、善于总结的同学当“汇报员”负责把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让比较胆小,不善发言的同学当“监督员”负责监督组内每个成员的学习情况。再让小组成员为自己的合作小组取个名字,这样更可以增强小组凝聚力。

二、激发兴趣,引发探究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愿学、乐学、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如何做到激趣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创设情境激趣。许多教师在授课时照本宣科,以书讲书,那么学生一定觉得枯燥无味。其实,在讲授新课之前,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把学生带入你所创设的情境中,这样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新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向学生讲述了自己游览颐和园的一些趣事,并让他们欣赏了我在颐和园内拍摄的照片,最后我又结合自己上网找到的一些颐和园的图片和资料向学生作了进一步介绍。学生深深地被颐和园内的美景吸引住了,此时,学生就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课文中所描绘的颐和园是什么样的?

改变教法激趣。如果每个教师每天都用同样的教法来向学生授课,久而久之,学生就觉得厌烦,缺乏趣味,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打击。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创新,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我在教学生字时,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读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先自主想办法来学习,不懂得在组内质疑、解疑的同时,交流识字小窍门,并多种方式合作学习,如:“猜字游戏”、“抢读字”等形式。又如: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时,我抓住问题“科利亚为什么第一次没挖到木匣,第二次挖到了?”,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并且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有的学生就选择画画法,有的学生则选择列表法,还有的学生则选择表演法。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合作学习,还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合作,顾名思义,当然需要每个成员的共同作为,发表自己的想法,相互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而实际上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具有好动、好胜、喜欢表现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都是自己说自己的根本不懂得听别人的意见,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最基本的合作能力    “听、想、说、动手”。“听”就是认真倾听老师和同学的意见、见解。“想”就是有独立思考,把听到的认真思考一下并判断别人的话是否有道理,与自己的观点是否相同,有否补充和不明白的地方。“说”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动手”就是动手记住问题的关键。如:在教学《中彩那天》一课时,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说出来,一个同学在说时,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这个同学说得与自己想的相同吗?有补充、有不明白的地方吗?轮到自己说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看法全部说出来,最后再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这样,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合作能力,合作效果、学习效率都大大提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通过评价,强化合作意识。

《语文新课标》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评价学习过程,又要评价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要评价他们在合作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针对四人小组,在评价方式上,我采用下面几个方面:小组中各成员的参与情况;小组完成任务情况;小组中合作的协调性。还可以给受表彰的小组一些特殊的称号,如:“创意之星组”、“纪律标兵组”、“好搭挡组”等等。这样充分激发学生的群体效应,强化他们正确的合作技能,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五、设计实践性作业,培养探究能力。

《新大纲》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设计实践性作业也应符合新年大纲要求。联系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如:根据校园生活写好广播稿,或结合学校开办的运动会写运动广播稿;办手抄报,墙报,黑板报;参加各项写字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能根据学校举办的春、秋活动写好游记等。联系社会生活的实践作业。如:收集名人名言、春联、歇后语、谚语等;学写产品的说明书、广告语等;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写好调查报告;结合社会中热点问题写好体会或见闻,如:抗洪、抗非典、等。

总之,合作与探究是新的教学理念支配下产生的又一先进的教学方式,经过千千万万语文教师大胆实践,其优势日益显现。只要坚持不懈、不断完善,合作、探究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