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移民,陈璘不如庞嵩!
罗旁大征的战事结束后,陈璘被留在了东安。
道光四年《东安县志·卷之三·名宦志·陈太保龙崖公传》记录陈璘定居东安的原因是:
两山既平,创建一州二县,督臣以为山林方启,宜畀公世守以镇压之,遂奏改公东山,升副总兵,仍管参将事。公既任,于是经略善后,招流亡,抚猺、獞,无不畏威怀德者。
译文:
东山、西山平定之后,创建罗定州和东安、西宁2县,两广总督凌云翼认为东安县刚建立,让陈璘世代在这里镇守弹压最合适。于是奏请朝廷,让陈璘改在东安任职,升广东副总兵,仍然负责东山参将工作。陈璘担任这一职务后,开展各项善后工作,招来流亡的百姓,安抚瑶人、僮人,都很敬畏陈璘。
图片来自网络
《陈太保龙崖公传》说陈璘之所以在大征后留在东安,是因为两广总督凌云翼认为东安县刚建立,让陈璘世代在这里镇守弹压最合适。
其实这并不符合事实。第一,与东安县情况相同的西宁县,也没有在征讨罗旁大军的10哨统领中找人担任西山参将世代镇守。第二,万历十二年(1584年),即任东山参将后7年,陈璘就调离了东安,担任狼山副总兵去了。
陈璘定居东安的正真原因,陈璘自己在《罗旁善后功绩碑》说了:
善后建邑之初,听民迁徙,筑城助工,授田与世业。璘于是即以高州改补东山加副总衔。大司马凌公面谕璘曰:“东山,尔辖地也,东山草创,民未安辑,尔既有成劳,且捐赀募兵以充戍守,若能授田立家,新附之民,永有固志矣。”璘于是毅然承乏。
译文:
以建县为核心的善后工作开展初期,任由老百姓迁徙到东安、西宁二县,参与了修筑城墙工作的,都根据按户分田的制度分配给田地,让他们可以世代耕种。我在这个时候以高州参将调任东山参将并加上副总兵官的衔头。兵部尚书凌云翼当面教导我说:“东山是你管辖的地方,东安县刚刚建立,百姓还没有安定,你既然已经立下了战功,而且捐款招募士兵补充戍守力量,如果你能接受官府分配的田地在这里安家,新来的移民就会有信心在这里定居。”我于是毅然来到东安工作。
“若能授田立家,新附之民,永有固志矣。”凌云翼让陈璘定居东安,真正的目的是通过他来吸引更多的移民到东安,并永远留下来!
万历五年(1577年)东安县成立时,地广人稀,官府的中心工作就是“召民、承田、立籍。”(见康熙十一年《东安县志·卷之二·舆地志·沿革》)在召民、承田、立籍3项工作中,召民是排在第一位的。让陈璘定居东安,就是要发挥名人效应,让大量人口迅速移民到东安县来。
与东安县情况相同的西宁县,建县后的中心工作也是召民、承田、立籍。康熙六年《西宁县志·卷之一·舆地志·沿革》:
由泷江分界,立东、西两县,各设参将统两所以守之。西为西宁县治,召民、承田、立籍。
译文:
以南江为界,建立东、西两个县,分别设置1名参将,各统领两个守御千户所来守护新县。西面的县叫西宁县。新县建立后随即开展召民承田立籍工作。
庞嵩(图片来自网络)
西宁县也发挥名人效益。西宁县是邀请岭南大儒庞嵩来定居。万历二十年《西宁县志·卷之六·人物志》庞嵩传:
当罗旁剿平之时,当道延致,而卜居以鼓民志,编户绥留;而讲学以倡士风,奉命改学,生员杜英……及新进生员伦在孝……等二十五人,日从庞公讲论,一时兴起斯文,于嵩始矣。
译文:
罗旁瑶乱被剿平后,西宁县当局把他请来,通过他在县里定居,鼓舞外地百姓移民西宁的决心,并编入西宁户籍,安心留下来。通过他在西宁县讲学,促进新县士大夫风气的建设。庞嵩还接受官府委派的任务,从附近和发达地区的府、州、县学选择生员到新建的西宁县学。生员杜英……等和被录取为西宁县学第一届生员的的伦在孝……等25人,每天跟从庞嵩讲经论道,西宁县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形成了浓厚的文化风气,这是庞嵩打下的基础。
“卜居以鼓民志,编户绥留”,让庞嵩来西宁定居的目的,是为了吸引移民到西宁,加入西宁户籍。
吸引移民,东安县的找到的名人是武将陈璘,西宁县找到的名人是文人庞嵩。文武各有优势,但从实际效应看,我们必须承认:陈璘不如庞嵩!
万历三十年(1602年)《广东通志·卷之六十二·郡县志四十九·罗定州·户口》载:
国朝万历二十年罗定州,户:二千五百一十九。口:八千六百二十。东安县,户:二千一百七十八。口:四千七百二十六。西宁县,户:二千五百九十。口:一万零七十九。
译文:
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罗定州有2519户,8620人。东安县有2178户,4726人。西宁县有2590户,10097人。
万历三十年《广东通志》
从万历五年(1577年)到万历二十年(1592年),经过短短的15年,西宁人口比东安多了7919人,西宁人口是东安人口的4.6倍!
山人6月25日在本公众号发表《罗旁大征,陈璘功劳非常一般》,只是说陈璘在罗旁大征的功劳非常一般,并没有否认陈璘在其他战役的功劳。本文也是就陈璘吸引移民到东安的效果而言,并没有否认陈璘的历史功绩。人无完人,陈璘也是如此,希望广大“璘粉”能正确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