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十三)

(紧接上期)

 战后处置

街亭失守,导致北伐失败,诸葛亮撤军,同时迁移西县(今甘肃陇南市盐官镇)百姓一千多家到汉中。

汉末因战乱、瘟疫、灾荒等原因,人口锐减。汉桓帝时是古代人口一个高峰,有6—7千万人。汉末急剧减少,因古代无人口普查,具体减少多少不知道,说法不一。有保守估计说还剩下3千万人左右,也有夸张估计说只剩下几百万人了。

因此,人口成了当时最重要的资源,有了人才能开荒种地,发展经济,缴纳赋税,提供兵员、民夫。魏、(蜀)汉、吴三国交战中,经常出现迁移对方辖区内人口的事件。

古人安土重迁,几乎所有迁移都是依靠武力强制进行的,饱含心酸血泪。一千多家人,起码也有4—5万人口,也算不小收获。

兵回汉中,诸葛亮立即着手战后处理,将守卫街亭的马谡、张休、李盛三将斩首;取消黄袭的兵权;将赵云由镇东将军贬为镇军将军。

只有王平得到奖励,加拜参军(马谡为参军,王平是接任马谡之职),统领五部人马,还兼当营屯之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处置将领,并不意味着诸葛亮推卸战败责任,因为诸葛亮也处罚了自己,上疏刘禅,请求自贬三等。

刘禅下诏降诸葛亮为右将军,临时丞相。虽然这个处罚丝毫没有削弱诸葛亮的权力,但诸葛亮通过这个处罚展示出自己应该承担也敢于承担责任。

之所以对街亭守将处置严厉,就在于街亭的重要性。如果马谡等人守住街亭,拖住张郃,诸葛亮和魏延就可以夹击张郃,战胜张郃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打退张郃后,(蜀)汉军可以分兵两路攻打曹真。只要能逼退曹真,魏国的西部就岌岌可危,有可能全部落入(蜀)汉手中。这是诸葛亮此次北伐最理想的结果。

这个结果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由于街亭失守,连这个理论上的可行性都没有了,剩下的只能是失败。所以,诸葛亮要重处街亭守将,马谡作为驻防街亭的最高责任人,自然是首当其冲,其余几人只是陪杀场而已。

赵云、邓芝不能全算失败,作为疑兵他们成功地吸引了曹真的主力,完成了疑兵的任务。非要算作失败的话,只能说他们牵制曹真主力的时间短了一些,但这也不能全怪他们,毕竟兵力有限,众寡悬殊。

高详出兵列柳城是作为街亭的侧翼,起掩护和保护街亭守军的作用。街亭失守不是因为高详掩护和保护不力,而是马谡用兵不当,先于高详而败,反而让高详孤军抵抗郭淮的进攻。因此,主要责任也不在高详。

关于马谡之死,大家熟知的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结果,过程却没多少人知道,很多人还以为就是马谡败了回去后被诸葛亮杀了。其实不是这么简单,还有个曲折。

前面说过马谡可耻的地方在于战败后不是想办法收拢残兵,重新组织力量再战,而是随士兵一起逃跑。逃到时任领丞相长史的向朗营中。

向氏家族与马氏家族同为襄阳豪族,两家关系源远流长。向朗将马谡藏匿起来,没有报告诸葛亮。躲藏一段时间后,估计马谡自知难逃,心里也有愧,才出营自首。

诸葛亮先将其关押。马谡在狱中给诸葛亮写信说:“明公视我如子,我视明公如父。希望您能有杀鲧而兴旺其儿子禹那样的义气,使我们的平生之交不终止在这件事情上,我就说说而已,死也无恨于黄泉。”

信中希望诸葛亮不要株连其儿子,并将儿子托付给诸葛亮的意思。诸葛亮杀马谡后亲自去拜祭,也确实不负马谡之托,一直善待其家人。

反而是向朗因此事受到牵连,被诸葛亮免官遣送回成都,闲置长达二十年。

诸葛亮杀马谡其实是迫不得已,任命马谡时就是顶着众人的非议而独断专行的,本想给马谡个立大功的机会,既能表明自己慧眼识人,用人得当,又能堵住众人的嘴,还能给自己特别喜欢和信任的人带来今后晋身的资本,为自己的阵营添加一个得力而又放心的助手,没想到马谡如此不堪扶持。

不杀马谡,不光于法过不去,于自己的脸面也过不去。后来蒋琬到汉中时曾和诸葛亮讨论过这件事,认为天下未定而杀智谋之士,有些可惜。诸葛亮回答是法不容情,不能不杀。

魏延偷袭的可行性

前面说过,此次北伐最受人谈论的不是已经发生了北伐事实,而是一件没有发生的事情,即魏延提出的从子午谷偷袭长安的计划。

北伐前,诸葛亮在南郑(今陕西南郑县)召开战前会议,魏延提出来一个作战方案,他认为曹魏驻守长安的夏侯楙(曹操女婿)年轻,胆小无谋。现在给我五千精兵,再派五千人运输粮草,直接从褒中县(今陕西省汉中市)出兵,沿秦岭向东,出子午道(从汉中平原通往长安的道路,全长约1000里)向北,不用十天就可以到达长安。

夏侯楙得到我偷袭的消息,必然弃城逃走。长安中只剩下御史、京兆太守而已。我攻进长安后,打开城北西侧城门——横门的粮仓,将粮食分给百姓,足以安置他们。

魏国援军到来还需要二十多天,而您(指诸葛亮)从斜谷(山谷名。在陕西省终南山。谷有二口,南曰褒,北曰斜,故亦称褒斜谷。全长四百七十里。南通巴蜀,北接关中平原)来,早就到了。这样的话,可以一举而定咸阳以西。

诸葛亮认为这样太过冒险,不如安全地从大道进攻,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所以没有采用魏延的计策。

因为诸葛亮出祁山失败了,于是就有人认为应该采用魏延的计策,出奇兵,求险胜,说不定还能成功。如果持此观点的人不是有意要黑诸葛亮的话,就基本上是想当然的瞎说。

由于诸葛亮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这个办法能否成功就成为一个悬念,只能推测这个办法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首先,这个战略战术和诸葛亮北伐的方向不一致。诸葛亮是出祁山取陇右,目标是魏国西部力量相对薄弱的雍州、凉州,希图先期占领这些地方,然后安抚民心,壮大力量,再逐渐东进。

而魏延此策是占领魏国西都长安,接近魏国腹地,也是魏国防守重镇。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长安方向,因为一旦不能迅速攻下长安,就会面临魏军东西两方面的夹攻。如果退路被断,其后果很可能就是全军覆没。

其次,这个计划本身是否可行。以总数一万人,其中一半还是非战斗人员去攻打长安,这本身就有些匪夷所思。还得加上个条件,就是夏侯楙必须逃走。如果夏侯楙不逃呢?

魏国法令对弃城而逃的守将的处罚是相当严厉的,不光本人会受到惩罚,其留在洛阳做人质的家属也会受到株连。(将士出征,家属为人质,是古代帝王统军的一个常用手段)

夏侯楙是夏侯惇之子,年轻时与曹丕关系很好。曹丕任其为安西将军、持节,继夏侯渊之后都督关中,驻守长安。夏侯楙的妻子是曹操女儿清河公主。但因为夏侯楙好色,在关中时,养了许多伎妾,清河公主与他不和。

后来,夏侯楙的两个弟弟夏侯子臧、夏侯子江不遵法度,夏侯楙多次斥责他们,这两人就诬陷夏侯楙诽谤朝廷,以至曹睿想杀夏侯楙。长水校尉段默判定是清河公主与夏侯楙不和,合谋陷害夏侯楙,劝谏曹睿查实后再作处罚,结果果然如此。

可见夏侯楙虽然是宗室,但因为自身行为不端受到家人的陷害,其地位本来就很危险,此时如果望风而逃的话,清河公主和夏侯楙的两个弟弟不用诬陷,拿这事就可置夏侯楙于死地。

夏侯楙逃的可能性不大,就算他逃了,也算魏延以五千兵攻下了长安,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总会有伤亡吧?攻防战中,特别是攻长安这样的大城,攻方损失一般会超过守方,就算只伤亡两千,还剩下三千,再加上五千非战斗人员共八千人马守长安城,能守住吗?

再说守城的期限,魏延认为敌方援军到来需要二十天,诸葛亮要率领主力大军在这二十天内赶到长安,是否能赶到?赶到后是否能守住?

就按上面说的四百七十里路程计算,汉代行军惯例是一天三十里,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中行军,能否达到三十汉里很难说,四百七十里需要走半个月。

而这半个月里,魏军也会赶来援救。(蜀)汉军走的是险峻的山路,魏军则走的是平坦的关中大道,谁快谁慢还用得着说吗?

诸葛亮大军不能按时到达,魏延必败无疑。诸葛亮大军能够按时到达,也是精疲力尽,能否抵挡住魏军的猛攻,也不敢保证。

诸葛亮率领(蜀)汉军倾巢而出,一旦被包围在长安,就再无援军来救,只能孤军奋战。而魏国可以从其他地方抽调援军,源源不断而来。

最后,双方的位置不一样,出发点也不一样。魏延是方面大员,更多的是以战言战。从战争行为而言,出奇制胜确实是取得胜利的一种方法,要出奇,就得冒险,要制胜,也得冒险,关键是取胜的可能性有多大。

诸葛亮不光是军事统帅,还是政治领袖,考虑更多的是全局利益,是军事行为对国家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影响。谨慎行军,取胜的可能性小,但失败的可能性也小。一旦不利,可全身而退,把军事行为对国家利益和政治利益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诸葛亮所有的北伐行动都是这样进行并结束的。

如果是一场不影响全局的局部战争,魏延的方法可以一试,就算全军覆没也损失不大,但魏延的计划是把诸葛亮的大军作为后盾进行的,必须全军投入。一旦投入,就把整个(蜀)汉江山也投进去了。这个赌注太大。魏延输得起一万人马,而诸葛亮输不起(蜀)汉江山。

不能因为诸葛亮谨慎小心,不愿意冒风险,就断定魏延的冒险计划一定能成功。这是两码事。

 陇西抵抗北伐

讲一件陇西抵抗诸葛亮北伐的事,既可以从中看到魏国内并非都盼望拥护诸葛亮北伐,回归(蜀)汉室怀抱,也可间接证明魏延若真占领了长安,会受到魏国东西夹击的观点。

诸葛亮出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响应,但也遭到其他郡守的抵抗,其中最有名的是陇西太守游楚。

天水、南安两郡的太守弃官投奔诸葛亮,游楚独守陇西郡,形势危急。游楚召集官吏百姓,对他们说:“如今(蜀)汉军队已经进入凉州,其他郡的官民都去投靠,这也是诸位求富贵之时。我是太守应该为国守郡,义在必死,诸位可以拿我的人头去投奔(蜀)汉军。”

游楚平常爱民若子,深得百姓爱戴,大家都表示生死一起,绝无二心。游楚说:“既然诸位不愿意杀我以求富贵,我就为诸位出个主意。如今东边两郡太守已经投奔(蜀)汉军,他们必定会带领敌人来侵犯陇西,我们可以坚守不出,等待援军。援军来时,敌人就会退去。我们坚守本郡,都可以获得封赏。如果援军赶不到,(蜀)汉军要攻破城池了,你们就把我绑了投降去获取富贵也不晚。”

游楚给百姓出了个无论怎样都可富贵的好主意,大家自然赞同,就闭城坚守。

不久,南安郡太守果然带引(蜀)汉军来攻。游楚派长史马颙出城设阵以待,自己在城墙上对(蜀)汉军将领说:“如果你能阻断陇西,让我方援军不能抵达这里,一个月后,不用你攻打就投降,如果你做不到,就是白辛苦一场。”说完让马颙击鼓进军,(蜀)汉军退却。(这支军队应该是魏延所部)

游楚说的一个月,就是魏国规定的守城期限。超过一个月投降就不罪及家属。

十多天后,援军进入陇西(也可见援军来得之快,超过魏延的预期),(蜀)汉军撤退。南安、天水两郡太守因投降获罪,而游楚守城有功封列侯,其下属长史、掾属等官员都得到赏赐。

魏明帝曹睿特别召见游楚。游楚为官以来第一次见皇帝,不知道礼仪。侍中传令其上殿,大呼:“陇西太守前!”按礼仪游楚应该回答“唯”,但他不知道,大声回答“诺”。(由此可知,汉时宫廷应答是“唯”,民间是“诺”。电视剧里统统应答为“诺”是错误的)

游楚身材矮小,声音却十分响亮,把曹睿逗得大笑。召见结束后,游楚上书乞求留任宿卫,曹睿准奏,任其为驸马都尉。

游楚是个音乐发烧友,喜好蓄养歌手,琵琶、筝、箫等乐器都随身携带,还喜欢玩樗蒲、投壶等游戏。数年后,出任北地郡太守,七十多岁才逝世,这在当时是难得的高寿。

除了游楚外,凉州刺史徐邈也抵抗诸葛亮北伐,派参军以及金城太守等率所部攻打南安叛贼,取得胜利。

徐邈也是个奇人,特别好酒。曹操时禁止酗酒,身为尚书郎的徐邈却常常私下醉饮。有次校事赵达奉曹操命前来询问政事,徐邈喝醉了,称赵达为“中圣人”。

赵达把这话传给曹操,曹操气得要惩治他。度辽将军鲜于辅劝曹操说:“平常喝醉酒的人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徐邈性情谨慎,这不过是酒醉胡言乱语罢了。”结果没有被判刑。

校事是特务性质的官员,类似于锦衣卫、西厂、东厂之类,历来不讨人喜欢,徐邈确实是在借酒嘲讽赵达。曹丕称帝后,还拿这事开过徐邈的玩笑。

北伐原因和动机前面讲过,事关(蜀)汉政权合法性和诸葛亮个人权威,首次北伐失败,诸葛亮也不能因此停下北伐的脚步,立即开始准备第二次北伐。

第二次北伐的时间、过程和结果如何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魏延一万蜀军取道子午谷直抵长安,是天方夜谭还是旷世奇谋?

    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有这样一幕:时至诸葛孔明六出祁山,命断五丈原.蜀军势微,在诸葛丞相交代身前事时,早已暗定秘不发丧,大军缓慢而有序的退回川蜀.魏延自大好功,高呼死一人不足以废万军而不奉军 ...

  • 蜀汉后期小五虎王平,都做了啥大事,为何说他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

    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名将,当然也有降将.不过降将有时候不得已而为之,却也有主动投降对方阵营的,例如蜀汉 小五虎王平. 王平在曹操时代,投靠了曹魏,成为一名下级军官.不过这次投靠,是跟随他所在的游牧 ...

  • 马谡当道下寨就能守住街亭?真的没可能,实力差太多了

    诸葛亮五次北伐中,最有可能成功的也许就是第一次.因为这个时候的魏国朝堂勾心斗角,长安兵团的统领是夏侯貅.这个人论能力和人品,基本就是跟糜芳一个等级.这样的人统领魏国陇西,如果诸葛亮不失街亭,很有可能将 ...

  • 诸葛亮守街亭为何要点名马谡?即便守住街亭,未必对蜀国就是好的

    文/秋小辞 东汉末年,混战不休,在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兼并战争后,终于形成了三国鼎足之势,自此魏蜀吴割据一方. 然而三国皆有一统天下之志.夷陵之战后,蜀吴皆元气大伤.刘备已故,蜀国由诸葛亮主政,为完成匡扶 ...

  • 诸葛亮北伐的典故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0-05-08 诸葛亮北伐的典故 中文名称:诸葛亮北伐 参战部队:蜀汉.曹魏.东吴(只对曹魏发动了几次小型战役,侧面响应诸葛亮北伐) 战争结 ...

  • 子午谷奇谋能否成功?演义里诸葛亮谨慎有理,正史上魏延胆大可为

    谈秦说汉(455) 在<三国演义中>中,诸葛亮北伐大军从褒斜道出,欲夺关中.魏延请命率5000精兵自子午道奇袭,闪击长安城,然后与诸葛亮的主力部队两头夹击,占领咸阳以西.但诸葛亮以此计过于 ...

  •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一)

    前面聊刘封时说过有机会聊聊诸葛亮,让各位看看诸葛亮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其精明的程度为什么会有让人细思极恐的感觉. 这个愿许得有些草率,纯属没事找事,给自己找麻烦.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伟大人物之一,不是三言 ...

  •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二)

    (紧接上期) 诸葛亮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提起,似乎谁都知道,要细问,却并不知道其人生经历的具体过程,比如他在荆州隆中隐居这段时间究竟做了些什么,恐怕没多少人知道. 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诸葛 ...

  •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三)

    (紧接上期)  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刘备 汉朝时男子以二十岁"弱冠"为成年的标志,就可以通过举孝廉(由郡推举).茂才(即秀才,由州推举,因避光武帝刘秀的名讳改为茂才)等朝廷设立的举荐 ...

  •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四)

    (紧接上期) "隆中对"语焉不详的含糊之处 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身边几乎没有什么名士高人,围绕左右的主要是从涿郡家乡带出来的包括关.张在内的那帮混混,其事业则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 ...

  •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五)

    端午过完,继续闲聊.  曹操插足荆州         (紧接上期)上期聊到刘备.诸葛亮利用刘表家庭矛盾指使刘琦得到江夏太守之职,然后刘备率领所部从新野移防与襄阳近在咫尺的樊城,对襄阳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

  •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六)

    (紧接上期) 庞统对"隆中对"的否定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没有上战场,主要是做后勤工作,做得非常好,足兵足粮供应前线.从此时一直到刘备去世,凡遇战事,诸葛亮主要做的就是这个工作. 这 ...

  •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七)

    开始后悔聊这个话题了,太长太累. (紧接上期)这期主要聊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前是怎样明哲保身的. 许多人以为诸葛亮始终是刘备最信任的人,其实不是.最初是,前面说过,遇到诸葛亮前,刘备身边只是些二流人才,诸 ...

  •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八)

    自己挖的坑,含泪也要填平,哈哈. 恢复与孙吴的友好结盟 (紧接上期)223年6月10日,刘备驾崩.刘禅随即在成都继位,诸葛亮仍然为丞相.此时刘禅十七岁,按照刘备的嘱咐,父事诸葛亮.朝中大权集于诸葛亮一 ...

  •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九)

    一场注定会胜利的仗,诸葛亮为何要亲征 (紧接上期)225年春,诸葛亮兵分三路南征,自己率领主力由安上水路进入越嶲:门下督马忠带一支部队攻牂柯: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剌史李恢带一支部队进攻益州.(庲降不 ...

  •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十)

    (紧接上期) 为什么要北伐 上期聊到蜀中和平安宁,经济社会逐渐向好,诸葛亮为什么放着好端端的日子不过,一门心思要北伐呢? 记不清楚前面哪一期里曾经聊到过一个话题,今天的祸是前人种下的,发生在当下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