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简史 (二)- 罗马的毁灭及基督教的兴起
《西方艺术史纲要 - 黑暗时代的喘息》
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聊西方艺术史纲要的第二讲。
上一期,我们聊了地中海周围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最终缔造出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接下来在整个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新千年没多久,罗马帝国就开始衰败,这个情况持续到478年,直到西罗马帝国彻底灭亡。然后就是漫长的五百年黑暗时代。到现在为止,关于这五百年的历史,我们仍然知之甚少。主要因为在这500年里,战争从来没有停过。
五百年之后,也就是公元一千年的时候,欧洲逐渐从混乱中重新整合起来,并且形成了一套我们今天看来感觉还很浪漫的秩序:骑士,爱情,信仰,牺牲。听着仿佛就有一股神圣的力量涌上心头。不过没过多久,对于欧洲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发生了:那就是十字军东征。大家可能会经常听到这个词儿,但未必了解它对整个欧洲的真正意义,包括它对文艺复兴的贡献。
关于文艺复兴本身,这是一个超大的话题,拿出来讲的话,几天也讲不完。我给大伙儿推荐一档节目:有位清华大学的张敢老师,他有一档七十七集的节目《文艺复兴美术史》。想全面了解文艺复兴的话,可以去找这档节目来听听。我做一系列艺术史纲,主要还是为了让大伙儿对整个历史脉络有个更加清晰的了解。要是讲艺术史的话,我仍然希望能从单个的艺术家着手。
罗马帝国是怎么死的,基督教是怎么火的,中世纪又是怎样美好的,文艺复兴又是怎么来的?由于内容比较多,所以我还是把课程分成上下两部分。今天主要讲罗马的毁灭以及基督教的兴起。
一般的美术史讲完古罗马之后就会直接跳到10世纪,中间的五百年是不讲的。因为这五百年战乱不断,连农耕技术都荒废了,哪还有人搞艺术。如果有那么星星点点的艺术,也会被无休止的战争给毁掉,所以我们能拿到的艺术史料真的是非常非常少。
我非常喜欢的一套书叫《剑桥艺术史》书中的中世纪艺术就是从11世纪直接开始的。其实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我舍不得,觉得有太多内容是忽略不了的。比如说曾经那么牛的罗马,为什么就守不住了?罗马帝国在全盛时期,也就是图拉真时期他能控制的土地有现在我们中国一半大。南边是整个北非海岸,北边到高卢不列颠,西边到大西洋,东边到两河流域。基本上可以说地中海和黑海的一圈儿都是罗马,再加上现在的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本土。图拉真的记功柱现在还立在罗马。我们可以从上面看到这个英明神武的皇帝,是怎样一路开疆拓土,成就伟业的。
剑桥艺术史(全八册)新版
作者:dangdang
当当
详情
对于罗马皇帝来说,目前的版图是最科学的,因为边界都是由地理条件保护的。比如说西边是大海,北边是欧洲的两条大河(莱茵河和多瑙河)。南边儿是沙漠,东面也是两条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有了这些天险保护,罗马帝国就算是稳住了。但是图拉真的这个想法太天真。一个是这些天险并不能真正防御敌人,另一个就是他控制的范围内部也不消停。靠武力征服的土地,既没有统一的文化根基,也没有统一的有效管理。
当图拉真在位的时候,人们还畏惧三分,一旦他死了,人家马上就会散布。最终没办法,图拉针的继任者叫哈德良,只能放弃了很多照顾不过来的土地,转而专心经营帝国内部。如果说图拉真是武帝,那么哈德良就是文帝。在哈德良在任期间,罗马获得了空前的一片好景。但是好景不长,哈德良死后,日耳曼人就跨过莱茵河,向罗马发起了进攻。
全译罗马帝国衰亡史(人类文明史上绕不过去的巨著,一部包罗万象,了解罗马帝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至高经典。)(套装共12册)
作者:dangdang
当当
详情
刚才讲到的这两位皇帝图拉真和哈德良,都属于有作为的。接下来在罗马帝国里又经历了好多位皇帝,其中大多数都碌碌无为,甚至还出现了很多荒淫无道的蠢货。任何一个帝国其实都不可能一直保持君主的质量。所以靠领袖一个人的智慧去统治,结果就是死路一条。罗马帝国的实际情况就是内忧从来就没断过。再加上北边的日耳曼人,东边的匈奴人,内忧外患,衰亡是必然的。
那么古罗马曾经有过那么辉煌的艺术,可为什么到了中世纪?绘画和雕塑都落后成那个样子呢。以绘画为例,古罗马时代的绘画技巧,其实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不过遗憾的是,我们今天已经没法在意大利本土甚至是欧洲本土找到当时的绘画了.因为绘画材料受温度,湿度,空气氧化之类的自然条件影响,保存能力非常有限。两千年前的绘画除非是有极其特殊的环境,否则真的是很难保存下来。
我必须提一下,这些画,虽然是为木乃伊画的,但是和古埃及没关系。当时的埃及只不过是古罗马的一个行省,很多事物都已经罗马化了。木乃伊是当地人保留下的一个民族习惯,但画这些画的人,都是罗马和希腊的画家。
先说光影。这些肖像画都有非常准确的光影理解,黑白灰关系能够很紧密地随着体积转折,看来在那个时候,明暗法已经不是什么神秘的技术,而是一个通用的知识了。然后再看人物的面貌:每个人都是特点鲜明,胖的,瘦的,精干的,腼腆的,形象神态各异。能够感觉到当时的画家非常注重自然写实,同时还会格外美化一些形象,比如说这里的人物都是清一色水汪汪的大眼睛。
除了大家都可以直观看到的这两点,我还有另外两个发现:一是当时画家们对于结构的理解。这些画里,很多对于头部骨骼的表现都很精确。我敢肯定那些画家在细致观察之外,一定会做一些类似于解剖的练习,否则很少有人有自信敢于这样表现;另外一个就是这里越出色的作品,绘画感就越强。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上面这些图。那些更优秀的画作,画家在画的时候感觉非常自信,笔触的韵律到现在还可以直观的在画面里看到。一笔下去到底要形成什么样的效果,画家心里是特别有数的。甚至还有画家会特意炫耀一下自己的技巧。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接下来,我们就要看一张文艺复兴早期锡耶纳画派的领军人物博宁塞纳 (杜乔) 的作品《圣母子》。
这张画是典型的拜占庭风格,在生动性和真实性上和法尤姆的那些作品差距有多么悬殊。其实不仅仅是锡耶纳画派,我们能看到从五世纪一直到十四世纪的绘画。无论壁画,祭坛画,小幅的蛋彩画,没有一个能和法尤姆的绘画相比。如果我们弄不清其中的原因,就没有办法理解文艺复兴。我们必须知道当艺术处在低谷时,欧洲人到底丢了什么东西。简单说,他们丢了两点:第一个是技巧,第二点就是人性。
曾经广为人知的明暗法,解剖知识,几百年之后全不见了。没了这些技巧,艺术就变得丑陋不堪。这种丑陋在古代,尤其是在文艺复兴之后,那时候的人们是绝对接受不了的。当我们见识到了美之后,对丑的容忍能力就会大大降低。
那么技巧丢失的原因是什么呢?说到底还是战争。在罗马帝国的崩溃时期,会经常受到蛮族的骚扰。日尔曼人,匈奴人,哥特人轮番地跑来收菜。罗马城动不动就被洗劫一番,最惨的时候,罗马城总共还剩7000多居民。要知道曾经最辉煌的罗马城,仅仅一个大众浴池,就能同时容纳1000人泡澡。大量的流民一次一次的迁徙,慢慢就动摇了整个社会的根基。这次离乱持续了好几百年之久。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样的技艺能被保留下来呢?
被弄丢的第二点,就是人性。法尤姆的肖像画里,每个人长得都不一样。正是因为这些不同,所以每个人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但到了中世纪,画里的神,即使是头顶金色的光环,在我们看来还是暗淡的,他们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目光呆滞的符号而已。
那么造成这个人性的丢失是什么原因呢?
这就得谈到基督教,探讨基督教这一千五百年的发展史。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攻占了迦南,也就是现在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地区。这里一直都是犹太人的聚集地,他们还曾经在这儿建立过希伯来王国。不过犹太人太不擅长打仗,这也有可能跟犹太教的信仰有关。在被各路人马占领过之后,这一轮是罗马人说了算。罗马人可能比其他的侵略者更凶残吧,这以后,犹太人就开始向全世界奔逃。
犹太教觉得耶稣并不是教义里写的那个弥赛亚,对于传统的犹太教,是个很大的威胁。于是他们买通12使徒之一的犹大,诬陷耶稣,说他要造反,然后把他出卖给了罗马人。耶稣在被捕,受刑的过程里也没抗争,真就像一只温顺的小羔羊一样,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据说耶稣死后3天就复活了,在第40天,升往天堂。等到五旬节的时候,圣灵从天而降,注入使徒们的心中,使他们同样有了神力,让苦难的人得福。
这就是基督教的开始。之后的七八年里,基督教进行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也是最成功的一次营销。用了几十年,基督教传遍了整个罗马帝国。这回他们真的是引起了罗马的注意,朝廷宣布他们是邪教,开始大面积封杀他们,基督教只能被迫的转到地下。
第四世纪开始的时候,基督教遭遇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打击,罗马皇帝下令全面消灭基督教会。幸好没过多久,这个国家出了内乱,三个掌权者互相打了起来。其中一位叫君士坦丁,据说他在内战最关键的时刻看到了天上的圣像。于是他就决定让士兵在胸前和盾牌上画上象征耶稣的十字架。让神赐给他们力量,然后用神的力量去和敌人决一死战。结果这场仗真就打赢了。从那之后,君士坦丁就成了罗马帝国唯一的皇帝,一个破碎的帝国又重新被他整合起来。
君士坦丁上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颁布“米兰赦令”,宣布从此基督教信仰合法了。接下来基督教就要进入整合期,从地下走到地上,看到的不仅仅是光明,也看到很多问题。由于原来基督教是秘密传教,传教的人很难坐在一起讨论,只能是凭着自己的理解去布道,这就造成了各地对教义的理解上出现很大的偏差。于是无数个不同教派之间,就开始争论是非,勾心斗角,严重的甚至还互相残杀。面对这个局面,君士坦丁大帝召开了一次统教大会。在这次大会之后,欧洲就有了一个统一的基督教信仰。而那些不愿意服从这个统一教派的,就离开了欧洲。
君士坦丁一辈子做过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个是让基督教合法化,另一个是把罗马的都城迁到了地理位置更好的拜占庭。他在这儿建立了一个新城,叫做新罗马,后来被称为君士坦丁堡,就是现在的伊斯坦布尔。这两件事儿,对后来的一千年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君士坦丁死后50年,狄奥多西皇帝把基督教封成国教。这就意味着在这个国家里边,人人都得是基督徒,这就让基督教变得不再那么纯净。新的信徒里出现了一些原来的掌权者,这些人到了教会里,仍然会要求掌握权力。于是教廷就仿照罗马的权力结构,制造了一套体系。有最高大祭司(教皇),主教长,各个大区的主教,再下边就是各种各样的神职人员。教会一旦有了权力,就会产生权力斗争,有了权力斗争原来相对纯净的信仰就被慢慢的腐蚀掉了。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远远没有到真正败坏的时候。
东罗马帝国的疆域变迁
伴随基督教兴盛的同时就是罗马帝国的衰败。先是又一次被分成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受着新波斯的萨珊王朝的威胁,后来又被新崛起的阿拉伯人吃掉了很大一块面积的土地。最终东罗马变成一片非常小的地区,勉强支撑着罗马帝国的名号。西罗马则是一次次被蛮族洗劫。西哥特人占据了伊比利亚半岛,就是现在的西班牙、葡萄牙。法兰克人占领了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大部分土地,也就是现在法国这一片。甚至连意大利本土都成了东哥特人的地盘。当蛮族一次一次的冲到罗马城下的时候,皇帝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这个时候,是罗马的主教出来主持局面,和敌人谈判,才最终保住了罗马城没有被夷为平地,并带领教徒们重整这个城市。
这个过程中主教逐渐从一个精神领袖慢慢变成一个实际权利的持有者,教会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的,因为战乱四散奔逃的老罗马公民又重新回到罗马城,聚集在教会的周围。这样一个新的以教会为核心的新罗马就出现了。
基督教的兴起过程,咱们知道了,接下来回到我们热爱的艺术。
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蒙雷阿莱主教堂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是谁还能稍微保留一点艺术的火种呢?答案: 两个,在东方是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人,在西方就是教会。
这里说的教会不是正统的罗马教会。罗马教会不但没有为保留文化做什么贡献,甚至他们还焚烧图书馆,关闭学校,捣毁古代文物等等。为了维护宗教权威,无恶不作。我说的是教会里的那些有识之士,他们没在教会的权力体系里,而是聚集在各个自发性的修道院里的。
东罗马帝国越战越弱,后来只能蜷缩在君士坦丁堡,依靠地理优势保存一点薪火。这个地理优势在古代实在太重要了,有了他,东罗马的命才一直续到了1453年。虽然东罗马已经不再像往日那么辉煌,但是在文化上,对欧洲的贡献还是很大的。由于所在位置紧挨着古希腊原来的核心地带,所以大量的古希腊文化在这儿得以保留。当后来欧洲成了一片文化沙漠,就是被拜占庭的营养又重新唤醒了。
圣索菲亚大教堂
这是西对东的影响,那东对西呢,影响最大的就是拜占庭的绘画风格。
这个风格实际是一个大融合的产物。有古希腊,古罗马这些绘画风格比较偏向自然写实的,同时又大量借鉴了波斯的细密画。东方的艺术非常注重装饰性,而这种装饰性就消减了传统绘画里那些写实倾向。这种融合的结果,就是几百年之后,我们看到那些金光闪闪的小形宗教画。而这个风格经由十字军再带回西欧,才有了像锡耶纳画派那些作品。和拜占庭风格一起被带回欧洲的,就是古希腊留下来的那些辉煌的文化。当13世纪,欧洲人突然发现自己的祖先曾经还有过这样的辉煌,那么一股复兴的愿望就油然而生了。
东方咱们就说这么多。接下来就回到西方,再看看西欧的文艺火种是怎么样被保留下来的。
刚才我们提到基督教变成了罗马国教,权力斗争深入到整个教会里,这就让一些非常虔诚的信徒很反感。而这些人,往往还是那些有见解的知识分子。他们不愿意在教会里接触被玷污的信仰,于是就开始相对独立的修行。慢慢的,这些人聚集在偏远山区,成立了那些小型的修道院。他们一边向周围的人布道,一边研究圣经典籍。当然这还不是他们的全部工作,因为这些人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会兼顾一些其他门类像文学,艺术,医学等等。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修道院就变成了唯一的文化中心。
基督教的一个成功之处就在于他对野蛮民族的布道。这些野蛮民族占领欧洲的同时,也变成了新的基督徒。他们之间发生的各种战争都不会波及到教会,也不会波及到修道院。所以这些修道院才能从那个时代延续下来,肩负起传递知识的使命。
到了公元八世纪的时候,法兰克人查理曼,也就是我们扑克牌里那个红桃k 。他和罗马教皇结盟,东征西讨,统一了大部分欧洲,成了几百年以来最成功的一个国王。教皇给他加冕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伟业,他下令修建一座宏伟的大教堂,以感谢上帝的恩宠。这座教堂就是现在位于德国的亚琛大教堂,这也是为数不多的黑暗时代的艺术成就之一。而负责这座教堂的主建筑师奥多,他就曾经是一名修士。现在的亚琛大教堂经过好多次重修,外边加了很多哥特式的礼拜堂,但是内核还保留了修建当时的罗马式风格。我们现在也能够想象出它曾经有多么宏伟。从建成之后,亚琛大教堂就变成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朝圣地。
除了亚琛大教堂,我们能够找到的和艺术相关的,基本上就是当时的圣经了。首先当时的圣经都是手抄本,在厚厚的羊皮纸上,一个修士很虔诚地抄下每一段他理解的或者是他不理解的话。然后在一些章节的扉页上,修士有可能会画一张和这张内容贴近的画。比如在马太福音前边,他就会画下马太当初获得神谕,写出福音的那个场面。
全书摘抄完毕,修士会非常兴奋地为这本圣经加一个封面。但这个封面一般都不能出现人物。因为出现人物会破坏这个书籍的神圣感,所以他们会精心设计出一个很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而这个图案并不是来自于罗马,而是来自于北方曾经的蛮族,当然这些蛮族现在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公民了。关于圣经的两张图(手抄本),大家可以看一下。在这五百年里,人们在书籍装帧上,在绘画上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这就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几乎全部的黑暗时代的艺术。你可能会有点失望,但是在知道前提之后,我们就会释然,甚至还会崇拜这些一直在坚守的修士。
查理曼大帝的父亲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国王,他的绰号叫矮子丕平。他一辈子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给了教皇无上的权利。可能有人会问教皇的权利不是上帝给的,或者说信众给的吗?怎么可能变成一个国王呢?
教皇在民间的影响力,很早就已经开始了,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在教会以外有什么权利。毕竟教会没有领土,又没有士兵。经济来源也主要靠信众的捐献。而这个矮子丕平让教会彻底改变了形象。他先是把自己的一部分土地献给了教廷,成立了教皇国。然后又宣誓对教皇效忠,自己的军队也就成了教皇的军队。当然,他是为了利用教皇的影响力来完成自己大一统的梦想。教皇也是为了利用他来得到世俗的权利。这一步是看起来是双赢的好棋,但实际上却带来了更深的黑暗。
自从教皇在世俗里得到了他想要的,这个位置就变得越来越抢手。接下来的200多年里,这个位置,几乎没有任何一任是靠自己的威信被选举出来的。他们有的是被意大利的贵族承包了,有的是被法国皇权指派的,甚至还有世袭制的。教皇都已如此,底下的教职人员就更不用说了。教会这个本该最圣洁的地方,现在反而变得最堕落。
为了维护这种堕落,教会想尽各种办法继续获取权力。这些办法里包括和世俗权力的争斗,最后神权还是赢了。后来的皇帝或是国王已经没有办法和教皇抗争,只能任由教会宰割。当一个人用刀剑威胁你的时候,你可能会威武不屈。但当一个信徒被信仰要挟的时候,你能依靠的还有什么呢?
十世纪的时候是欧洲最后一次大范围被少数民族入侵,这是来自更北边的少数民族。在这次战争里,教会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当时查理曼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早已被各自为战的一些小城邦所取代。只有教会有这个能力,把他们联合起来对抗外敌。在平定了局面之后,教会就变成了绝对的权威,再没有谁能够与之抗衡。
11世纪的时候,教皇呼吁十字军东征。他告诉欧洲人,东正教的兄弟们正在受难,圣城耶路撒冷也正在被阿拉伯人蹂躏,上帝的子民们是时候要为上帝去送死了。持续两百年的毁灭之路已经开启。有大批的青年甚至儿童都被送上了战场,好不容易刚刚恢复了一点生机的欧洲,再一次陷入了黑暗。
大家如果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话,也看一部电影叫《第七封印》。这部电影对信仰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思考,同时也反思了十字军东征的价值。特别值得一看,也和我们讲的这段历史很贴近。现在看来,虽然基督教不承认,我觉得整个十字军东征,不过就是教会为了获取财富,巩固地位,或是削弱世俗权利的另一个诡计而已。
点击图片,收看电影《第七封印》
我们回想一下那些不愿意卷入教会的修士们,虽然他们的工作看起来那么微小,但是相比执意要让时代倒退,要让人民愚昧的教会来说,他们是多么的高贵。在黑死病肆虐的时候,难民们祷告无门,教会的人躲在深宫里倒卖着赎罪券,仍然是这些修士冒着被传染的危险走到病人身边,替他们来祷告治疗,总会有那么一丝希望。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时候,我们不经意之间抬头就会发现:黎明就要来了。
好,这期节目就到这儿,咱们下期文艺复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