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保险出事也不是第一次了

这次安盛的事儿,网上讲的也不少了,一句话概括一下:

香港安盛的某个保险产品亏了95%,差不多4亿港币,几百名投保人直接炸了,集体维权。

为什么保险产品也能亏损?

关注到的人可能已经知道了,安盛这次出事的产品叫做「EVOLUTION HKIF」,是一种「投连险」,全称叫做「投资连结险」

HKIF 就是 Hong Kong Investment Fund(直译香港投资基金)的缩写。

这种保险产品的特点是:一部分保费用于风险保障,剩下的资金进入投资账户。

而投资账户里的钱,是用来买 Investment fund基金的,是真的参与到市场风险,是不保本的。

基金亏了,投连险的账户自然就跟着亏了。

这跟退保带来的损失不一样。退保是一种解约行为,损失算是违约成本。但投连险亏了,就跟买股票、买基金亏了,是一个道理。

都是「理财险」,投连险跟万能险、分红险有什么区别?    

把这几样产品算作理财险,本身就有点牵强,只是因为这几类产品都有不确定的收益。

分红险拿的是分红;万能险拿的是保单利息;投连险拿的是市场收益。

但最根本的区别是,只有投连险是真正参与市场的。其他类别的保险,是远离市场风险的。

从定价策略上看,投连险其实跟万能险是一类的,采用「自然费率」,分红险一般采用「平均费率」。

但是,万能险账户里的钱,不直接参与市场投资,而是类似于存款一样,拿一个不保证的利息。所以,万能险的账户价值一般是缓慢的增长,跟市场没有任何关系。

而万能险利息一般又比银行定存高,很多买大额万能险的用户,实际上是把它当作存款的替代品,做一个中长期的资产配置。

只要别提前退保,是不会有损失的。

银行贵宾客户买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万能险的大有人在。

今年1月末的时候,我想抢一个招商银行代销的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是2.5%,月结算利率是年化5.1%。结果没抢到。现在它的月结算利率是年化4.8%,也不差。

分红险就差得更远了,定价策略都不一样,保险公司没花完的钱分一分而已,跟市场八杆子打不到。

为什么会亏损95%这么多?

这一点才是本次事件的关键。

投连险的账户资金,用户是有自主的基金选择权的。我想投几只基金?投哪些市场?投什么风险级别的?都可以自己定,自己改。不管是保险公司还是销售渠道,都没有权利替用户做决定。

市场跌了没关系,赶紧止损,把资金转到稳健的基金类别上避险,绝对不至于亏损95%这么多。

我看了投资者维权的公开说明书,有两个地方值得注意:

多年前,我们从中国内陆等不同的地方不同中介公司得知,安盛公司发行的EVOLUTIONHKIF保险产品(以下简称该保险产品)收益稳定,资金安全,主要用于投资香港物业的租售和二手房屋买卖过程中的增按服务

我们投保人不断与安盛公司交涉,数月之后,安盛公司才答复我们该产品在没有通知投保人的情况下,变更了投资方向,投资于金融衍生工具,导致巨亏,并声称责任不在安盛公司!!!

事件具体过程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能看出两个问题:

第一、客户自己根本不知道这个产品有这么高的风险,市场下跌时毫无补救意识。

第二、在基金的选择上,一定存在「未经投保人同意、甚至知晓」就投资超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的情况。

我只能说:

安盛是有多不作为,可以默许一家销售中介这么误导客户。

销售人员是有多大的胆子、销售误导有多离谱,把一个这么高风险的基金包装成稳定收益。

客户又是心有多大,这么多人好几年也不看看自己的钱到底买了个什么东西?

大陆有投连险吗?

有!

大陆的保险市场是1999年开始引入投连险的,市场好的时候颇卖了不少。例如「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我猜说不定就有读者的父母买过。

而且大陆也发生过两次投连险退保风波。一次是2001年,一次是2008年,都是因为投资市场下跌严重,导致投连险也跟着有较大的亏损。保险公司收到无数的投诉和退保要求。

最严重的时候,保险公司的营业部,几乎全员都用来接待投诉和退保客户,我有很多前同事,都亲身参与过两次风波。

有趣的是,每次退保风波时,那些没有退保的客户,熬过几年,赶上牛市的时候,保单反而还赚了一笔。

我虽然没有赶上,也从来没有销售过投连险,但是也亲手处理过很多投连险的后续服务。

有些客户属于有经验的专业投资人群,非常清楚投连险和市场的关系,就把它当成一个长期投资的基金账户来用,同时还具备保险的一些功能。所以即使保单有亏损,也还算淡定。

但是对于那些不了解投连险是怎么回事的客户来说,赚了的呢就挺开心,我就赶紧讲一下产品原理,要么让他趁赚钱,获利了结,落袋为安;要么提前了解产品的风险,转换到一些相对保守型的基金配置上,以防未来市场下行接受不了。

但是那些赔了的,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被保险公司坑了」。怎么可能不炸。

(但是也没见过亏损95%的,这个数字实在太夸张了)

这里面,销售人员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有多少人,自己还没弄明白投连险是怎么回事,基金是怎么回事,就把投连险包装成「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来卖。

买的人,大部分也不会去看条款,看可以未必能看懂。或者当时懂了,但是本身对投资也没有经验,不知道要关注市场,维护保单。

当年的监管政策不如现在完备,缺乏对销售人员的有效监管,以及对购买群体的风险资质评估。

再加上资本市场本身也不成熟,所以投连险的销售时机其实是不对的。

因此投连险一度被保监会叫停。

那现在还建议买投连险吗?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建议。

投连险这种产品,本身确实有存在的意义,在英美市场上,投连险已经发展了40多年,是非常成熟的主流产品。

但是它的投资特性,和中国的资本市场,以及目前中国绝大部分保险客户的认知理念,是不匹配的。

想买保险,图的就是安全稳定还有杠杆;想买基金,我直接买不就行了?手续费还超低。

牛市来了,收益不如直接买股票;熊市来了,保险亏欠了我还接受不了。

非常尴尬。

至于说所谓的「保单功能」,对大部分人来说是用不到的。

还是那几个注意事项:

1、别被所谓的「高收益」蒙蔽了双眼,高收益背后一定是高风险。

2、安全性、收益性、灵活性一定不能兼得。告诉你都有的就是大骗子。

3、资产一定要分散,不要集中在某一类产品上。

4、尽量做点功课,看看自己买的东西是什么。

5、不明白的欢迎来留言向关哥提问呀~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问题思考:

这次安盛事件的投保人,都是买了几十万甚至上千万的保单。按理说,有能力获得财富的人,见识应该不差,脑子应该不笨。为什么也会被如此明显又拙劣的误导销售呢?为什么香港这么成熟的金融市场也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下次,关哥会跟你讲讲香港市场的那些事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