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上吹牛”的一年级孩子,最有发展潜力

【家教智慧 第649期】

一年级的语文考试,有一道填空题是:我在山上( )牛。

一个孩子的答案是:我在山上(吹)牛。

结果,这个答案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叉,不仅打红叉,老师还批评孩子说,这是故意捣乱,因为,这道题目,老师曾在班上讲过了无数次,标准的答案是“我在山上(放)牛” 。

从语文的语法语义角度来说,“我在山上吹牛”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一点毛病也没有;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说,“我在山上吹牛”也是完全可行的;当然,如果从一个人的品行发来角度来说,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但是“做法”不恰当与“语法”不正确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我们可以对小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但却不能因小孩子的“思想”问题,而否定其语文答案的正确性。

况且,从老师对孩子答案的反应来看,老师之所以给孩子判错,并不在于孩子的“吹牛”有问题,而在于孩子“不听话”“不听课”“不按老师讲的答案去答题”、是在和老师故意捣乱。不得不说,老师的这种观点和做法,是极不利于孩子的语文学习的,更不利于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发展!

孩子们看到这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脑中会出现很多美好的画面,秀丽的山,绿油油的草,憨实的牛……有的孩子想着“行动’,“我在山上放牛”,就会填上“放牛”;有的孩子只是“旁观”,就会填上“看牛”;有的孩子想着嬉戏,就会填上“捉牛”;有暴力倾向的孩子甚至还可能填上“打牛”“杀牛”;从语文角度上来说,这些答案都是“绝对正确”的。

而填上“吹牛”的孩子则是最值得鼓励的,因为,在这样的孩子脑中,文字中的“牛”已然不是实物的“牛”了,而是我们文字寓意中的“说大话”了,因此,这样孩子的想象已经不是建立在实物上的想象了,而是借助文字这根拐棍,进入了另个一个崭新的世界,“站在山顶上旁若无人、恣意地胡吹海侃” 了,这说明,孩子生活阅历丰富,善于观察积累,具有较强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更有较强的发散思维、超强的想象力,对此我们我们应当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否则,如果相反,不问青红皂白地棒杀之,那么今后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只知道“听话”的孩子,成为只会鹦鹉学舌的书呆子,其说话、写文也都会照本宣科、“中规中矩”,不敢越“标准答案”半步,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思维僵化,越学越差,越学越呆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年级“在山上吹牛”的孩子最有发展潜力,最当鼓励!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