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良心说话,家长负担过重都是家长“自找”的,与学校和教师无关
【平湖一柱 第993期】
凭良心说话,家长负担过重都是家长“自找”的,与学校和教师无关
近年来,不少家长抱怨,家长比学生还累,学校老师给家长“布置”的作业太多了,要辅导孩子作业,要替孩子做作业,孩子做完作业还要批改、签字……家长太累了,要给家长减负……
家长负担重问题日益严重,以至于教育主管部门不得不出台文件来约束。
近日,南昌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南昌市普通中小学校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中就明确指出,“教师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网上减负的呼声已久,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文件,学校也采取了措施,但是,给家长减负的效果却甚微。于是有网友发声道,家长负担久减不绝,甚至越减越重,这个中原因,主要是形式主义在作怪,是相关部门和学校虽然有了规定,制订了措施,但却只是流于形式,为了迎接检查准备好了各种材料,只做了表面的文章,并没有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我觉得,顽固不化,形式主义,我觉得给学校和教师戴的这两顶帽子不但有点大,更不合适。
首先说一下当下流行的微信作业。老师愿意用微信布置吗?我想,大部分老师是不愿意的。作业在课堂上就布置了,何必非得再写到手机里,发到微信上呢?这实在是自找麻烦。教师“微信布置作业“的初衷是方便孩子和家长,特别小学低年级段孩子,有的孩子忘了,家长不得不打电话问其他家长、同学甚至问老师,所以,教师将作业发至群里不是给家长布置作业,而是为了给孩子和家长提供方便。可是,这样一件“好事”却成了老师的“罪过”,现在有规定,那就好了,老师终于省去了“重复”布置作业的麻烦了!
其次再说一下给孩子辅导作业。教师给学生作业的目的是什么?不仅是为了让孩子巩固、强化所学知识,更是收集学生学习反馈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做完作业,教师唯有通过检查,才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然后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如果家长替教师辅导、替教师检查,错误替教师纠正了,教师就无法了解孩子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情况,孩子知识的不足甚至缺陷就被掩盖了,教师就无法了解孩子知识掌握的真实状况,就无法对孩子进行及进行针对对性的有效辅导,也无法根据孩子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进度,改变教学方法,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在这里,我不否认有个别教师可能为了省事,让家长批改作业,但绝大部分教师对此是没有硬性要求的,让家长签字,只是为了保证孩子作业的完成,但并非就是让家长去检查,去纠错。每个做家长的摸着良心说一说,辅导孩子作业是不是自愿的呢?不都是自己爱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好,对孩子作业不放心吗?
然后我们再说一说替孩子做作业这件事。作业本是布置给学生的,但对于一些手工作业、电子作业、综合实践作业等,很多家长一怕孩子作业做不完美,评不上优秀,二是认为这些作业对考试成绩没作用,于是就越俎代庖,亲自操刀。其实,这类作业,对于孩子来说,结果好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家长代作了,孩子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也就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家长是在帮孩子成长的倒忙。可是,我们的家长,不但意识不到这一点,反而倒打一耙抱,返过去抱怨老师,好了,那老师高兴了,不用再劳神费力地去设计那些“有难度”的作业了。
有鉴于此,给家长布置作业实在是一个伪命题。这种提法,不过是个别对孩子不负责任家长、不懂教育家长的一种偏念,这种人把孩子的教育等同于一个“物品改造”,我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放学后再给我送回家里,孩子回家后不要说家长辅导作业,检查作业,孩子没有作业才行,不提学习才可,就是让孩子把学习像个物品一样放到屋角里,明天上学时拎起来就走,家长多么省心啊!可实际上,我们许多家长不是这样想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