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顶级厂卫:东西厂只能靠边站,锦衣卫见了先下跪

《明史》记载明初四大案中前后诛杀近十万余人,而参与执行的刽子手大多都是令时人闻风丧胆的厂卫,其中胡、蓝两案中诛杀四万则几乎皆由锦衣卫执行,使得锦衣卫的威名至今犹存。不过明太祖建立锦衣卫最初的目的正如“锦衣”其名,仅仅是为了卤簿仪仗殿前站桩装点门面而已。然而随着天下一统后权力斗争的需要,常有的司法机构已经不能满足朱元璋的统治需要。锦衣卫则近水楼台开始有了监察职能并且迅速演化成集逮捕、刑讯、处决余一体的一条龙特务机构。随着在反贪及情报上的显著效果,后续皇帝更是乐此不疲。38年后朱棣成立东厂,又57年后朱见深成立西厂。至此,令百官心惊胆寒的明朝厂卫悉数登场,虽然这三厂名声最响人尽皆知,但实际上明朝的最牛的特务机构却是灯火阑珊处那鲜为人知的内行厂。

锦衣卫和东西厂均是由不同时期的皇帝组织成立,加上其各系的首领与皇帝的亲疏关系差异使得彼此权力范围并不全然相同。而通常所说的两厂一卫中,锦衣卫多为外官,而厂卫尽皆内官。如此一来,与皇帝最为亲近的厂卫自然而然的因为更受宠信而凌驾于锦衣卫之上。朱元璋成立锦衣卫之时主要以侍卫身份从事刑狱活动,负责巡察缉捕百官。到永乐时期开始介入国家安全工作,对皇亲国戚一视同仁。由于锦衣卫的职责庞杂,为了更为的准确的掌握朝臣风声,明成祖便另外成立东厂,专门负责监视朝臣的言行同时监视制衡锦衣卫的权力。然而随着朝野弊病频生,民间颇有怨言,明宪宗朱见深为了监视百姓动向便让亲信汪直成立西厂以窥视天下,上至东厂锦衣卫,下至群臣百姓莫不尽入其耳。

短短一百年间三大组织横行天下噬无忌惮,但总的来说它们都是皇帝自立,而内行厂却并非如此所以其权力涉及远在三者之上。正德年间,刘瑾被匿名举报后大怒欲狂,遂假借圣旨召百官于奉天殿下跪。期间幸得大学士李东阳和太监黄伟从中周旋才使得百官逃过一死,但仍有少数官员因为中暑而亡。刘瑾也因此借故将黄伟逐出京城,并开始成立内行厂专司其以排除异己,锦衣卫及东西厂均噤若寒蝉。内行厂常借律法断章伤人,只要成为其目标几无幸免。对百姓更是噬无忌惮,曾让旅居京城的外省人全部赶走,让当地寡妇悉数改嫁,停殡未葬之棺椁悉数焚毁。百官及百姓几近道路以目。时有良臣许天锡欲上疏弹劾,但因恐惧内行厂手段而未敢出家门一步,惊惧之下怀疏自缢,活活吓死。

明朝史家明确记载内行厂专司刑杀,并借此擅权以作威福大肆诛杀异己与忠臣。由于其原本由刘瑾借机成立,而刘瑾因进献珍奇异兽而深得朱厚照的喜欢,一时平步青云官至掌印太监,成为当时权倾朝野的权宦之首。而其他内侍所掌控的东西厂因此风光不再且只能屈服在内行厂的淫威之下,锦衣卫在其眼中则和百官一般尽如草芥。常言物极必反,内行厂不仅得罪了文武百官而且成为同为八虎的其余内卫的眼中钉,仅存在五年便被同为八虎的张永借献俘之机向武宗告发数十条大罪后抄家问斩。

总的说来,厂卫由于对皇亲国戚及文武百官的严密监视而沦为众矢之的。尤其是当时的文官集团由于其自古掌握着控制舆论的权力,虽然饱受厂卫的打击,但仍旧不遗余力的的伺机反击和报复,最为常见的手段便是大肆宣扬厂卫的残酷手段甚至借此欲加罗织污蔑,甚至将国家凋敝悉数归咎于厂卫的大行其道。加上今下电影电视的塑造,厂卫成了祸国殃民的代名词。然而,万事皆有其阴阳。厂卫中虽确有打击异己之举,但主要目标仍旧是以贪污受贿及结党乱法的文官集团为主,尤其是锦衣卫,其存在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朝,这正是因为相比其他三厂而言最为收敛,仅履行皇帝责任范围内的事情,很少主动牵连百姓。而纵观明后期的东林党作风,在党同伐异及贪腐乱政上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与其说明亡于厂卫倒不如说明亡于党争。无怪乎民间传言崇祯遗言“诸臣误朕,是文臣者都可杀”,而士人却言“独夫授首,何足道哉”,呜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