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八,乾隆皇帝在承德殊像寺熬得好香好大一锅“腊八粥”

承德殊像寺

1.

腊月初八,正是承德最冷的时候。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俩仨,在承德,冬天冻死人的事情是有的。

天还没亮,位于避暑山庄西北部的殊像寺门前,早就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他们手里端着器皿,等待寺里“放粥”。

殊像寺内有一口大铜锅,高两米,直径2.41米,壁厚6厘米,由88块铜块铸成,重约5吨,下面有18根铁柱作为支撑。平时储水用来防火,每年农历腊月初六,都会由寺里的喇嘛把锅洗干净,准备熬制腊八粥。

清朝人富察富敦在《燕京岁时记》里记载了那个时候腊八粥的做法:

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元,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至天明时则粥熟矣。

富察富敦是曹雪芹家的亲戚,在承德喜峰口做过税官,他记载的是普通百姓家的腊八粥,殊像寺里的配料肯定比这好。

熬了一宿,粥熬好了,可为什么还不分给大家呢?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配料还没到,不过大家也都不着急。

因为腊八粥不是灾荒年代的“施舍”用的粥棚,等着喝粥的都是几天吃不上饭的穷人。

腊八粥有政治意义、宗教意义,等着分粥的人里,有达官贵人、有巨贾富商、有其他寺庙里的住持... ...和普通百姓。

室外滴水成冰,可大家都在继续等。

北京雍和宫

2.

北京雍和宫内,也有一口大铜锅,只是比承德殊像寺的这口锅略小一点,直径2米,高1.5米,古铜制作,重约4吨,专门用来熬制腊八粥。

熬腊八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乾隆皇帝很早就为熬腊八粥操心。

腊月初一开始,皇宫总管内务府开始派人把粥料和干柴运到雍和宫,皇宫熬粥的原料品种繁多,有上等奶油、羊肉丁和五谷杂粮、各种干果,忙乎好几天,一般到初五才能备齐。

腊月初六,皇帝派大臣会同内务府总管大臣,率领三品以上官员及民工,到庙里称粮、运柴。腊月初七清晨,皇帝派来的监粥大臣下令生火,并一直监视到腊月初八凌晨,到粥全部熬好为止。

这个监视不是怕人偷吃,而是表示皇家对这件事的重视。

这时,天还没亮。

史料记载:雍和宫每年共计熬六锅腊八粥,每锅用小米12石,杂粮、干果各50斤,干柴5000公斤。

皇帝派来的供粥大臣率领官员开始在佛前供粥,宫灯闪耀、香烟缭绕、鼓乐齐鸣,一众喇嘛开始在殿前念经。同时,把粥先给宫廷,并把粥装在罐子里,用快马送往全国各地和承德殊像寺。

因为那里还有一锅粥在等着这锅粥。

3.

殊像寺,顾名思义,是供奉文殊菩萨像的寺庙。

乾隆二十六年,乾隆皇帝陪母亲去五台山进香,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回到北京后,在香山建庙,雕刻文殊菩萨的像供奉,名为宝相寺。乾隆三十九年,又仿山西五台山殊像寺,在避暑山庄以北,修建了承德殊像寺,主供文殊菩萨。乾隆皇帝常说自己是文殊菩萨转世,庙里里面还供奉着乾隆皇帝幼年时用过的生活用品,所以殊像寺也被称为乾隆家庙。

殊像寺是外八庙中唯一一座满族喇嘛寺,主殿会乘殿内两侧山墙都有杉木经格,藏有满文大藏经,也就是满文版的佛教大藏经。修建殊像寺的时候,已经有了汉、藏、蒙三种文字的大藏经,独缺满文。“金经蒙古犹常有,宝帙皇朝可独无?”,怎么可以没有满文的呢?

于是从乾隆三十八年开始,在北京西华门内清字馆开始翻译,到乾隆五十五年告成。

有佛像、有佛经、有家庙,这样,乾隆皇帝就真的是文殊菩萨转世了。

全国人民都信佛教,在一定程度上,乾隆就成了政教合一的领袖。

在这里分腊八粥给官员和百姓,更有意义了。

因为腊八粥就来源于佛教,腊八粥还被叫做佛粥。

带着皇帝恩泽的来自北京的粥,和殊像寺熬的粥一起分给官员和百姓,

顿时皇恩浩荡,佛法无边,四海升平,举国欢腾。

4.

关于腊八粥,清朝人震钧在他写的《天咫偶闻》里这样记载:

明陈耀文《天中记》:宋时东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譬喻经》谓诸米果煮粥,取逼邪祛寒却疾病。前人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此风相沿已久。

把腊八粥比作“佛粥”的是诗人陆游: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八这天,身体不好的陆游溜达到西村,有人赠他佛粥吃,就觉得眼前的景色都是新的。

很多宗教都是从治病这件事开始深入人心的,相传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大约是萧梁时期,中国佛教将腊月初八这天定为释迦牟尼成道之日,是佛教的一个盛大、隆重的纪念日,各个寺院都要念经,煮粥敬佛。

这是腊八粥的伊始。

承德普陀宗乘之庙

道光皇帝对腊八节的重要性也高度重视:

腊八粥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避暑山庄德汇门

5.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大国也可以熬腊八粥。

事实上,腊八节早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夏的时候叫嘉平,商代叫清祀,周代称大腊,汉代称腊。“腊”是重要的祭祀活动。蔡䇼在《独断》里说:腊者,岁终大祭。

隋唐以前,就确定在了腊月初八,腊八节。

明代以降,腊八节吃粥已经成为了全国上下的风俗。

作为外族入住中原的统治者,乾隆皇帝用殊像寺的一锅腊八粥,把自己和全国人民紧紧的联系到了一起,好香!

6.

比雍和宫的锅还要大的殊像寺熬粥的锅据说还在。

只是殊像寺的大门关闭了很多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