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四害讲卫生,承德最行,当年一下子就得了个全国第一

1.

1958年3月30日,承德《群众报》头版头条发表消息:

1958年3月29日,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拍来电报:祝贺承德专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四无专”。

承德专区是什么概念呢?

1956年1月,热河省建制撤销后,原属各市县旗自治旗中,承德市划归河北省管辖,丰宁、滦平、隆化、围场、承德、平泉、青龙、兴隆等八个县划归河北省承德专区管辖。

1958年3月30日承德《群众报》

“四无”是什么呢?

所谓的“四无”即无苍蝇、无蚊子、无老鼠和无麻雀,当时这四种家伙被定为有害无益的东西,前三个传染疾病,后面的祸害粮食。

后来发现里面有冤假错案,麻雀没有那么坏,于是就给麻雀平了反,现在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抓多了会被判刑。中国人习惯于“四”这个数字,四大名著、四大天王、四大金刚什么的,没有麻雀了,把蟑螂补了进去,还是四害。

这是1958年的承德,非常干净,当时,有的理发店和饭馆公开表明:

在理发馆和饭店理发和吃饭的时候,只要发现一只苍蝇,就免费了,不要钱。

这是一个干净、淳朴、古老的一个城市。

2.

事实上,承德市的灭鼠防疫工作是从解放前就开始的。

1947年7月到1949年12月,以赤峰为中心,发生过一场死亡近三万人的鼠疫。当时,承德医学院的前身医大四分校、东北防疫队、苏联医疗队等共同奋战,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消灭了鼠疫。

老羊铲史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七十多年前,热河(承德)发生过一场恐怖的“人鼠大战”可以点击查看。

1949年底,苏联和东北防疫队撤走后,已经更名为热河医学院的防疫队改名为“热河省防疫大队”,继续做热河省的防疫工作。

建国之初,承德在日本人、国民党的破坏下,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市民还没有彻底摆脱从旧中国带来的不卫生陋习,乱倒垃圾污水,不讲究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每到夏季,苍蝇、蚊子生繁殖,大脑炎、痢疾等近10多种急性传染病年年流行。

1951年,承德市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省市协同下,一起开展全民性的爱国卫生运动。

“爱国卫生运动”,仔细分析这几个字,里面的含义可不一般,凡事只要和“爱国”联系到了一起,就是上升到了最高的高度,一个不爱国的人,会被所有的人唾弃。所以,一件事情一旦和“爱国”联系起来,就没有做不成的。

到目前为止,以“爱国”的名义开展的运动,只有这一个。

电影《芙蓉镇》剧照

“运动”这两个字在现在是体育锻炼的意思,而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则是一个政治色彩非常浓厚的一个词,凡是运动都是轰轰烈烈、大张旗鼓、锣鼓喧天、旌旗招展,还得站队。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能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更何况,承德人经过赤峰鼠疫的灭除工作,对于环境卫生的重要性的认识要早于其他地方。

所以,承德市爱国卫生运动一下子就搞的非常热烈。

3.

1956年1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除四害》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

原上海市爱卫会办公室副主任潘先生回忆了一个普遍现象:

20世纪50年代中期,都习惯用过高的标准向下面布置工作,而且都要求得很急。一开始,“除四害”运动是为了减少人民疾病、提高粮食产量,后来就升级为必须要完成的政治任务了。

1958年,一位加拿大人来到中国,在一条铁路线上看到了令他震惊的场面: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正在铁路边上忽东忽西地发疯般地狂奔,显然在用一块布摔打着地面。“原来她正在追赶着一只苍蝇呢,以便打死它。”

在日记中,他记录了一个细节:“我在中国近一个月期间,没有看见一只麻雀;我坚持数苍蝇,看见一两只苍蝇只有15次。”他左思右想,还是不解:中国人怎么会视苍蝇、麻雀等弱小生物为敌人呢?

4.

1958年,以除四害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达到了高潮。

北京将“除四害”的期限定为两年,上海定为三至五年,河南定为三年,江苏定为四年,有的县市甚至定为一年乃至几个月。

在承德所有的县的县志里,都有这个运动的记载。

比如,《承德县志》:3月19日,全境开展除四害(麻雀、老鼠、苍蝇、蚊子)讲卫生运动。据月末统计,消灭麻雀148万只,捕鼠55万多只,挖蝇蛹14454公斤,全县参加此项运动人员占总人口65.2%。

《隆化县志》:全县出动20.1万人,清除垃圾193万吨,消灭麻雀113万只,老鼠51.4万只,挖蝇蛹20余公斤,灭蚊180.5公斤,灭蝇3423.5公斤,获全国除害灭病先进县称号,受到国务院表彰。

... ...

承德党政军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动手,整治环境卫生,清除垃圾污物,采取人工捕杀与药物清杀相结合的措施,反复捕杀蚊蝇,铲除蚊蝇孳生地,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流行蔓延。

一下子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5.

会议是动员群众的最好的方式,所以领导会多。

有时候不用会议落实会议还真的不行。

一月份,承德市召开继续深入开展除四害”讲卫生冬季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人民争取在1958年内把承德市变成“四洁四无市,“四洁”是指室内洁、院落洁、街道洁和厕所洁;“四无”即无苍蝇、无蚊子、无老鼠和无麻雀。现在建设的美丽乡村,也都是先从环境卫生整治开始,脏乱差肯定不美丽。

由于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层层贯彻坚决,组织措施得力,发动全面不留死角,会议精神转达到每一个人,深入人心,人人见行动,利用了二月春节前人们扫房的习惯,使爱国卫生运动收到显著的社会效果。

三月,全市城乡深入开展了以消灭苍蝇为目的的群众性挖蝇蛹活动,仅8日至15日一周时间内,全市不完全统计挖出蝇蛹近2500公斤,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大街上和各公共场所,出现“人人手持一拍,见蝇就打”的自觉行动场面。

在城乡普遍推行“厕所便坑大缸化”、厕所修棚门、厕坑加木盖、便后撒石灰或柴木灰,不让厕所坑生蛆等措施。城乡成立人尿清运专业队(社),粪便及时掏运进行无害化处理。

1958年夏季,全市出现了无蝇的奇迹。

市区内有的理发馆和饭店,自发地贴出了“发现苍蝇理发或吃饭不要钱”的承诺标语。

承德市屠宰场(当时在北兴隆街)主动向市爱卫会保证”场内无苍蝇”。

6月份承德市在接待“五省二市”卫生参观团(包括山西、内蒙、陕西、山东、济南和北京市、天津市)到该场参观,果真没有发现一只苍蝇。

6.

随着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深入发展,承德市又创造史无前例的用火车清运垃圾的奇迹。

全市各街区群众清除的垃圾,分别由市卫生队和有卡车的单位,由群众协助装车当天就及时清运出去。

二仙居旱河的垃圾清运可没那么容易了。

承德市二仙居旱河,开挖于乾隆三十六年,乾隆皇帝敕令每年要清挖旱河。光绪年间廷杰任都统时,购置了运输铁车和轨道,把旱河里的淤沙用铁轨运走。这个铁车和铁轨在民国初年还可以使用。

《承德市志》:

二仙居旱河处于市中心,沿河上下两岸居住着千家万户,旱河里堆积成千上万吨垃圾,始终没有彻底清除过。在夏季爱国卫生运动高潮中,参加清运旱河垃圾的职工市民达几千人,分片包干彻底清理。

承德钢铁公司运输部主动向市爱卫会请战,他们支援10节车皮协助市内清运垃圾,分别用了两个半天分两趟车次,把一条长达3公里的旱河内垃圾1200多吨,清除干净。

事实上,据史料记载,二仙居旱河一直有人在清挖,包括日伪时期,有记载的也清挖过三次。

二仙居旱河

7.

绿地越多,蚊子越多,周末回家去菜地里摘一次菜,一会儿功夫就叮好几个大包。

1958年的盛夏,全市又掀起“烟熏灭蚊”的高潮。

全市统一行动,统一发放烟熏灭蚊药剂。全市以区街为块,以各机关单位为条,条块结合,街道干部和单位领导各负其责,全面发动群众。在卫生防疫专业技术指导下,区街群众积极分子相配合组成“烟熏灭蚊突击队”。

挨门逐户地分发药剂,传授点燃方法,统一时间,统一措施,统一行动。时间一到。各家各户点燃灭蚊药剂,关闭门窗,居民待在院落与胡同里,让室内的灭蚊药剂燃烧熏半小时。再听命令统一开窗放烟。

这一行动基本上达到街不漏户,户不漏房,住宅闲房一齐熏的程度,非常成功。

这种活动也只有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才能完成,而且是在“爱国卫生运动”的口号下,全市步调一致,熏蚊子取得成功。

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防疫工作都是一种挑战,今年春天的时候,微信群里也有过统一发放灭鼠药的事情,但几乎没有看到有人来小区楼道里动员。

在灭鼠和消灭麻雀的群众运动中,承德市采取专业打麻雀队伍和专业捕鼠下药队伍与群众扑打扑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消灭麻雀时城乡居民一致行动,群起而轰之,能打的则打,不能打的则采取敲击锣鼓脸盆铁桶闹动静的方法,不让麻雀落地,有的麻雀竟然被“累死”。

至今很多人还津津乐道累死麻雀的壮举:

清晨5点,工人们必须到厂里,带着红旗,拿着长竹竿、气枪或鞭炮登上办公楼顶,敲打着锣鼓和脸盆追赶麻雀。天还没发白,整个城市就像炸开了锅一样沸腾起来。为了追赶麻雀,工人们甚至停止了工作,中午轮流吃饭,饭后也不肯休息,坚守岗位继续战斗。刚开始的时候,一个人收获几十只、上百只麻雀的不在少数,有的自己烧着吃,有的拿到公共大食堂去换回一些饭食。

经过冬末春初一个季节的“战役”,全市消灭麻雀上百万只。

灭鼠运动中,群众创造了许多捕鼠方法,发明了“木猫”“铁笼”、“地箭”等有效工具,收到良好效果,城乡上交老鼠尾巴近50万条。

避暑山庄里的住户和菜地

8.

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除“四害”讲卫生奖励大会,承德市作为先进市之一出席了会议,并在大会上做了题为“除尽“四害”人人乐,讲究卫生健康”的发言,汇报了承德人民在除“四害”讲卫生运动中的壮举。

国务院命名承德市为全国第一个“四洁四无市”,获得“四洁四无市”锦旗一面。

这是1958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