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宝玉午睡时,作者为何写了两次秦可卿吩咐丫头看着猫儿狗儿打架?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跟着贾母到宁国府赏梅,因酒醉发困想睡觉。秦可卿把他带到自己的卧室,宝玉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做了一个长长的美梦。
在宝玉入梦和出梦之时,作者分别写了一个细节:入梦时,“秦氏便吩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出梦时,秦氏正在外面说,“ㄚ鬟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
对于秦可卿的这种吩咐,有好事者牵强附会各种分析,其实稍有育儿经验的人都知道,秦氏这么吩咐,是怕猫狗打架吵到正在睡觉的宝玉,因为猫狗打架的动静很大。作者这么写,是为了体现秦氏的细心体贴,确实是贾母眼里“极妥当的人”。
那么,同样的细节,作者为什么要写两次?为什么分别出现在宝玉入梦和出梦之时?
这两个同样的细节,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人生如梦,短暂且易醒。
这也正是《红楼梦》的主旨。
宝玉的梦,看似很长,实则只有短暂的几秒。
从宝玉的角度来看,他的这个梦做了很长时间,因为他在梦里经历了很多事:看薄命册、品茗茶美酒、听仙曲、与兼美云雨等。在梦里,他呆了好几天的时间,书中说是“数日”。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也以为宝玉睡了很久,因为读者跟随着宝玉进入了梦境。作者用一大篇长长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宝玉梦境的丰富内容。
然而,作者刻意用两个细节提醒我们,宝玉的这个梦,看似很长,实则只有短短的几秒:宝玉入梦之时,秦可卿正在吩咐丫头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宝玉的梦做完了,出梦之时,秦可卿还在吩咐丫头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
宝玉的梦,与《南柯梦》寓意相同。
真正懂得如何读红楼的人都知道,第五回相当重要,它不但将结局前置,而且以判词形式向读者展现了主要人物的个性及命运。其实,除此之外,作者在第五回中还隐藏了一个重要作用:以宝玉的梦点题——红楼梦,其寓意和《南柯梦》相同。
第二十九回,贾母带着众女眷兴致勃勃地去清虚观祷福看戏,在点戏环节,贾母受到了打击。
贾珍一时来回:“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贾母笑道:“这倒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又问第三本。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贾母听了,便不言语。
贾母为什么听了第三本是《南柯梦》便不言语?因为这是神佛在告诉她,贾府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南柯梦》的典故出自唐代小说《南柯太守传》,说的是唐代一个叫淳于棼的人,某日酒醉之后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他的人生可谓志得意满,不但与公主成了亲,而且深受君王器重,家庭与事业都顺风顺水。
宝玉的梦与淳于棼的梦很像,都是通过做梦逃避现实,并在梦里实现了愿望。书中说宝玉在梦中看到太虚幻境的景致之时,想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呢!”
另外,淳于棼是在梦中发现孤身处于廊下而惊醒的,宝玉也是被迷津中“一夜叉般怪物窜出,直扑而来”吓醒的。淳于棼梦醒之时,他还处在醉酒的状态,但在梦中,他已经度过了一生;宝玉梦醒之时,秦可卿还在吩咐丫头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但在梦中,他已经度过了数日。
这正是作者对我们的提醒:把宝玉的梦和《南柯梦》联系起来理解,它们有着相同的寓意。都是白日做梦,都是逃避现实,都是好梦短暂且易醒。
宝玉短暂的美梦,既是他人生的预演,也是贾府众人共同的命运写照。
第十七回,宝玉跟着贾政游大观园时,游到正殿,有一处细节描写:“宝玉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
新建的园子,第一次来游玩,怎么可能见过?作者用这一个细节提醒我们:这个大观园,其实就是现实版的太虚幻境。宝玉在梦中经历的一切,都将在这里一一经历。因此,宝玉的这个梦,其实就是他人生的预演。在大观园里,他逃避了讨厌的人情世故、读书求学,享受了美景、美酒、美食、美人。但也和梦中一样,他将因“一夜叉般怪物窜出,直扑而来”而不得不回到现实,面对一切美好都失去的残酷命运。
这又不仅仅是宝玉一个人的命运,因为《南柯梦》是神佛给贾母的提示。贾母则代表着贾府所有“安富尊荣”、醉生梦死的人,他们都将和宝玉一样,被迫面对美梦破灭的残酷命运。
这便是作者在第一回开篇即已点明的主旨:“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人生如梦幻泡影,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像宝玉在秦可卿卧室里做的这个美梦,看似很长,实则只有短短的几秒。秦可卿的吩咐还没完,宝玉的美梦就已结束。
所以,不要小看了作者写的这两处细节,看似闲闲的一笔,其实有着很深的寓意,其用意直指全书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