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怎么治?国医大师朱良春有良方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执简驭繁,拟法:通补兼施,益肾蠲痹;平肝通络,新痹治肝;虚损不营,平补阴血;顽痰深伏,峻药导痰。在治疗颈椎病上颇具实用,结合历年验证临床,确有佳效。

整理了前两个治法的重点内容,并附临床医案及验方2则,供大家学习提高。

颈椎病,属中医学之痹证、痿证范畴,颈椎及其椎间盘退行性变所引起的头颈、四肢、上胸背、内脏症候群,统称为颈椎病,或称颈椎综合征。

临床所见颈椎病轻重悬殊,症状复杂,今之伤科分型,大致有六:

1、颈型颈椎病:颈项部不舒服为主,但没有上肢麻木感;

2、神经根型:颈、肩、臂、手放射性疼痛。麻木及局部肌肉痉挛、无力、萎缩等;

3、脊髓型:下肢沉重、无力、腰酸、尿频、排便无力、步态不稳、渐致下肢痿瘫,甚者二便失控;

4、椎动脉型:

见头痛、眩晕、视力障碍、耳鸣耳聋、心悸不寐;

5、混合型:上述几型混合并见;

6、其它型:如交感神经或食道受压或刺激所致症型。

01、通补兼施治颈痹

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

朱师拟用“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乃意在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加受累神经和退行骨质营养物质的供应,此即取效之理。

益肾蠲痹丸”是朱师70年代的研究成果,是以温肾壮督、钻透逐邪、散瘀涤痰(地黄、当归、淫羊藿、肉苁蓉、鹿衔草、老鹳草、寻骨风、徐长卿)和血肉有情之虫类药(全蝎、蜈蚣、蜂房、炙乌梢蛇、地鳖虫、僵蚕)配伍而成。

功能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标本兼顾、攻补兼施。

对上述的颈椎病属神经根型,中医辨证属痹证型或混合型,配合汤剂,阳虚者配合“阳和汤加减,阴虚者配合六味地黄汤”加减疗效卓着。

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颈椎病的病损在于筋与骨。督脉循行脊背,贯颈项头顶,乃奇经八脉之一。八脉隶于肝肾,八脉虚证,多由肝肾亏损所致。

此病乃标实而本虚之证,久病必虚,久病入络。肝肾不足是本虚,挛急痹痛,肝风络瘀,顽痰深伏为标实。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平肝通络,峻药导痰,行气血,祛风湿,熄肝风以缓其急,补肝肾,养阴血,填精髓以治其本。以补为主,以通为用,确是治疗本病之关键。

02、平肝通络治颈痹

头目眩晕者。由风木旺.....而木复生火,风火皆阳,两阳相搏,则为之旋转。

——《河间六书》

肝阴亏损,颈部经络失荣,虚不恋阳,肝风肝火上扰,故眩晕,头痛脑胀;水火不能既济,故失眠便秘;肝血虚不能上荣于脑,故头部冷感;肝阴不足,津亏液少,筋脉失养则筋挛颈强,转侧不利。

颈椎病证见肝阴不足致肝风上扰,而发于春令或恼怒之后,颈项胀痛,转侧不利,头痛眩晕,或头部冷感,呕恶胸闷,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失眠便秘、舌红苔黄、脉细数者,多属新痹。

朱师治疗此证型,主平肝通络之法。方拟“稀莶芍草汤”,药用:稀莶草、赤白芍、制首乌、葛根、牛蒡子、钩藤、刺蒺藜,僵蚕、甘草、蝉衣。

颈椎病初发,当审风痰痰热,滞于颈项之络,项背为诸脉会通之处.乃是气血痰瘀最易凝结之地,督脉起于长强,入肾过腰、脊、颈椎,止于龈交。

督脉乃总督一身之阳,敷布太阳,通行少阴,统帅颈脊经脉之气血,颈椎病必先出现肾督功能失常,使阳气不利,经络脉道气血不畅,渐成瘀滞

又因肾气虚乏,乃致太阳膀胱气化不利,三焦代谢失常,湿痰留滞经脉,亦成痰结,故颈椎病推其因是肝肾阴血亏虚,督脉失养,导致颈椎骨关节(包括椎间盘)退变增生。

因此,平肝通络.补养肝血,标本兼顾,乃防微杜渐之治。

医案举例2则

案1:肝肾不足、风寒痹阻

唐某,男,年届50岁,

诉:颈项强痛,右肩臂酸重、疼痛、麻木,伴头晕,肢冷恶寒,失眠6年、血压、血脂、心电图、均属正常,颈椎摄片报告生理曲度僵直,颈椎4~7后下缘骨质增生,颈5、6椎间隙狭窄,查右侧颈部肌肉紧张,颈椎4~7椎体棘突偏右侧压痛明显。审舌暗苔白腻,脉沉弱。

中医诊断:痹症(肝肾不足、风寒痹阻)

治法:益肾壮督,蠲痹通络。

方用:阳和汤加减合益肾蠲痹丸

药用

葛根、鹿角霜,熟地,当归、生黄芪、威灵仙各30g,麻黄、桂枝、补骨脂、木瓜各12g,甘草6g。日1剂,水煎服。

后追访3年无复发。

案2:肝阴不足,肝风上扰

姚某,女,40岁。

颈项胀痛1月。活动不利,起于情志不遂,经医院x光摄片检查,有轻度颈椎骨关节退变增生,血压正常,经中西药治疗1月少效,初诊自述,除颈项胀痛,转侧不利外,伴有头部冷感,烦躁失眠,口干苦,便秘等症,审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中医诊断:痹症(肝阴不足,肝风上扰)

治法:平肝通络,新痹治肝

方用:稀莶芍草汤加减

用药

稀莶草、赤白芍、制首乌、葛根、牛蒡子、钩藤、刺蒺藜各15g,僵蚕、甘草、蝉衣各6g、桑椹15g。

水煎服,日1剂,5剂后复诊,诸症基本消失。

再进5剂告愈,属以六味地黄丸善后,2年后因他病来诊谓无复发。

按语

方中稀莶草、赤芍平肝化痰,通其脉络,清泻肝火、导其湿热。

此症当属新疾,不同久病,取“芍药甘草汤”加味敛阴和阳,各极其妙。盖阴将竭未竭,无事大滋,阳将亡未亡,无事大温。大滋则逼其阳亡,大温则促其阴竭。

“芍药甘草汤”乃伤寒误治,救其阴虚,证非寒实热实,亦非真正亡阳亡阴,用此方斡旋,恰如分际。

朱师取此方加味,治新病颈痹,亦当轻重适应,方中伍以牛蒡子、僵蚕,意取牛蒡子、僵蚕二药均化络中之风痰,通十二经脉,牛蒡子能升能降,主治上部风痰,颈项痰核,味辛能散结,味苦能泄热,且性冷滑,开上启下;

蝉衣质轻性浮,达表驱风,气清凉散;又选钩藤、刺蒺藜手足厥阴之药,盖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钩藤、刺蒺藜通心包于肝木,盖风静火熄,则诸证自除,钩藤不仅疏泄外风,亦能平熄内风。

刺蒺藜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亦有凉血养血、善行善破,专入肺、肝,宣肺之滞,疏肝之瘀之说。

首乌养肝血、补肝肾、和阴阳,意取标本同治。

首乌入通于肝,为阴中之阳药,故专入肝经以为益血祛风之用,其兼补肾者,亦因补肝而兼及也。

朱师不囿于颈椎病按颈椎骨关节(包括椎间盘)退变增生之说论治,亦不囿于单纯的按肝肾不足论治。乃按虚、寒、湿、痰、瘀、热之轻重缓急,因果,同异之理拟定治法、方、药,此乃“园活宜从三思,执持须有定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