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全书》书评
寒山禅师的一首诗,“高高山顶上,孤月照寒泉。水中且无月,月是在青天。” 读罢曾让我在某一瞬间有所领悟,水中月,境中人,终不是究竟。
王阳明先生所说的四句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也不是最彻底领悟的说法,而是为了达到最彻底领悟的某一途径,那么什么才是最彻底的领悟及其功夫呢?
阳明先生曾与他的弟子谈及过,他说,“天地万物的本体是无善无恶的,之所以产生了好坏、善恶的分别,是因为其受到了后天气质之性的扰动。如果能保持动亦定、静亦定的心境,丝毫不为气所动,一切都是清明澄澈的,心不着物,对万物哪里还会有善恶的分别呢?这就是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具体到为人处世上,所谓'无善无恶’,只是不要有意去为善,也不要有意去作恶,保持内心的空灵,不因各种刺激而动气。这样慢慢磨炼自己,遵循先王之道去实践,进入极致的境界时,心虚合道,有感而应,便自然会循着天地之道而行,达到先儒所推崇的'参赞化育、裁成辅相’的境界。”
其中,对于“不有意去为善,也不有意去作恶” ,在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之前,若一个人有想为善或有想作恶的念头而去为善作恶,是因为有善恶好坏的分别以及私欲杂念的干扰,在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后,你明白万事万物都没有好坏善恶,你去为善并不是意识到这是善而去为善,你不去作恶也不是意识到这是恶而不去作恶,而是你的所有行为都是在遵循着天地之道自然而发,都是符合天理的完全出自本能的反应。
个人感觉六祖惠能的领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先生口中的至高无上的境界是相似的,感觉就是讲的同一个道理,而那四句宗旨就如神秀的领悟,“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也蕴含着同样的道理,而前者悟性高--顿悟,后者功夫深--渐修。先生考虑到能够顿悟、即见功夫的人很罕见,而普通人的心性又被各种习俗沾染,如果没有踏踏实实去做为善去恶的功夫,就不会触动内心的改变从而毫无所得,所以才用那四句不是最彻底但是最保险的宗旨来接引他人通过渐修来明了真知。
真知与真行是一体的存在,明了真知后,心灵本体的实相无所遮蔽,知与行已没有分别,知由行自然而然体现,行由知自然而然引发,没有受到私欲杂念的阻隔,达到了知行合一的境界。格物就是去掉那些歪思邪念,格除各种浮思闲虑的干扰,以恢复心性平和中正的本来面目,良知就是心之本体,致良知就是发现、明悟心之本体,物格后知至。格物致知就好比磨镜照物,先将昏暗的镜子磨得明亮,之后就能如实地照物,物来即照,物去即休,随着自己的感应灵活地应事接物。
其实私欲杂念都与外物、自身以及过去和未来有关,当外物及自身无法束缚一个人,心无滞着,时刻活在当下时,ta怎么还会有私欲,怎么还会受到杂念的干扰? 浮思杂念只是有限的、短暂的、无常的自然存在,其实并不是它们干扰人,而是人的注意力在追着它们跑,它们的存在本应是来磨炼人的心性的,所以当它们出现时,不要抵触对抗他们,要接受它们的存在,以旁观者的身份静静地任由它们自然出现、自然消失。
就像那遮住日月的浮云,虚而不实,自然而来,自然而去,不论它们怎么变化,日月始终如一地保持着自身的本来面目与状态,静静地任由那些遮蔽它们的浮云来来去去,丝毫不受浮云的影响,看似浮云存在,实际对日月来说却并不存在,心灵本体就如这日月。当看似存在的某事物无法影响一个人时,那么它的存在对于这个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和不存在没什么区别,有形无神,而有时候看似不存在的某事物却在影响着一个人,有神无形,就如那无处不在的蕴含在人事物中的隐微而不可见的自然变化规律(道)。
读完这本书,其实心情稍微沉重了一下,书中所描述的人们对阳明心学的学习盛况已不复存在,人们对它普遍的学习热情已不复从前,有种它被遗落了的感觉,有点惋惜,后来也释然了,虽然阳明心学已成为了历史,但它对后世产生了不可忽略的正面影响与价值,引导着每一个对它感兴趣的人向着灵性发展的道路迈进。
况且在物质世界里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何况是一时的繁荣,而每个时期都会出现与这一时期相对应的灵性成长道路,新的总会成为旧的,旧的也总会被新的所取代,新旧交替是自然规律,而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在按照自然规律运转,当洞悉了其中蕴含的自然规律,并根据自然规律去应事接物,那么外物就再也无法束缚你,烦恼也不再是烦恼,因为你的心灵境界提升了,看待人事物的视角自然就会转变,会以更高更远的视角去看,你明白,那是自然规律的表达与运转的结果,凡事都会想开看淡。
其实每条灵性成长的道路最终抵达的都是同一目的地,无论是心学、禅宗,还是现代追求灵性成长的方法,它们所讲的都是同一事物,只是名称不同。
在读这本书时,我也在学习实践,虽然这是一本书,但实际上却是一位老师,而这位老师,智慧无穷,十分感谢阳明先生,感谢作者,感谢他们传达智慧,造福人类,其实老师无处不在,不论人事物,不局限于任何形体。
阳明先生教导弟子要格除杂念的干扰,格除私欲,我也有私欲及杂念,它们曾一度困扰着我,让我无法静心专注,这曾让我沮丧、忧郁、压抑,但是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让我醒悟了,这件事就是我的电脑被偷了,最重要的不是失去电脑,而是失去了电脑里面的重要内容,但幸好小偷没有偷我的基本证件,当我发现电脑被偷的那一刻,我内心很慌乱,但是后来我逐渐镇定了,当我在监控里看到那个小偷在明亮的灯光下作案时慌慌张张,忙手忙脚,偷了三次都没敢下手,而最后一次他把灯关了后,在黑暗中,他镇定自若地将我的电脑偷了去,于是我明白了,他是活在黑暗中的人。
这个小偷的心原本是纯净光明的,但因为私欲杂念的蒙蔽而去做了违背天理的事,仿佛在明亮的本心上蒙了层层黑布,他的心已经被外物紧紧地束缚住了,但是我因电脑被偷而慌乱不正也是被外物束缚住的表现吗? 那一刻我突发了想让全世界人的心都明亮起来,恢复他们本来面目的愿望,可我自己都没有渡过去又如何更好地渡别人呢?我也终于明白了,在物质世界里的所有物质没有一个是真正属于我的,为什么要去追求那些不属于我的东西?追求它们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要让自己的身心被它们束缚?
此时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内心的真正所求,为己也为人,对外物的追求已经不再重要了,外物并不属于我,物欲也并不是真正的我,它们只是满足生命正常需求活动的工具,而不是主宰,自身所具备的一切都应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奴役被局限而萌生出私欲杂念,物质生命里的所有工具应回归到它们的本来位置,恢复其正常运作,发挥其正常用途,以符合天理。当我放下后,我感觉身心轻松,我要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任何事情都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电脑被偷也有我自身的因素在内,我责怪不了那个小偷,即使我想责怪也责怪不起来,反而应该感谢他,因为他,我醒悟了,因为他,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因为他,我发现了自己身边那些关爱、帮助我的人,父母、兄长、老师、同学无不给我的内心注入了力量,每当我陷入困境时,都有ta们陪伴在我身边,帮助我,关爱我,给予我力量,我就是如此幸运,有时我都在想,有这些亲爱的人在,困难又有何惧?
我也更加体会到了自己在父母的心中有多么重要,重于一切外物,他们是如此的珍爱我,虽然我的家庭并不富裕,甚至有些贫穷,但在我的父母心里,钱物远远无法与我相比,也远远不如我重要,不管我是被骗钱还是被偷物,我的父母都不忍心责骂我,反而担心我想不开,不想让我伤心难过而努力安慰我,不管我做了什么在他们眼里是错误的事,他们都会用他们那一贯的宽容与爱来回应,我这么幸运有如此真爱我的父母,我这么幸福,还有什么所求呢?
其实每个灵魂在来到人世前都会选择自己的父母来帮助自己灵性成长,所以每位父母对孩子自身来说都是最完美最合适的,感谢自己的选择,感谢自己的父母。经过这件事,我也发现了我以前错失了许多,爱一直都在,当我处于困境时,我更加敏感地感知到了那些曾被忽略的弥足珍贵的爱,让我想要更加友爱地对待自己与他人。
我也曾讨厌过某些人事物或者确切地说是某些人事物的特征,但是当我明白那只是我自身局限的产物时,我释然了。事物只是纯粹的存在,好坏是人们主观意愿及喜好的投射,是自己给事物的附加物,并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人的本质是爱,是光,外在的眼睛只能看到外在的表象,这表象是经过局限的视角以及主观的意愿喜好加工而形成的,所以人们总是被表象所迷惑,但人内在的本质并不会受外界表象的影响而改变。
每个人的内在本质都是完美无暇的,有些人在灵性层面选择在物质世界里扮演那些不受欢迎的被称为恶、坏、差等角色来成就他人生命里的功课,帮助完成他人的生命议程,他们这样牺牲奉献,值得被感谢,所以在物质世界里,一个具备美好品质的人,ta是幸运的,是幸福的,ta是被那些看似攻击、诽谤、仇恨、排挤、敌对、伤害……ta的人爱着的,因为他们通过自身负面的行为来成就对方正面的特性,比如让他们学会爱、学会宽恕、学会慈悲、学会忍耐……
每个人不仅在引导自己,也在引导他人,即使物质生命没有意识到,每个人的身边也都有天使,不管是黑衣天使,还是白衣天使,ta们一直在陪着ta、帮助ta,引导ta,所以,要感谢生命里的所有人,祝福他们,爱ta们。
对于爱的境界,王阳明先生对他人的真爱,让我深深地感动、敬佩,不论是尊敬喜欢他的人,还是攻击诽谤他的人,他都用他那纯纯的无条件的爱对待他们,他那爱人的真心亦是让人们感动而发自内心的拥护爱戴他。圣人已与天地自然万物融为一体,一切都没有分别,没有好坏,只有爱,任何时候都是展现自己真实本相的爱的奇迹。爱能唤醒爱,爱能化解恨,真爱的力量很强大,用天地自然对万物无分别无我的爱对待一切,一切都不是问题。
由于每个人看待人事物的视角以及自身意愿喜好不同,所以每个人看到的同一事物的面目也不同,因此,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也不同,即使这世界存在着相同的人事物。所以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是它的本来面目,当以自身看到的非真实面目去论断人事物时,不仅丝毫没有意义,反而会被自身所看到的非真实面目所迷惑、束缚,唯有跳出自我,不添加任何主观色彩,以纯净中正的眼光看待人事物时,才不会被表象所迷惑。
所以当一个人抛开外界所有的表象,直抵他人内在的光与爱时,ta不会再去评判,也不会再去讨厌任何人,ta知道,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都是光与爱,有着一体性。当那些曾让人不喜的事物出现时,不要去评判厌恶,只是全然地去体验,去感受,去观察事物的出现、消失。
外界物质的美好,虽然美好,但却是表面的、短暂的、有限的、无常的,而内在灵性的美好却是实质的、永恒的、究竟的、完美的。从长远来看,追求须臾之乐,而抛弃恒久之乐,终不是智慧。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若此生能明悟宇宙奥秘,传播真理,也了无遗憾了。肉体只是帮助人类灵性成长的暂时庙宇和工具,并非人类的实相,所有的人生经验都没有好坏,都是为了引导人们走向更高的生命进展,完成自己与他人此生的生命议程,要信任并感谢所有的生命历程。
最后,分享《法句经》里的几句经文:
我生已安,不愠于怨;
众人有怨,我行无怨。
我生已安,不患于病;
众人有病,我行无病。
我生已安,不贪于求;
众人有求,我行无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