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诺奖得主塞尚扎63岁仍每天工作12小时,培养8位中国博士
美东时间10月7日中午12点,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在Turner Auditorium为本校新晋诺奖得主格雷格·塞尚扎教授举办了新闻发布会。源媒体记者赶赴现场,为大家带来新闻发布会一手报道。
美东时间7日凌晨5点30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揭晓。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格雷格·塞尚扎教授(Gregg L. Semenza),以细胞感应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的贡献荣膺本年度生理学和医学奖。分获该奖项的还有哈佛大学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 Jr)和牛津大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彼得·拉特克利夫( Peter J. Ratcliffe)。
当格雷格·塞尚扎教授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全场观众起身致礼,台下掌声经久不息。
塞尚扎教授讲话开场很出乎大家意料之外。他说到,2019年对他而言其实是很不顺的一年。今年5月1日,他在家不慎跌倒,摔落楼梯。这一摔伤到了脖颈,让他受了重伤。幸运的是,他被及时送到了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慢慢痊愈。
塞尚扎教授说,自己受伤又得到帮助的这段经历其实是他在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任教多年的一个缩影。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霍普金斯大学的其他教职员工都曾向他伸出援手,给予支持和鼓励。因此,他从职业生涯的一开始就选择了在这所氛围浓厚,同事友善的大学开展自己的研究。
接下来,塞尚扎教授回顾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他认为自己是幸运的。细胞感应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是在他博后期间就萌生的想法,但那个时候谁都不知道这个研究会走向什么方向。可他依然充满激情,因为这份职业带给他极大的自由,让他可以听从我心,无问西东,跟随自己的兴趣、梦想甚至是疯狂的想法去研究喜欢的领域。
他对台下的博士研究生道,“曾经的我就是现在的你们,未来的你们也能成为现在的我。” 许多人庸庸碌碌的工作只为糊口,而研究人员却能享受自己职业生涯的每分每秒。因此,能做研究是无比幸运的事情。
塞尚扎接受源媒体记者采访
说到诺贝尔奖,塞尚扎教授表示,“我认为霍普金斯大学的所有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应分享这份奖项。没有霍普金斯大学的诸位,我也不可能拿到这样的荣誉。”
最后,塞尚扎教授再次感谢了学校、同事以及学生们给予他的支持。虽然塞尚扎教授已经是自己研究领域泰斗级人物,但能够获得诺贝尔奖显然是让人兴奋的事情。塞尚扎教授也表示今天是“美妙的一天”,虽然从凌晨四点就开始忙碌,但他还是忍不住“喝了杯香槟庆祝”。
发布会结束后,源媒体记者采访到了塞尚扎教授实验室的讲师吕海泉博士,他在塞尚扎教授的实验室工作已经有五年时间。
吕海泉博士接受记者采访
吕博士告诉记者,塞尚扎教授是一位纯粹且勤奋的科学家,他每天在办公室的工作时间就长达12个小时,会集中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写作和思考。另外,塞尚扎教授在学术方面也十分严谨。他对自己学生的实验设计要求非常高,也会向学生指出实验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另外,作为导师,塞尚扎教授对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也十分支持。在过去20年间,塞尚扎教授已经培养了四十多位博后,其中包括至少八位来自中国的联合培养博士生。
最后,当问及此次获得诺贝尔奖会对塞尚扎教授及其团队有何影响时,吕博士的回答也出乎记者的意料。他讲到,除了为导师获奖感到开心外,此次诺贝尔奖其实并不会对塞尚扎教授的实验室产生太大的影响。
塞尚扎教授的实验室已经是一个成熟且系统化的实验室,因此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并不会因诺贝尔奖而发生重大改变。塞尚扎教授对学术的追求十分纯粹,并不会因为获诺贝尔奖就转移自己的研究重心,因此获奖后他依然会将大量的时间投入科学研究中去。
塞尚扎教授办公室门口
因此,吕博士认为,此次塞尚扎教授获得诺贝尔奖最大的影响可能是能让更多的人关注肿瘤研究以及基础研究。因为基础研究是消耗性很大的工作,但如果没有基础研究,在疾病以及治疗的研究上一定会花费更多的成本。所以作为研究人员,吕博士也希望借导师获得诺贝尔奖的东风,呼吁更多的人能关注基础研究领域。
视频报道请看:https://youtu.be/4YkqN6-lQuY
作者:Lucy
记者:Lu Lu
拍摄:Ruyi 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