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 杀年猪的故事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
关注我哟
☀ 在这里,你会更懂巫山!
雾都的天,几乎都是薄雾浓云笼罩。如果出现蓝天白云,就像小时候过年打牙祭。
打牙祭,在现在孩子的生活里,全然是个陌生的词汇。
他们不知道:小时候,杀年猪打牙祭带给我们的快乐。
冬月十几,田里的红苕挖完,拣一些大的放进地窖,储存了明年春天吃。剩下的一些小个的打碎,滤了苕粉晒干,留下苕渣,拌些玉米面,和些菜叶,煮了给年猪吃,这叫催膘。
腊月伊始,年猪长得肥肥壮壮,憨吃憨睡。就要开始张罗着杀年猪了。
父亲便趁家访的机会,去二队的徐海川家要棕叶子。他们家坐落于山脚下,屋前屋后种满了棕树。他们家还有几丛漂亮的牡丹花,春天开得花枝招展。但我们只有远远地望,不敢去偷,因为他们家养了一只凶恶的大黄狗。蹦起来,比人还高,又没用绳子拴着。
徐海川的儿子和我一个班,牡丹花开的时候,他就悄悄地摘一朵带给我。一是我爸爸教他,二是我们玩老鹰捉小鸡时,我可以让他当老鹰或是鸡妈妈。那是我最早收到的鲜花,藏在书包里,红色的花瓣,带着些早晨的露珠,香气扑鼻。
那算是最早给我送花的人了。惭愧的是,时隔30多年,我竟记不清他的模样。据说被他父亲发现后,被脱了裤子挨了一顿死打,边打还边骂:"看你这狗崽子,还敢不敢偷?"这是他玩伴猪眼睛后来告诉我的。
扯远了,继续回到棕叶子上。
父亲把棕叶子晾在窗户下,说等杀年猪的时候系铆子。母亲说,今年两个猪,早点把屠宰证扯了吧,上头管得紧,免得到时还得卖掉一头。邻居吴家爷爷家刚死了头猪,把他们那个名额要过来,顺便把扯证的钱给䃼上。
"到时给吴家爷爷提个倒铆子去。"爸爸补充道。
这些都是我在被窝里,装着睡觉,偷听到的。
腊月初八,定下杀年猪的吉日。
天还没亮,帮忙杀猪的就来了。爸爸给他们香烟,他们摆手,拿出自己的叶子烟,用纸裏了,吧嗒吧嗒地吸了,弄得我直呛。我也不敢做声,得罪了他们,我就吃不到香喷喷的炒肉片。
母亲拿了火柴和火纸,悄悄地进猪圈去烧纸。我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秘仪式,直到现在也弄不懂。大概是对一年来猪的深厚情感,或是祈祷来年的大猪。火光中,母亲很是忧伤,有时禁不住流下眼泪。
总之,母亲在那刻最温柔,慈祥。父亲这时候是躲开的,他是党员,不能迷信,曾多次告诫母亲,但拗不过,只好随她去了。
帮忙的忙开了,在田坎边挖了个深坑,架起大铁锅,锅里装满水。抱来柴禾,不停地添柴,把窗户下的棕叶子煮在锅里,拿出来,搓成一根根铆子。
水滚滚地沸腾着。杀猪佬铜锅儿爷爷才挑着个柳条筐子慢悠悠地来。听说,铜锅儿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斗。战后,敌人的刀插进他的大腿,他连啍都没啍一声,这也保住了他的性命。所以,他成了我们村里的英雄。他长着李逵的脸,凶神恶煞。若谁家小孩大哭不止,大人只要说声:铜锅儿来了,立即止哭。
铜锅儿爷爷慢腾腾地卸下柳条筐,接过父亲递来的香烟,别在耳朵上,从荷包里掏出他的烟袋子,说:这个力头大。又命令似地对帮忙的人吆喝:"还不赶紧去把猪揪来!"
于是,三四人便顺着父亲的指引,打开圈门。猪们还在憨憨地睡,对这突降的陌生来客不太理睬。哼了几声,又睡过去了。春舅舅便拿了树枝抽打猪的屁股,猪不乐意地站起来,走了几步,又回到原地。
铜锅儿爷爷等了半天,没见动静。两眼一瞪,嘴里骂了一句,亲自往这边来了。
他亲自揪了一只耳朵,春舅舅揪了猪尾巴,其余三人揪了耳朵和猪身。父亲是文弱的知识分子,动不得力气,大哥已过12岁,在后面推着春舅舅,后来他吹牛说揪的猪尾巴。
当时,众人齐呼嘿呀个咗呢的号子声,猪挣扎发出的嗷嗷声,一时齐发,震天撼地,叫醒了山村。
众人齐力,将猪按倒在两条绑在一起的板凳上。铜锅儿爷爷从柳条筐里拿出尖刀,飞快地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然后将刀用嘴叼住,用手按住猪的嘴和鼻子,直到猪再不动弹。这才扔下刀。
母亲拉了我们,躲在屋子里。母亲说,12岁以下的娃娃是不能看杀猪的。所以,她用双手将我们眼睛蒙上,我们只能从母亲的指缝间,偷窥这盛大场面。她自己则别过脸去,很是不忍。
父亲借来的大秤称不了整头猪。4位壮汉用长绳和碗口粗的树,将猪抬近大铁锅,淋开水,刮猪毛……一会工夫,从没洗过澡的猪来了个美美的开水浴,干干净净,白白胖胖。
破膛开肚,半边竟然197斤,加上内脏,也就是说,母亲养了一头将近600斤重的肥猪。
母亲敛住内心的骄傲,却藏不住脸上的笑容。有条不紊地淘米下锅,萝卜炖排骨,给盆里的猪血旺划刀。父亲忙前忙后地装烟倒茶,我们兄妹仨则蹦蹦跳跳地看热闹,等着丰盛的杀猪饭,打牙祭。
如今,我们搬离了生养我们的小山村。铜锅儿爷爷故去,帮忙的春舅舅等人老的老、走的走,父亲也长眠于地下。唯有母亲安在,但再也养不出当年的大猪了。
人到中年的我们,常讨论着何时回故乡一次。却始终没能回去,听说那都成神女峰景点开发区了。
即便回去了,过去的一切会重来吗?
一切的一切,都回不去了。
写到此,不觉黯然神伤。
(作者系巫山初级中学教师)
①复制本微信号“wsrwdl”,在“添加朋友”中粘贴并搜索号码、关注;
②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公众号名称“巫山人文地理”,即可找到、关注;
③用手机扫一扫下图或长按下图,选择“识别二维码”,然后关注。
主 编:刘庆芳
微信号:461269457
投 稿:cqwslq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