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古镇:我的“寺前弄2号”生活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图片来自新市镇摄影协会作品)

我出生一月,父母从新市三院后的一座墙门宅院里,搬进了新市"寺前弄2号"。
对我来说,庄严人生序幕,父母本没有多大设计,我的一段难忘童年岁月,也从此在“寺前弄2号”揭开。
西靠小学,东望渚香楼,北接觉海寺,南傍东岳行宫。整体呈现一种悲壮、宗教式的肃穆。
那座小学就是新市二完小,我母亲教书的地方,这次举家迁徙,是便利我母亲工作与全家生活。
记忆中,新市“寺前弄2号”是以童年往事截图与小视频形式存放的,一个个,五彩缤纷,能够烁闪某种回忆的暗光,随堆乱聚在这幢房子里,让人依稀可以辨认。
它的灰墙,它的门窗,它的楼道,它破烂的地板,甚至它天井的每一块石板与石缝里的草。这些截图与视频,充满生活苦难与童稚的无知快乐。
现在想起来,令自己不寒而栗。
我的童年与“寺前弄2号”宅楼,背负着沉重的时代烙印,在我的记忆荒原里孑然独立,整年都是北风吹着它,冷得要命。冰雪压着它,屋宅显得贫瘠而又寒破。
记忆中的历史背景,全国山河一片红。荒唐的童年、荒凉的岁月、荒诞的记忆。
人性之爱,定义被混乱诠释。
童年的无知亢奋,被点燃,被撩拨,被烧成无聊庸俗的趣味,形成一团时光的灰烬,在我记忆的风里飘。
回忆的灰粒会飞进我的眼,让我情不自禁地去揉自己的眼眶。
新市“寺前弄2号”是一幢普通的三开间宅院,左右厢房,中间是厅屋,两层两进深,完全是属于民国时期手工业主的住宅。据说,这里原是一家“周大生记铁铺店”。
寺前弄,过去称“寺前街”。这里临街的房子都是店坊,有杨元兴酒坊、胡聚兴纸马作坊、周大生铁铺店、竹货店、南货店等。
新政府执政后,“寺前街”就成了“寺前弄”,所有的店坊被陆续关闭,并入了相关的合作社。“寺前弄2号”就成了一处国家强行“改造”被政府没收的屋宅。
我印象中的这位宅主,一位从事铁匠工艺的手工业劳动者,守本份,没文化,敦厚朴实,有点憨。据说,他在解放前为老板当学徒,后来,老板去世,房产就给了他。新政后,属于“地、富、反、坏、右”“坏五类”家属的财产,是必须没收的,据我判断,这位宅主不应该划入“坏五类”身份。
历史总是意外地走着自己的路。至今我还未弄明白,这古宅被没收,被改造,原因安在。弄不明白的,当时还有好多事发生,我们这代人,心里疑团很多,积存久了,就变得有些木讷,对事物的反应也不太敏感,其实也不需要太敏感。因为荒唐自有道理,岁月磨砺了一代特殊岁月的人,能够忍受很大的莫名奇妙。
与古镇上其他屋宅差不多, “进深”浅了一些,“进深”是一个深度层次的量词。正因为是一层的深度,所以面积也不大,居住面积也只在100平米上下。这个面积,在当年却容纳了五户多代的家庭,将近二十人的居住,人均居住面积仅五个平方。
当年的家庭多半是数代同堂,我家里有七口人:奶奶、父母和姐弟四位,挤在窄小的楼房里,可见生活的窘困程度。父母都教书,奶奶帮管孩子。记得当年楼上的床铺搭置,几乎是像部队打仗的行军床,床与床之间拥挤紧挨,并且需要顺着走向搭架,才可以容纳。
年少时候不懂事,直觉得这样如玩,在床上跳来跳去,床铺之间可以走动,家庭气息感觉特别亲切。
这是一座已近半世纪的旧屋,砖露瓦残,窗户破败,地板霉朽,墙灰已厚至数层重叠。夏季没有风,闷热又蚊蝇纷飞;冬季全是风,静寂的时候,可以听到虎啸的风声隐隐远来。
那些岁月是惧冷不惧热的时代。冬天家里的御寒方式,主要还是依靠稻草作床垫取暖,冬天的棉花被很薄,又很破且又短,常常夜半冻醒,落下支气管炎。为了让旧屋尽可能堵住进风,大人把这间楼,从屋顶到四面的板壁,全部用报纸进行了糊封。一年年住下来,报纸也经常复粘在上面,形成了厚厚的多层。
文革的时候,正是“反帝反修”高潮期,某一天,我从撕开的报纸上突然看到底面有一则“苏联老大哥,是我们中国人民最好朋友”这一标题,吓得半死,赶紧又用新报纸糊上。
我的”寺前弄2号“生活,便如此在荒谬的岁月里渡过,又不断发生着令人难于想象的一切。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0)

相关推荐

  • 【夜听】一想起你,生活就是甜的

    声音:刘筱  文字:桑梓 遇见你,是我最幸福的事情. 即使分别,也是温柔的离愁相思. 刻在记忆里的你,也成了永不磨灭的画卷. 一想起你,生活仿佛都是甜的. 遇见你之前,我从没有想过会遇到如此这般的人. ...

  • 新市古镇:我的“寺前弄2号”生活(4)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以下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我印象中的"寺前弄2号"童年生活,贫困是它的全部主题.那个时代,底层平民的贫富之差,也并不大. ...

  • 新市古镇:我的“寺前弄2号”生活(3)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图片来自新市镇摄影协会作品) 我的"寺前弄2号",幽深与晦暗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唯有煤油灯飘忽着火苗,在我记忆深处明灭 ...

  • 新市古镇:我的“寺前弄2号”生活(2)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图片来自新市镇摄影协会作品) "寺前弄2号"作为一个历史符号,牢牢地刻印在我的心上,记忆像羊群一样,大小呼涌,它们都 ...

  • 新市寺前弄2号,曾经是一座耶稣教会医院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及微信,谨致谢意) 曾被著名基督教学者陈金镛先生誉为"巨镇"之称的新市,晚清延至民国时期早期,商埠 ...

  • 每年梅雨,我就想起“寺前弄2号”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本篇图片大多来自于网络,如有不规,请予指出并删除 时间像是在赛跑,才感叹"开到荼蘼春事了",又临到了初夏的告别.一场梅 ...

  • 玉暖生烟的记忆:新市古巷“寺前弄”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玉暖生烟的记忆:新市古巷"寺前弄" 作者:张明儿 新市古巷"寺前弄",现在已被号称为"仙 ...

  • 新市古镇:“茅家弄”的起源,与归安茅家的兴衰

    ​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以下图片,部分来源于百度搜索) 新市古镇有一条古弄,人们俗称它为"茅家弄",所处位置在北街的中端,折东成路,以前 ...

  • 唐代名相张说所题“寺牌”,或为新市古镇书画历史首藏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新市古镇历代书画美谈(三) 题记: 新市是浙北古镇的历史文化重镇,它的丰厚古代史更是令人刮目相看.缘于它的历 ...

  • 浙江新市古镇行

    曾经看过一次别人拍的新市的照片,觉得新市古镇安静又悠闲.于是自己也携友一行,去了才知道,原来看到的照片是大清早拍摄的,而我们是中午到的,街上已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了. 新市总体给人的感觉比较破旧,而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