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女子发型
汉代女子的垂髻已不再流行,巍峨的高髻开始在女子的发式中独领我骚,而且多喜把头发盘成环状。或一环,或数环,然后高耸于头顶。作一种凌空摇曳
状。汉代流行的“垂髾”此时依然盛行,在顾恺之的<女史箴>中我们便可以明显看出脑后长长的“垂髾”。再与此时流行的飘逸长鬓相搭配,把那种飘飘欲仙,秀
骨清像的时代气质演绎得淋漓尽致。 高髻样式多种多样,其中较为奇异的有“灵蛇髻”、“飞天髻”等。
灵蛇髻
这种发髻挽时将头发掠至头顶,编成一股、双股或多股,然后盘成各种环形。因其样式扭转自如,似游蛇蜿蜓蟠曲,故以“灵蛇”命名。这种发式相发为魏文帝皇后甄洛所创。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洛神,即梳这种发髻,后来的“飞天髻”,便是在此基础上演变而成。
惊鹤髻
“魏宫人好画长眉,今多作翠眉惊鹤髻。”这种发式兴于魏宫,流行于南北朝,至唐及五代仍盛行不衰。新疆库木吐喇45窟壁画“散花飞天”的发髻便是典型的惊鹤髻。头上发髻作两扇羽翼形,似鹤鸟受惊,展翅欲飞。
撷子髻
撷子髻为晋代女子的一种发髻。相传为晋惠帝皇后贾□□首创。干宝《晋纪》称:“初贾后造首紒,以缯缚其髻,天下化之,名撷子髻紒也。“这种发式是编发为
环,以色带束之。撷子,意谓套束;其音“截子”,当时人谓之陷截害太子之意。此发式并没有流传开来,只是一时的新奇。
这个无图无真相,请自行忽略!!
十字髻
另一种“十字髻”在晋时也很流行。这种发式是先在头顶前挽出一个实心髻,再将头发分成两股各绕一环垂在头顶两侧,呈“十”字形,脸的两侧还留有长长的鬓发。(十分有个性!!!)
剧照对比来鸟~~~
都是魏朝讲冯太后的吴倩莲《北魏冯太后》,宁静《胡笳汉月》
其实吴太后的高髫还是比较靠谱的,就是头饰嘛~~
至于宁太后的,您老穿错地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