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共识|妇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的专家共识(上)
WHO 对患者血液管理(patient blood management, PBM)的定义为:以患者为中心,以循证医学为证据,系统的优化和管理患者,制备高质量的输注血制品,进而实现有效的患者管理。PBM基于以下三大支柱:优化术前红细胞量;减少诊断、治疗或围手术期失血量;增加个体对贫血的耐受性和急性输血指征。PBM理念推动了全球的患者血液管理规范。
术前患者血液管理
所有妇科手术患者应在术前接受血液状态的评估并制定管理计划
1.采集病史
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相关的病史,包括患者输血史及输血相关并发症、血液疾病及血液疾病家族史、有无服用影响凝血的药物、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或贫血。
2.实验室检查
①术前应评估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传染病指标血型等,如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行血小板功能评估;②由慢性疾病或炎症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贫血,要测定C反应蛋白(CRP)、贫血相关指标如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V/MCH)、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网织红细胞计数以及缺铁的评估(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等)。
3.多学科协作
实施PBM,需要麻醉科、输血科、血液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患者血液管理计划,尽早评估手术难度及失血状况,充分术前准备;对复杂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更应该做好计划和预案。
贫血的管理
贫血是围手术期患者中最常见的问题。妇科患者术前贫血患病率为24%~45%,其中,缺铁性贫血在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发生率更高。妇科肿瘤贫血患病率高达81.4%。术前贫血会给患者带来诸多风险,包括死亡率更高、并发症更多、住院时间更长、术后恢复差,对于恶性肿瘤,预后差。
1.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妇科常见贫血病因:主要为失血性贫血和骨髓造血不足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主要由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uterine bleeding, AUB)所致,包括了与妇产科相关的多种疾病。骨髓造血不足性贫血主要病因为妇科恶性肿瘤、放化疗等所致。
贫血诊断及分级:采用 WHO(2011)的贫血诊断标准,更早识别潜在的贫血状态,积极纠正贫血,择期手术应在贫血纠正后手术。我国也制定了贫血诊断标准(表1)。
关于贫血患者是否需要推迟手术,目前国际共识并未对此做出严格规定。但由于围术期贫血增加了患者术后感染等风险,建议对于择期手术的良性疾病患者,应于术前 4 周评估贫血情况并纠正贫血。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应结合患者病情及贫血程度,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贫血的分型:根据红细胞形态,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中、重、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为增生性贫血(如溶贫、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妇科贫血常由慢性异常子宫出血导致,故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的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本部分内容侧重于 IDA 及缺铁的评估与诊治。
缺铁性贫血:铁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人体一般含铁元素 3~5g,其中2/3用于合成血红蛋白, 30%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储存。外源性铁主要通过食物获得,在胃酸作用下由Fe3 转化为Fe2 ,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吸收入血,其中一部分与肠粘膜细胞的去铁蛋白结合,以铁蛋白的形式储存,另一部分则依靠血浆中的转铁蛋白在血液中运送。铁缺乏分为三个阶段:①储存铁减少期(iron depletion, ID):表现为储存铁减少,即铁蛋白降低,血红蛋白正常;②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 IDE):表现为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血红蛋白正常;③缺铁性贫血期(IDA):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 <110 g/L)。术前贫血的评估可参照以下流程进行(图 1)。
红源达复合物胶囊
红源达多糖铁复合物胶囊为第三代补铁剂,被广泛应用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是诸多指南第一提及用药!
> 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诊治和预防多学科专家共识
> 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等
补铁之道,补铁讯息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