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律,你会做笔记吗
本文来源:青苗法鸣(ID:Qmfming)
“燕大元照法学教室”授权转载
前言:经过义务教育洗礼、至少上学12年+的我们,都是老笔记人了。想必在座各位早已修炼出一套独门绝技,学会了针对不同学科用不同招式,那么学习法学,又有什么好用的笔记整理方法呢?苗苗今天就分门别类地和大家分享分享那些法学生通用的笔记整理方法。
(本文大纲)
一、笔记的性质
在正式介绍各种方法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笔记的诸多性质,首先排除一些误区~
(一)理解最重要,笔记只是提醒
一般情况下,笔记是辅助我们学习的工具,用以帮助我们回忆知识点,但从更高的层次看,如果我们本身的记忆力足够强,能够做到“过目不忘”,那么便不需要有笔记的存在。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学习最重要的是理解后掌握知识,笔记的功能只是提醒!一方面,如果理解不到位,做的笔记又不能帮助理解,一大摞也只是心理安慰,并不会有太多实质性帮助;另一方面,如果知识已经掌握得很扎实,也就不必再辛苦地做笔记了,可千万不要浪费时间,本末倒置呀~
(二)因人而异,多多尝试和改进
记得高中时,班上总有些同学的笔记是那么缤纷多彩,看起来赏心悦目,让人特别有阅读欲,但这样的笔记,对于不同的同学却是不同的效果——有些同学写字快,这样能帮助理解且加深印象,还便于复习,但有些同学写字慢,往往还没理解到位知识点就开始盲目抄写,最终事倍功半[令人唏嘘]。由此可见,笔记的精髓在于因人而异,只要它能起到应该有的作用,就是适合我们的好笔记。至于如何找到适合我们的笔记整理方法,主要是多尝试各路办法,多反思效果,多总结改进。
(三)因物而异,注意法学的特点
大家在学习时应该有所感觉,学习法学,要求我们既具备较强的逻辑能力又不能让记忆能力拖后腿。法学笔记同样如是,更加要求反映逻辑性和便于记忆,微观来看,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应当便于梳理知识脉络、厘清线索;二来方便即时快速地回顾未理解的知识点;三是便于考试前复习,节省时间。
因此,整理法学笔记,我们要注重体系化,在整理知识框架时练习调整和重组知识体系,锻炼自身的体系化思考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提取关键词,使关键词之间建立起恰当的逻辑联系,让笔记变成唤醒我们记忆的工具~
二、课堂笔记
课堂绝对不是唯一的学习场景,对于许多同学来说,课堂也不是最重要的学习场景,但如果选择身在课堂,能把握机会学会东西就是最大的效率啦。有些同学用一种笔记方法打遍天下无敌手固然优秀,只是针对性笔记策略或许更能使效益更大化。接下来,苗苗将顺着课堂学习的全过程介绍笔记整理方法,大家可以批判吸收、融合修改一下噢。
(一)分类讨论
有些老师上课时总喜欢像开讲座那样,洋洋洒洒、谈天说地般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发散;有些老师普通话比较烫嘴,听课似乎需要放慢倍速;还有些老师事无巨细,喜欢像准备法考那样把细枝末节的内容都讲清楚。其实,只要我们的目标是吸收老师上课讲的内容,那么就没有必要细分老师们讲课的风格类型,只需稍稍区分是否提前给出讲义,即能不能直接在讲义上做笔记,适当调整一下策略即可。
1.有讲义——适当补充
如果某门课提前给出了讲义,则根据讲义看看课上将要讲的内容、阅读核心观点和查看教科书等,再罗列出不明白的问题,上课重点关注、下课请教老师,课堂上做笔记只需适当补充。这里以国际经济法为例。
2.无讲义——摘录关键词或者转记
没有讲义时,老师讲课一加速,就容易跟不上。但苗苗觉得,这种课堂很适合我们锻炼知识串联能力,并且做笔记的收获也比较大。如果同学们各种反应速度都很快,那么在高程度理解课程的基础上,还能把课上内容一字不落地记下来,当然很好,但大部分同学是做不到的,所以为了避免“课没听上,笔记也做不好”的情况,可以尝试:
一方面,可以选择边听边记下老师讲授过程中的关键词,比如刑事诉讼法课上老师说“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被不断强化,对其保护越来越完善,因为需要抑制国家机关过于强大导致的冤假错案,所以通过这种制度设计达到相对平衡的权力结构,同时保障被告人拥有较为完整的自我防御权利”,就可以简单记为“平衡权力结构&自我防御权利”,这样课下再串联回忆起课上的内容就会比较容易,而且随着选取、浓缩关键词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科思维也会有所提升。
另一方面,如果记录的速度较快,也可以选择用自己的语言转述记录(当然尽可能使用法言法语),比如知识产权法课上老师说“邻接权是指作品传播者对在传播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可以转记为“以传播行为为基础、保护传播者利益的专有权利”,这样不容易忘记,而日积月累下来,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或多或少提高。
(二)适当预习
无论能否提前拿到讲义,适当预习课堂内容都是必要的。比如对于知识产权法,下节课即将要讲著作权法中作品的概念,那便可以把教材上的相关内容阅读一二,时间充裕的话还可以把著作权法的体系梳理清楚。当然,对于学霸来说,这种根据老师上课进度来预习的形式并不适用,很多大神早早就把相关学科的内容掌握好了,仔细阅读完精品教科书和多本专著,那预习课堂内容这一步骤自然可以省去。
(三)课后梳理
1.课堂笔记
“课程笔记不是课堂笔记,也不能只靠笔来记。” 课堂笔记主要以聚精会神作速记、标识为重点,但课后及时整理课堂笔记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以电子文本对课堂笔记作录入重整,既可以在整合片段信息的过程中接通思路,也便利于后续查阅,以及在体系的对应位置作插入补充。依旧以刑诉为栗子,对于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的意义”,如果我们记下的关键词是“保证审判公正”,我们在整合片段信息时可以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还原为“防止自身的利害关系对案件产生影响,尽量避免受到舆论等外界干扰”,还可以补充相关知识,以构建学科体系。这里以刑事诉讼法的管辖制度为例~
2.课程笔记
另外,我们还可以以课堂笔记为基础,形成课程笔记。姚明斌老师在《姚明斌:民法学习入门的“听说读写”之道》中认为,在整理课程笔记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专业阅读之所得,持续训练用“法言法语”进行规范写作的能力,包括书面展开说理论证的能力,以及简练、准确地概括案件案例事实的能力。
三、阅读与研究笔记
法学生的日常学习,除课堂外,更多的是课下的阅读和写作。苗苗认为,阅读与研究笔记的作用是记录具有启示性的内容、检验阅读效果和重温内容,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输出。读书和研究笔记应注重梳理与归纳,以此锻炼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按段摘录——写感想
在阅读一些经典或值得反复阅读,或者有所启发的专著时,可以边看边在旁边做批注,或者为了方便集合整理,用电脑把内容摘录下来,再写上感想。
在摘录过程中,尽量用符合学术规范的方式整理笔记,即按照标准的引注格式注明出处,这样时间一长,个人的“知识库”就建立起来了。
(一)整篇总结——写思考
刚开始不必要求过高,苛责自己写出格式完备、内容深刻的文章,可以先按照一定的逻辑框架练习,慢慢地写起来再渐渐提高水平。读完一整本书后,可以先写用自己的话精炼地总结出书的脉络和核心内容,再根据脉络有选择地、有逻辑地写相关思考。这里举一个苗苗大一写《论自由》读书笔记时的例子。
说到这里,有一些电子软件可以把上述两个方法结合起来,比如MarginNote既可以摘录片段写感想,又可以生成思维导图,《MarginNote 3全方位介绍》便全面地介绍如何将一篇完整的文章内不同部分摘录下来,按照大纲的形式进行排列,根据我们的需要制作个性化“笔记本”。
(一)读论文——重记录
1.本科生
对于本科生来说,阅读论文并不是主要学习方式,偶尔阅读的目的主要是学习谋篇布局、论证结构和了解前沿学术观点。因此,对于学习谋篇布局、论证结构,可以尝试:先根据论文大标题、下级小标题自行拟出框架结构,再与学者的论文相对照,看看有什么不同和可以改进的地方,以此锻炼写作能力和法学思维。对于了解前沿学术观点,就可以将观点按照逻辑顺序摘录出来。(本科生也可以参照下述研究生的整理方式~)
2.研究生
对于研究生来说,阅读论文是更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对此,苗苗推荐阅读文献时以泛读为主,结合精读,同步整理电子笔记。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摘录内容。主要是文献中的重要观点、重要论据和论证思路、重要事实和数据,还有深刻的论述和个别具有感染力的文字。
其次,摘录形式。主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尽量不要直接复制粘贴;如果摘录原句则须加上双引号,并且严格按照引注规范注明,有助于后续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引注规范可参考《法学引注手册》。
最后,摘录要点。第一,整理学说见解时,可以在理解各个学说内容的基础上,按照通说、有力说、少数说等进行梳理,也可以通过人名命名相关学说并介绍其内容。第二,梳理学说史时,注意梳理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记录代表学者、代表文献、学说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比较法。第三,摘录论据,包括肯定论据和否定论据。在阅读一定量的文献后,可以尝试将不同的文献归类到相应的论点或论据之下,同时添加相应评论和个人思考。第四,摘录代表性判例。判例研究是论文的重要内容,判例评析则往往是研究生所担负的首要课题,所以摘录判例也是非常重要的。记录代表性判例要注意记录具体案情、裁判观点,以及总结裁判思维的层次。这里举一个摘录判例的小栗子。
关于如何对文献阅读笔记进行电子管理,可以查看2020年5月3日发布在青法在线平台的《如何有效进行文献精读、泛读?》;而关于更为细致的文献阅读方法指南,可以参与讲座《写法学论文,你应该这样寻找和阅读文献》。
四、考试笔记
无论是平时的期末考试,还是法考、考研等升学性大考,一份好用的考试笔记总是功不可没,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考试笔记中,需要明确两个原则:第一,尽可能地只有一份笔记,将需要的知识点都整理在一起,防止思维混乱;第二,注意有主有次,重点内容应当详细,非重点内容可以简略,有利于重点记忆。
大部分情况下,考研、期末考试需要能用专业的法言法语表述在卷子上,需要主动性输出;法考客观题等选择题类考试则更倾向记忆准确和清晰,输出更多的是靠被动性刺激和提示后的反应。因此,前者更需要分类做笔记,后者的笔记则可以简单标注。
以下部分内容参考了青法在线转载的《如何高效做笔记?考研、法考、期末都适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其中更为详细的考试笔记tips~
(一)知识点汇总
无论是期末考试还是考研,初期学习不要畏难,选择并仔细阅读1-2本精品教材是稳固基础的前提,扎实做笔记是反复背诵的依据。只是不同考试的材料不同,对于前者,阅读和做笔记的素材更倾向于讲义、课堂笔记和所谓的“重点”,对于后者,阅读和做笔记的素材更多是招生简章上列出的参考书目。知识点汇总笔记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那么知识点汇总具体如何操作呢?一句话:梳理整本书的理论体系。
第一遍理解书本时,大致建立起具体的知识点框架,不用一板一眼地抄目录,也不用专门做太多只有大小标题的框架,建议以考题要求为导向,根据知识重点搭建框架。
第二遍整理笔记时,将书上的某些生僻表达转化成自己熟悉的表达方式,还是法言法语,不能变成大白话哈~确保背诵笔记囊括考试中所有能够考察简答、论述或名词解释的完整知识点,如果在看笔记的过程中发现不理解的部分,再着重看书进行理解,而不建议将不熟悉的知识点简略到只有一两个关键词。当把笔记做完之后,就可以进行不断背诵、复述啦。
除了自己老老实实做笔记外,有同学可能会用市面上简明版的辅导材料或者师兄师姐们为备考做的笔记,对此,苗苗建议不要在备考初期直接挪用,因为这种对教材的删减和浓缩可能带有主观色彩,并且不一定能很好地反映出知识的内部逻辑,如果一开始通过这种方式获取重要知识点,最后可能会埋下很多知识盲区,导致后期非常麻烦,所以苗苗觉得可以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对这些笔记进行修改完善,让它们成为自己笔记的一部分~
(二)分题型汇总
分题型总结笔记的方法核心在于提高应对不同题型的反应速度,快速提取记忆。比如,对于考名词解释题型的考试,可以集中做“名词解释笔记”,只是内容充实度需要根据分值和难度来适当增加、删减边缘概念;如果有时间,简答、论述题也可以这么做。另外,分题型笔记的内容可以不只是对应题型,还可以把会用到的各种知识点的关键词都补充在旁边,起到一个提醒作用~
以名词解释为例,我们可以拿着看过的教材,将每个段落中“所谓”“即”“含义是”“概念是”等字眼对应的最基本的概念记下来,用简洁的话概括上下关联的制度和相关论述。这里以民事诉讼法的名词解释为例。
(三)总结模板
主要适用法考主观题、考研英语作文等可归纳的主动输出类题目,作用是厘清答题思路。具体的操作步骤是:首先整理出宏观的答题框架,比如三段论等;其次,总结出具体知识点的答题模板,可以以一个模板为基础,尽量根据自己的逻辑来修改,再补充整理各种不同情况,比如一个概念的构成要件,某个制度的组成部分+要件/效果/责任/意义等。
要提醒大家的是,整理模板不要贪多噢,防止思维出现紊乱,并且生搬硬套还是有可能落入死记硬背哒。这里以苗苗整理的雅思大作文思路为例。
(四)整理题目
这种专门整理较难和易错题目的方法,尤其适合法考等客观题为主的考试,虽然不成体系但很实用,所以可以用作客观题错误分析和主观题补充知识点等。如果是电子笔记,它可以和知识点汇总、分题型总结类笔记结合,就是在罗列完知识点后整理具体题目。用形象的话来说,这种办法实际上就是我们初高中用过的“错题本”,苗苗想说,在整理题目的时候,最好是把考察到的知识点的所有相关内容都全盘回顾一遍,当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理解偏差呀~
五、还有一些小诀窍
(一)灵活处理各种办法
苗苗上述从课堂、阅读、考试三方面分别列举了具体的笔记方法,但其中的各种方法不是割裂的,正如这三者本质上都是学习的组成部分,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着来。比如,某些老师是根据法考内容来事无巨细地讲授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课堂笔记和考试笔记相结合,有给出讲义时对照补充,没有给出讲义时用法考书目预复习,以减少步骤+提高效率;又比如,阅读教科书时,我们在粗略理解完学科大致知识点之后,可以为期末考试或者未来考研整理一份考试笔记;再比如,思维导图也可以将课堂笔记、考试笔记融合在一个体系中。总而言之,大家灵活处理本文介绍的各种方法,有用即可~
(二)关于电子笔记
比起用笔写字,打字更快也更容易修改,所以苗苗建议大家还是要钻研钻研用iPad、电脑等电子设备做笔记的技能。
1.笔记软件
(1)Onenote、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适合没有讲义的课堂笔记;
(2)Notability、Goodnotes:适合有讲义的课堂笔记;
(3)Word、WPS:课堂笔记、考试笔记都可;
(4)MarginNote、LiquidText:适合阅读笔记;
(5)Xmind、幕布:思维导图。
比较方便的是,幕布app可以结合上述考试笔记中的知识点汇总法和思维导图于一体,自动生成思维导图或者打印文字版背诵,还可以遮住笔记进行自我测试。
2.技术问题
用各种软件做电子笔记不是难事,但是有时我们需要导出(比如开卷考试打印资料或者用A4纸打印出来背诵),这时,如果格式出了bug就会非常麻烦,所以我们在一开始选定软件的时候就要确定导出格式等技术性问题。举个栗子,很多同学都会用Notability、Onenote做笔记,平时各种方便,打印时却出现没法分割pdf、转化时文字无法识别等技术难题。所以苗苗建议,如果确定是要打印下来的资料,还是用Word、WPS等传统文档软件做比较稳妥,排好格式后也便于复习、记忆。
(三)关于思维导图
1.思维导图的意义
苗苗认为,思维导图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的逻辑体系,在没有完全掌握知识的时候起到提醒作用,但是很多同学对思维导图都有依赖心理,把思维导图做得面面俱到、特别详细,实际却可能会加重做笔记的负担,甚至加大记忆难度。
因此,苗苗觉得,思维导图只要能帮我们拎清楚大致的知识框架,以备我们回忆知识点时可以按图索骥即可,无须过于详细到一字一句。另外,每一门学科的思维导图应当尽可能涵盖所需的知识点,具体内容可以融合课堂笔记和考试笔记,但如果从实用的角度说,考试笔记自成一体会比较好用hhh
2.思维导图的制作
我们在预习时可以简单列出思维导图,课后复习时完善思维导图,并且对着思维导图回忆、复述知识点。罗列思维导图时,最好不要看着知识点盲目抄写,而是把课本、笔记合上,有逻辑地回忆出具体内容,再提取出关键词放入思维导图体系中。当然,这个过程是很容易卡壳的,但恰恰是要重点关注那些卡顿的地方,标注出来、理清逻辑后反复记忆。
3.思维导图的使用
思维导图和考试笔记结合使用,效率可能翻倍。来自《法考+武大民诉第一:费曼思维导图学习法》介绍的“递进式思维导图复习法”:作者在复习考研过程中,利用电子笔记完成第一轮复习后,采用了手写不同详细程度的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后续复习。苗苗在复习考试时也用过此办法,亲测高效。
(1)详细的“背诵版”思维导图
详细版思维导图用于第二轮、第三轮复习及背诵,大致是在背诵电子笔记的同时,将整体框架和详细知识点以自己的语言习惯加以整合;整合时可以尝试默写,整合完成之后就拥有了一份较之笔记更为精简的背诵资料,在保证基础概念的含义完整掌握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着用背诵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提升效率。背诵的时候还可以借助铅笔等做必要的记忆提醒,在熟悉知识点后就可以把铅笔提醒擦去。
(2)中等详略程度的“抽背版”思维导图
“抽背版”思维导图用于第四、五轮循环背诵时使用,是在背诵版导图基础上进一步精简而来,其仅保留概念名称和大体框架做必要的提示,方便最大程度地激活记忆,减少背诵时对于笔记的依赖性。
(3)一页纸“速记版”思维导图
“速记版”思维导图用于考前的最后复习,这种速记版思维导图可以手写下来,也可以直接用学科思维导图。原则上,一页纸的思维导图应当囊括该门科目的全部知识点,采用默写的形式进行知识点的快速复习。这里以苗苗的国际公法学科思维导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