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江为什么必须守淮?看看淮海战役怎么打的,渡江战役怎么打的
自古以来,受山川道路的限制,从中国北方南下进攻南方,基本上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条路是从中原和山东地区向江淮一带进攻,一条路是从中原地区向西南方向,从南阳盆地越过方城垭口,进入襄樊大道,直奔荆州,另一条则是从陕甘一带南下,翻越秦岭,进入四川。
其实原因也都是一样的,因为只有这几个地方具备大兵团行动和作战的条件。在这三个地区之间,都隔着大山,或者是水网地带,不利于大兵团行动。
所以这几个方向也是历来南北争锋的主要战场。比如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占据荆州地区的时候,无论是曹魏进攻,还是蜀汉进攻,基本上都是在秦岭一线和荆州地区作为主战场。
东吴夺取荆州之后,曹魏和孙吴的几次大规模战争,尤其是曹丕时期的大规模南下,也是在江淮和荆襄两个战场上同时行动。晋灭吴,也是先灭蜀汉,然后三路并进。
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几乎倾巢南下,先夺取了荆襄地区,但一个重要的失误就在于,在江淮方向并没有对东吴施加压力。即便如此,孙权也不敢大意,一方面命周瑜率军到前线与曹军对峙,但同时也在江淮方向留下了一部分兵力守备,以防曹军从江淮方向突破。
曹魏和孙吴的长期拉锯,主战场也是在江淮,就是因为孙吴始终占据着江淮,但曹魏又占据着合肥、寿春等淮南地区的几个要点。
前秦苻坚其实也是这么操作的,只是因为指挥和操作失误,所以在肥水一线被晋军击败,但在荆襄方向其实并没有大败,还是处于相持状态,打得有来有回,并不落于下风,反而是晋军这边显得捉襟见肘。
在这两个战场之间,苻坚还特意安排了姚苌率领一部分军队作为机动兵团,随时准备支援这两个战场。而在淝水之战被击溃之后,苻坚也是逃入了姚苌的军队。
比如淮海战役时,导致国军无法迅速集中的一个主要原因,除了解放军按照事先的战役部署,分路阻击和迟滞敌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大量的河网地带,让国军的行动十分困难。
黄百韬兵团被包围在碾庄,就是因为在渡过运河的时候延误了时机,为解放军追赶留出了时间。黄维兵团未能按照原定方案及时赶到徐州战场,同样是因为在颍河、淝河和浍河等河流地区都遭到了解放军的阻击,前进速度缓慢。
反观解放军这边,因为主力部队原先就部署在鲁南、苏北一带,本身就已经处于比较集中的状态,所以集中起来很快,只要指挥部根据敌情变化调整部署和及时调度,就可以占据先机。
二野从大别山一带出来之后,因为邱清泉兵团奉命赶往徐州,没有追击,就给二野南下占领宿县、围攻黄维兵团留出了时间。这就是说,解放军在战前实际上已经占据了比较有利的地理优势。
对照一下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就可以发现,淮海战役基本上是在以徐州为中心的两三百公里半径之内作战,而且因为解放军部署得当,所以在局部地区形成了对国军的兵力优势。
而在淮海战役结束之后,到渡江战役的时候,二野和三野就不得不分成了东、中、西三个集团,西起九江一带,下游直到江阴一带,战线长达千里,兵力实际上是无法集中的。
那么反过来对防守的一方来说,也是同样的情况。如果选择在江淮地区进行战略决战,还有机会集中兵力,在局部地区对敌人形成优势。
如果退到长江一线再进行防御,那么就很难集中兵力了,只能分散兵力,处处防御,处处被动,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而对所有的战争指挥者来说,都明白一旦处于这种状态,就失去了战场主动权,也就没有多少胜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