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 |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临床疗效观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6月第3卷第11期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临床疗效观察
朱泽文
(泰州市人民医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共7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 例。两组均开展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在硬化剂的选择上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使用无水乙醇、聚桂醇,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取得较高的总有效率,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肝囊肿患者,开展,做好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中选择聚桂醇为硬化剂,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肝囊肿;无水乙醇;聚桂醇
文献编号:
2096-3807(2019)11-0156-02
肝囊肿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传统手术治疗外还可以在超声引导下开展穿刺介入性硬化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具有一系列优点,如费用低、创伤小且痛苦少等,治疗期间常用的硬化剂为无水乙醇与聚桂醇,关于二者的应用价值一直都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1]。选取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如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专门进行分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肝囊肿患者进行研究,男 48例、女例,严格按照入院时的数字编号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35例中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42.1±5.3)岁;对照组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3.2±5.4)岁;病情经临床检查、诊断得以确诊;心肾功能与血液系统正常,具有正常的认知与表达功能。两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治疗前均开展彩超检查,以此对囊肿具体位置、数量与大小进行准确的确定,然后进行常规消毒与麻醉,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将最佳进针途径确定下来,在进针点到达囊肿中心深部后拔除枕芯,并将导管连接,关于囊液需使用30ml注射器抽净。
两组患者均开展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对照组所使用的硬化剂为无水乙醇,将抽净囊液后进行冲洗,使用0.9%氯化钠溶液,将占囊液量三分之一的无水乙醇注入其中,进行为期5分钟的停留后抽出。观察组的硬化剂为聚桂醇,按照囊肿大小与抽出的囊液体积在囊腔中注入聚桂醇,剂量为囊液体积的二分之一,经过5分钟的反复冲洗后抽出药液,保证药液均匀的分布在囊腔内,然后再注入不足30ml剂量的聚桂醇 [2]。
1.3 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根据1年后的复查结果来评价治疗效果。治愈:囊肿完全消失不见;有效:囊肿直径缩小50%;无效:囊肿直径未缩小,或缩小不足50%[3]。
(2)认真记录不良反应,并进行科学的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取(%)表示,以χ2或t进行组间对比验证;对比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7.14%、85.71%,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仅出现1例腹痛,不存在恶心呕吐、心跳加快的情况,对照组腹痛2例、恶心呕吐3例、心跳加快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囊肿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良性肝脏疾病的一种,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若不能及时给予行之有效的治疗则极易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致使生活质量不断下降。在之前的治疗过程中外科手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具有众多缺陷,如会造成较大的手术创伤、存在较多并发症、很难取得理想的预后效果等,不是一种最理想的治疗方式 [4]。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微创方式,操作简单、便捷、安全性高且经济实惠。治疗过程中采用硬化剂能够对囊肿内壁上皮细胞无菌性炎性反应进行有效抑制,防止囊肿的机化、黏连与闭合。无水乙醇的应用较为广泛,过程中可以保证囊肿内的药物浓度,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常规抽液的影响,为保证药物效果必须 进行反复冲洗,以此会导致局部刺激反应增加,致使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症状,如头晕、心悸等。
聚桂醇是一种新型硬化剂,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安全性高,刺激感相对较低,究其原因其能够在患者体内留置且不需要多次反复冲洗有关,操作相对简单,穿刺注射时不会产生强烈的刺激性,能够有效预防各种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剧烈疼痛等 [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 97.4%,仅出现1例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5.71%、不良反应7例,P <0.05。
综上所述,在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过程中,选择聚桂醇为硬化剂,能够极大的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微信号:硬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