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选择回老家还是留在大城市?
大家好,我是刘sir。
前段时间收到一个学员的提问,她的案例很典型,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她是刚毕业的学生,带着她母亲一起到广州工作,因为她觉得这样可以多陪伴照顾她母亲,可是她一直找工作都不是很顺利。
将近两个月了,才算是找了一份她觉得现在比较满意的工作,至少能解决当下的生活问题了。经历这两个月,她也算是理解了大城市里的不容易。
可是她母亲因为在老家待习惯了,不适应在城市这边的生活,她就想要不就带母亲回老家,也不必再让母亲跟着自己东奔西走的,怎么着也不会让母亲受苦,而且老家的工作也好找一些。
思来想去,她纠结的点又在于自己打心底里不想回老家,在外面毕竟见识更广,机会也更多。
所以她很纠结,压力也很大,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这个现状。
下面我们一起来帮她分析分析:
首先,这个学员决定出来闯,证明她是很有拼劲儿和想法的。
我们很多人也都是这样,出来工作,自然不能很好的陪伴和照顾家人,这种心情我非常理解。
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是多维的,比如自己的人生发展,父母的赡养,自己未来的小家等等。
正如德川家康有一句话“人的一生有如负重致远”,越长大,我们需要背负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多。
有很多人说为了好好陪伴父母选择回老家。但真的是这样么?也许是,也许不是!如果不是“是”,那就有必要慎重选择。
因为你很可能自己在潜意识里觉得外面的生活太累了,无法坚强的去面对孤独以及人生道路上的不确定性,而选择回老家是你心理上的舒适区。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甘愿被别人用“回老家可以更好的陪在父母的身边”这种理由说服自己,甚至我们自己也会习惯性的用这个理由说服自己,自己给自己制造情感绑架、创造舒适区。
我们在人生当中这种情感包袱还有很多,比如我们有时候为了朋友的义气,选择放弃自己独立发展的机会,或者是谈恋爱,为了心爱的人,在左右间摇摆,最终或被动或主动的放弃机会。
这都是陷入到了自我的情感设限当中,在其中纠结不已,于是温水煮青蛙般的耗费自己的时间。
要知道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往往不是因为情感需要放弃选择的问题,而是做了选择如何去应对的方式问题。
所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3条面对这类问题的参考建议:
摆脱单点思维
很多人会把一些问题放在一个单一的时间点上去分析,而忘记要从一个时间轴去看问题 。
要知道很多事情它是变动的,如果我们在一个单点上思考向左还是向右,自然就会觉得容易卡壳,无从下手,所以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也就是从一个时间轴上去看问题。
给大家讲个我曾经讲过的抛硬币的故事:如果一个硬币抛下来是正面算你赢200块钱,是反面算你输100块钱,输和赢的可能性都是50%。
赌一次很多人都会选择我赌一把,输100块钱嘛觉得无所谓。那如果你告诉他们要赌100次,很多人就会拒绝,或者会低估赌100次自己赢的概率。
为什么呢?因为抛一百次之后,赢的可能性相当于百分之百的,第一次赢的概率都是50%,抛第二次的时候就是75%。
因为有四种可能性构成的三种情况:一是两次可能都是正面,那么你就赢了400元,第二种情况就是一正一反,或一反一正你就赢了一百块,第3种情况是两次反面,输两百块。
所以赢得机率是75%,只有25%的机率是输的。 所以抛的次数越多,其实赢的概率越大。
可是很多人选择抛一次,却拒绝抛一百次,这其实就是很多人在潜意识里,低估她的选择在未来长期的时间轴上所产生的收益,没有从一个时间轴上考虑问题。
因为人会习惯性的趋于保守,人的本性是会让我们习惯性的低估可能的未来收益,高估可能的未来风险。
当然这需要我们有系统思考的能力,并加深系统思考原理的理解,我们的研职业精英研修班就是帮你提升系统思考能力的,帮你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思考得更深刻,解决问题也能更彻底。
先选择做对的事,再把事情做对
做对的事就是符合一些基本规则、尺度与边界,用一些基本的逻辑、做事情应有的规律来衡量如何选择,把事情做对,往往就是注意方式,让人情感上更舒服。
但很多人都是反过来,经常被情感所绑架,先考虑一些情感因素,让别人舒服,再考虑做对的事。
那什么是对的事呢?比如你应该选择一家更适合自己长期发展,发挥自己价值的公司;再比如工作中的表现机会,你再怕别的同事闲言碎语,你也不能放弃表现的机会。
如果朋友犯错误,你本应该客观的以合适的方式指出他的错误并给出建议,你却害怕伤了他的情面,就听之任之,那你觉得自己做到了一个朋友应尽的责任了吗?
所以,我们可以在工作中先考虑做对的事情,讲究原则该怎样就怎样,然后再考虑方式,让对方能更舒服一点。
自我决定论,摆脱情感绑架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同样每个人也都应该对自己负责任。
自己的事情要有自己的主见,别人的事情你也永远只是建议者。
也就是说我们在给朋友提建议的时应该是去影响她,而不是夹杂一些情感要求她必须要听你的,试图改变她的决定。
要知道我们很容易在提建议的时候,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建议变成了一种情感绑架。
打个比方我们在给朋友提建议的时候,你虽然知道他的选择未必那么合适,于是你就给他提建议说:“这事得这么干,听我的准没错……”,那对方分析你的建议时,可能因为情感因素,最后听了你的建议。
我觉得如果是基本的道德原则底线之类的问题,我们可以这建议的方式和态度更强势一些,但除此之外我觉得应该把握一个建议的尺度。
就像抛开公司的基本规则之外,我在给公司的同事提建议的时候说的,我永远只能给你建议,哪怕我想尽可能的让他接受自己的建议,但也是参考,而不是说让他必须听我的。
总结一下,很多时候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陷入了自己设定的情感绑架中,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
我给大家分享了三个方法,第一个是摆脱单点思维,要站在一个时间轴上分析问题;
第二个是先做对的事,再考虑方式把事情做对;
第三个是自我决定论,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在给别人提建议的时候,也要警惕情感绑架。
如果你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上也遇到了困惑,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选择,那就赶紧添加我们的职业辅导师跟他聊聊吧。
刘sir
个人发展学会会长
《思维的精进》作者
磨铁前首席战略官兼运营副总裁
财经实用成长类图书品牌“黑天鹅图书”创始人
26岁做总经理,29岁当总裁,33岁融资千万创业。他与李开复、时寒冰、宋鸿兵、陈志武、罗振宇、乐嘉、李德林等众多大咖深入合作,带领团队为他们策划出版了《自控力》《拆掉思维里的墙》《人生不设限》《罗辑思维》《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等超级畅销书……是业内公认的“畅销书金牌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