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儿女日见少:金古梁温黄与新派武侠 | 算个武侠迷的随笔番外
也不知道为何就有这么一篇,大概是为了证明我曾是一个武侠迷吧!
❤❤❤
我还没把字识全的时候,就爱看武侠小说。
当年有一种租书店,是未能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小盆友所不能理解的,里面会有来自台湾的言情小说、来自香港的武侠小说,还会有盗印的漫画,以每天一本5毛钱的价格出租……
▲
租书店,图源网络
当时电脑还存在于无尘恒温的特殊教室里,电视也不大能看到,所以用零花钱偷偷租一本这样的书回家,抓紧时间躲在被窝里看完,就是我们的全部娱乐生活了。
而当时最为热门的武侠小说作者,也是当时大陆开始引进或开拍的武侠小说原著作者。如今的叫法大约就是IP。分别是,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黄易等人,它们的名字汇总起来,就叫做“新派武侠”。
▲
大陆初代武侠男神,演过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改编的电视剧
有“新派武侠”之说,当然会让人联想到应该有一个“旧派武侠”。一般认为《虬髯客》是武侠小说的鼻祖,其后有了如《聂隐娘》这样的作品,最新有过电影改编,大家应该是熟悉的。但是这些还属于“唐传奇”范围了,“旧派武侠小说”其实诞生于民国,可以更确切地说,“武侠小说”这个称呼都是民国才有的。
我举例一些有过影视剧改编的,大家会对这批“旧派”有更具体的了解。比如还珠楼主(不是还珠格格)的《蜀山剑侠传》;又如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改编了大名鼎鼎的《火烧红莲寺》;还有王度庐的《卧虎藏龙》。
▲
《蜀山:新蜀山剑侠》,徐克导演,美术逆天!
▲
《火烧红莲寺》,民国版本是最早的武侠片
▲
拿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卧虎藏龙》
这些原著我当年都试图去翻过,很冗长,也很难看进去,所以放弃了。而且大多如今看起来都更像是仙侠,如今改编起来需要花很大的气力做结构调整。
建国后,武侠小说在大陆没落,而新派武侠在港台兴起。
一般认为其开山鼻祖是梁羽生,他的《白发魔女》、《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都是从原著到各个版本影视改编都非常有名。
▲
我童年回忆的《塞外奇侠》呀!
▲
《萍踪侠影》,女主是范爷
与梁羽生并肩的便是金庸,金庸创造周期很长,几乎成为了新派武侠无可逾越的巅峰,很多人入武侠坑都是因为他。金庸小说里有许多西方小说的影子,并非说是抄袭,而是说明新派武侠之新其实将符合中国人价值观的故事包装在了更为现代的叙事方式之下。
早年武侠小说地位非常低,金庸作为代表作家也被拉进了不少口水战里,当然当年的人打口水战水平不知道比我们网络杠来杠去高明多少,里面提到了不少实质性的问题,大家都可以去搜一下。
我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大家盘点金庸的时候,居然已经不提“新派武侠”了,觉得竟然没落如斯了。没落的另一面是,你的“黑料”也没人提了。
▲
《神雕侠侣》
与梁羽生、金庸同辈的还有一位台湾的卧龙生,可能大家相对陌生吧,改编的影视有童年回忆《仙鹤神针》、香港亚视的《雪花神剑》,以及一部大陆十几年前拍的《金剑雕翎》。
▲
《新仙鹤神针》
▲
《雪花神剑》
▲
《金剑雕翎》
而后才是古龙。
古龙是前面提到的几位,是有创作上的时间差距的,如果去看原著,风格上的更迭更为明显。只可惜古龙早逝,而金庸长寿,给人一种他们是同辈人的错觉。
古龙的故事设置与他特殊的写文方式,对于后来的武侠小说来说,都是划时代。换句话来说就是,每年都有一大堆小朋友试着将自己的文风写成古龙那样,结果除了句子的长度以外,其他连门边都摸不到。但是从来没有几个人敢去碰金庸的风格。
▲
《三少爷的剑》,我要忘掉某个版本!
▲
《楚留香》
▲
《绝代双骄》
古龙可能也是版权最混乱的作者之一了吧,不过他也无所谓。尽管金古经常被并提,但是他们的人生态度与履历实在是差别太大了,我曾经一度很想解读他们的性格与作品之间的关联,最后发现自己是吃饱了闲的。
其后便是温瑞安与黄易。温瑞安有“四大名捕”系列,而黄易的《寻秦记》和《大唐双龙传》在影视改编上都很成功。
▲
《四大名捕斗将军》
▲
《寻秦记》
▲
《大唐双龙传》
租书店渐渐没落,其实是基本是借不出什么想看的书。后来,又有一本叫做《今古传奇·武侠版》的杂志陪了我很多年,巅峰期这本杂志可以一月出三刊,从武侠看到玄幻。某一年我不再购买了,再后来也没了杂志的消息。
但是有很多网络时代的作者,其实我实在这本杂志上看到的。比如沧月、沈璎璎、时未寒、凤歌,还有当年已经在台湾拿奖但是我始终没有get到点的九把刀。
▲
《今古传奇·武侠版》
因为我很小就喜欢看武侠小说了,包括以前用的网名,都是因为这一爱好。所以很难想象没有武侠小说的我,会长成什么样子。曾经最爱金庸,找过许多他的传记和分析文看过,不过最后也没把自己看成一个资深读者,反而退了坑。不是金庸不够好,只是我长大了,尽管影响仍在我的人生里,但是我已经不需要汲取第一手内容了。
我一直爱看的,其实也是武侠剧,而不是古装剧。绕不开的古装妆扮问题,间接导致我入了现在的坑。
▲
《甘十九妹》,原著是萧逸
在我看来,武侠小说也和传统没啥关系,包括武功招数其实也是想象出来的,大多并无根据,更别说依据了。有一些旧派作者,自己会武术,比如平江不肖生,但是新派如金庸就完全只是个书生了,他曾经说他的招数名都是从各类书籍里找的。古龙更是有趣,他只渲染个气氛,从不实写一招一式。
▲
“降龙十八掌”取自《周易》
武侠小说,从旧到新(不含网络时代的),越来越突出的是人性,金庸最为明显,他不仅写人性他还写政治。
▲
《笑傲江湖》岳不群
有人分析过武侠小说流行的根源是来自于中国百姓自古以来的三个期盼:一盼天降明君,国泰民安,二盼青天父母官,为民做主,如果这两个都盼不到,那就只能盼侠义之辈,路见不平,惩奸除恶了。
所以,一样是假托了古代的背景,武侠与古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别看每年依然这么多古装影视,却越来越少武侠片了,算算也一百年多了,无论新旧武侠,原来都已经落幕了。
❤❤❤
❤ 春梅狐狸@传统服饰 ❤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 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