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臧僖伯谏观鱼(左传.隐公五年)

【作品介绍】

  《臧僖伯谏观鱼》反映了当时的“礼”制思想,即国君不能把游玩逸乐看作小节。故臧僖伯认为国君的一举一动与国家的“政治”有关,所以极力劝阻鲁僖公去“观鱼”。从臧僖伯的话中,也能看出古时候的等级森严。

【原文】

  《臧僖伯谏观鱼》

  出处:《左传》隐公五年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1)

  臧(zāng)僖(xī)伯(2)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3),其材(4)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5)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6)。故讲事以度(7)(duó)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qì)(8)行,所以败也。故春蒐(9)(sōu)、夏苗、秋狝(xiǎn)、冬狩shòu),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10),入而振旅(11)。归而饮至(12),以数(shǔ)军实。昭文章(13),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14)于俎(zǔ),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15)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16)焉。”遂往,陈鱼而观之。 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于棠。”(17)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注释】

  1.春:指鲁隐公五年(前718)春季。公:指鲁隐公,前722年至前712年在位。如:往。棠:也写作唐,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北。鱼:通“渔”,动词,捕鱼。

  2.臧僖伯:鲁孝公之子、鲁惠公之兄、鲁隐公之伯父,名彄(kōu),字子臧,封于臧(今郯城县),伯为排行,僖是谥号。 丗本:孝公生僖伯彄,彄生哀伯达(臧哀伯或臧孙达),达生伯氏缾,缾生文仲辰(臧文仲),辰是臧僖伯曾孙。

  3.物:物品,这里指下文所说的鸟兽一类的东西。讲:讲习。大事:指祭祀和军事活动。

  4.材:材料,原料。

  5.举:指行动。

  6.纳民:使人民...... 轨物:法度礼制。

  7.度(duó):动词,衡量。

  8.亟(qì):屡次。

  9.蒐(sōu):同搜,“蒐”和下文的“苗”、“狝”(xiǎn)、“狩”,分别为春夏秋冬四季狩猎的称谓。搜,搜索,猎取没有怀胎的禽兽;苗,猎取残害庄稼的禽兽;狝,秋猎,可杀伤禽兽;狩,围猎,不加区分,都可猎取。

  10.治兵:外出整治训练军队。

  11.振旅:整顿部队。

  12.饮至:诸侯朝拜、会盟、征伐完毕,在宗庙饮酒庆贺的一种仪式。

  13.昭:表明。文章:服饰、旌旗等的颜色花纹。

  14.登:装入,陈列。俎:祭祀用的礼器。

  15.皂隶;古代对贱役的称呼,这里泛指地位低下的人。

  16.略地:巡视边境。

  17.矢:通“施”,实施,陈设。全句为《春秋·隐公元年》首句。

【白话翻译】

  隐公五年春季,鲁隐公打算到棠邑去观赏捕鱼。

  臧僖伯进谏说:“凡是一种东西,不能够用来演习大事,它的材料不能够用来做器用,那么,国君就不要去理会它。国君的职责,就是使人民的行为符合法度与礼制的规定。所以,用讲习大事的行动来检验法度的差等,就称为法度;用材料来表明器物的文采,就称为礼制。既不合乎法度,又不合乎礼制,这就称为乱政。乱政屡次出现,就是导致衰败的原因。因此,春猎称蒐,夏猎称苗,秋猎称狝,冬猎称狩,都是为了在农闲的时间用这些方式来讲习大事的。每隔三年,还要出兵演习,(并借此来检验成果)演习完毕,再整治队伍回来,到庙堂里饮酒庆贺,祭祀祖宗,清点军用器物。彰显器物车服旌旗的文采,分清贵贱的区别,辨别等第伦次,安排少年和老人的顺序,这都是为了熟悉这种表示威仪的礼制的。如果鸟兽之肉不是用于祭祀,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是用于军用器物,国君就不用亲自去猎取,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至于山林河湖的物产,把它们取来做日用品。但那是贱役的小事,有关官吏的职责,不是国君要亲自过问的。

  鲁隐公说:“我要去巡视边境。”于是前往棠邑,在那里陈设捕鱼的器具,加以观赏。

  臧僖伯托病,没有随从前往。

  史官记载说:“鲁隐公在棠邑陈设捕鱼器具。”意思是说,鲁隐公这一行动不合礼法,并且讥讽他跑到远离国都的棠邑去。

【讲解】

  读罢此文,读者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鲁隐公作为一国之君,到棠地看看渔民怎样捕鱼,有什么了不得,也值得这位臧大夫大惊小怪,还要苦口婆心、掰开揉碎地讲那么多大道理?难道国君连这点自由也没有吗?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析、考察和认识任何一种历史现象,都必须把该历史现象放回到产生它的历史环境中去。臧僖伯之所以谏阻隐公到棠地观鱼,是因为隐公这一活动,不符合那个时代一个国君应该遵循并身体力行的行为规范。不符合,就会“乱政”;而屡屡“乱政”,就会导致国家的败亡。况且,隐公远离国都,到棠地观鱼,并非为了体察民情,更不是与民同乐,而仅仅是他本人的一种游乐活动。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敢对臧僖伯的谏言说一个“不”字,最后不得不以“吾将略地焉”为借口,坚持到那里寻乐去。

  这篇谏辞的最大特点,是紧紧围绕着一个“礼”字展开劝谏,从观点到为阐明观点所举述的诸多理由及作为论据的事物和行为,都没有稍稍离开这个“礼”字。也就是说,没有稍稍离开制约当时国君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另一个也很明显的特点是,劝谏的缘起虽然是“公将如棠观鱼”,劝谏的直接目的也是阻止隐公“如棠观鱼”,但谏辞中对此事却不着一语。这不单单是婉言法,更重要的是,这种表达法反映出进谏者进谏的着眼点,并不在于隐公“如棠观鱼”这一具体行为,而是当时的整个礼制。如果隐公听了臧僖伯这番谏辞明白了“礼”对他的制约性,“如棠观鱼”这种“非礼”的事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

(0)

相关推荐

  • 鲁国史话十八:好容易有了“主角”戏份,桓公却被大臣好一番说教

    上一篇文章,咱们继鲁隐公被弑后又讲了一个比较悲伤的故事.宋国那位十分好战的国君宋殇公,也步了鲁隐公的后尘,被属下臣子所杀.虽说殇公宋与夷在位期间,的确是没给宋国带来什么发展,还由于连年战争,让百姓生活 ...

  • 臧氏家族史话

    观兖州 知天下 臧氏家族史话 臧建立  辑录整理 唐朝诗人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写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每个 ...

  • 春秋左传—桓公二年:离国远行,外出归家,狂吃狂吃仪式感很重要

    鲁桓公与鲁隐公完全不同,鲁隐公是尽量避免参战,小心谨慎,恪守礼制.而鲁桓公则不同了,上一节我们介绍了,鲁桓公收了大鼎,放在太庙,臧哀伯苦口婆心说了一顿,并没卵用. 本节是九月份,收拾了七月来朝不敬的杞 ...

  • 鲁国史话八:隐公一次普通的“春游”,暴露了他这一朝许多的隐患

    鲁隐公姬息(有的书中称为姬息姑),是鲁国历史上一位特殊的摄政国君.在姬息还是世子的时候,就让自己的父亲"欺负"了两次,一次被抢走了即将过门的"准新娘",另一次便 ...

  •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庄公十一年

    #提要 [主要事件] ◇鲁败宋于鄑  ◇周齐联姻 [涉及人物] ◇鲁庄公.宋闵公.南宫长万.歂孙.齐桓公.共姬等 [涉及国家] ◇鲁.宋.齐.周等 [春秋体例] ◇凡师,敌未陈曰败某师,皆陈曰战,大崩 ...

  • 【春秋人物】臧氏之得氏始祖——臧僖伯

     春秋人物系列 臧氏之得氏始祖--臧僖伯 基本信息 人物信息 出生:不详 去世:前718年(鲁隐公五年)十二月 姓氏:姬姓 名字:名彄,字子臧 谥号:僖 国属:鲁国 地位:卿 采邑:臧(今山东郯城归昌 ...

  • 鲁文公扩建宫廷的时候,孟文子为什么要反对呢?

    鲁国历史上的世家大族们权力非常的大,不仅在鲁国掌握了经济大权,还掌握了军事大权,这即导致整个鲁国的朝政为世家大族所占,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则是三桓家族,他们可以广泛的参政议政,很多时候还能犯言直谏国君, ...

  • 04 臧僖伯谏观鱼(隐公五年 左传)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 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 ...

  • 古文观止4:臧僖伯谏观鱼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xī)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 1.如:到: 2.鱼:通"渔".捕鱼,动词: 3.大事:祭祀和军事活动: 4. ...

  • 【歪读《古文观止》】臧僖伯谏观鱼

    全文可概括为一句话:言语行为都要注重的自己的身份地位,否则就是坏了礼法.一国之君更是如此. 打个小比方,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能出入酒吧.赌场.歌舞厅等场所,更不能口出粗鄙之语.否则就坏了" ...

  • 《臧僖伯谏观鱼》原文及译文

    <臧僖伯谏观鱼>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记叙了臧僖伯用当时社会的礼制去劝阻鲁隐公去棠地观看捕鱼一事,反映了当时的"礼"制思想,即国君不能把游玩逸乐 ...

  • 原典 |《左传》 04 臧僖伯谏观鱼

        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五发布古代文学.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 ...

  • 古文观止:邵工谏厉王弭谤

    [注释] (1)厉王:周夷王之子,名一胡一 ,在位三十七年(前878-前842). (2)国人:居住在国都里的人,这里指平民百姓. (3)邵公:名虎,周王朝卿士,谥穆公.邵,一作召. (4)命:指周厉 ...

  • 古文观止97:上书谏猎

    相(xiàng)如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hào)自击熊豕(shǐ),驰逐野兽.相如因上疏谏曰: 1.相如:即司马相如,汉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著名辞赋家.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后免官游梁,与邹阳 ...

  • 古文观止71:李斯谏逐客书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jiàn)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1.秦王:指蠃政,此事发生在嬴政十年(公元前237年): 2.游间:游说离 ...

  • 古文观止35:祭公谏征犬戎

    穆王将征犬戎,祭(zhài)公谋父(fǔ)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jí)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 1.穆王: 西周第五代王,姬姓,名满,周昭王之子: 2.祭公谋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