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首古诗词 | 唐诗,元稹《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雨水正月中》
【唐】元稹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
祭鱼盈浦屿,归雁回山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译文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然而在江淮及其以南一带,雨水时节恰是倒春寒的时候,有时一年一次的大雪就指望这个时候。今年也是这样,临近雨水,才下了一场大雪。原本的东风,换成了北风,雨水之前几日,甚至都是零下四度。都说春天来了,却因风雪,感觉仍然在冬天。但一到了雨水,天气就日渐一日好起来。
所有的农作物,也因为雨水的到来,一片生机盎然。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春雨贵如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诗人首句,紧扣主题,点出雨水节气的作用:洗春容。春天的容颜为什么要洗呢?因为万事万物在寒冬都蛰伏起来啦。此时,万物刚刚苏醒,伸了一个懒腰,打了一个呵欠,也该将一冬的慵懒与污垢洗去了。重新补上新妆,焕发生机,这才是春雨的魅力呢。
春天的细雨,仿佛是观世音菩萨玉净瓶里的甘露,一旦落入人间,便让一切春意盎然起来。干燥了一冬的农作物,都迫不及待的大口喝水。若是还有酣睡的小动物,那么惊蛰时节的春雷就会继续来呼喊它们了。
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对于雨水时节都有着特别的喜爱。
唐朝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明太祖朱元璋也在《新雨水》写道:片云风驾雨飞来,顷刻凭看遍九垓。楹外近聆新水响,遥穹一碧见天开。
传说,大才子解缙在雨水这一天考中进士,特别开心,跑出去告诉亲朋好友,结果摔了一大跤,人们看到大才子跌倒都大笑起来。解缙爬起来,定了定神,立马吟诗一首: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死一群牛。
这些诗歌和故事都源于人们对于春雨的喜爱。所以春雨不来,春天就不算真正的来到。
首联下句“平田”,让人联想到平畴田间农作物。农作物最需要春雨了。雨水之三候,草木萌动。麦苗,也在春雨中开始拼命萌发。这些春雨是怎么来的呢?神话传说解释是李靖弄倒了玉净瓶。而在老百姓的口头民间传说中,则坚信这是龙王行云布雨,恩泽人间。
颔联,讲得是三候中之二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北。上句讲獭祭鱼:獭为水獭,鱼感水暖上游,水獭捕食,往往吃两口就扔于岸上,古人认为是以鱼祭水;下句讲鸿雁北:雨水后五日,热归塞北,寒去江南,大雁由此感知到春信,即刻北飞。水獭出来了,大雁也回来了,这都是春天萌动的现象。
颈联,对仗亦是工整。“云色”对“风光”;“轻还重”对“淡又浓”。云色,即云的颜色,云色一会轻一会重,是说天空忽明忽暗,或晴或阴,这也是雨水时节的天气现象。风光指景色,景色一会儿淡如清水,一会儿浓似凝香,山说近也远,森林说绿还黄,水面说平也皱,风说急也缓,心说寒也暖……
尾联,说时间已走到正月末,即将踏上二月的门槛。欧阳修说,二月三月,天色苦行人。行人为何会苦呢?一则雨水不利于行走,道路泥泞不堪;二则百花齐放,行人却不得不背上行囊,远走他乡。所以,春雨时节,充满了离别,也充满了希望与喜悦。花儿的影子,一重又一重,不就像是我们对着春天许下的诸多愿望么。
没有雨水的滋润大地,一扫冬日的干燥,就不会有欣欣向荣的春天。一切都要有一个仪式感,雨水就是这春天的仪式感,它让我们珍惜、重视它的到来。希望天气暖和起来,疫情能得到控制,大家也可以走出去,嗅嗅百花的味道。
猜你喜欢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