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里话清明,有几多能清,几多能明。也许清明在各自心中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关于清明有诸多的话题,今天和各位聊得话题,就是在此世上,又又几个人能清,又有几个人能明?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

每当清明节来临之时,总能掀起许多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总能勾起许多人对往事的追溯和怀念,总能升华许多人心灵的惆怅和感叹。然而,当我们面对思亲念朋几多愁,面对阴阳相隔几多忧,面对过去现在几多情的时分,我们能明白什么?能感悟什么?

  天籁纸鸢所著的《犹记斐然》:“与其车尘马足,高官厚禄,不如行扁舟,赏垂柳。笑看人生,一世风流”。人生在世,每个人都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在金钱、利益、地位、名誉、美貌等面前,寸步不让,以至于宁肯撕裂乡亲、亲情、友情的纽带,也决不放弃自认的所有。在人间,为了蝇头小利以致上演了兄弟反目、妻离子散、姐妹相害、友情破裂等事例,举不胜举。

  宋代苏轼的《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表达了对人生几何的无限感叹,人生的无常,生命的短暂。其实,许多人的烦恼来自利益所致。但“利益”是永远没有止境。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在利益的驱使下,绞尽脑汁,争得头破血流,过一辈子的烦恼生活,真是得不偿失。倒不如清贫一点,简单一些,快乐一生,更有价值。

  人是情感动物,不是造钱工具。有钱没情感的人生是不幸的人生。没钱只讲情感的人,生活不下去。因此,我们要在利与情之间把握好人生的尺度,在得失之间权衡利弊,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发扬光大。

  清明时节,当许多人怀揣一颗虔诚的心,向长眠的亲人、友人,顶礼膜拜之时。当许多人铲一锹黄土,覆一层哀思;栽一棵新枝,植一腔缅怀之时。你的心是否得到洗礼?你是否从不舍,哀怨,惆怅中感悟出人生的道理?一堆青冢一部书,一块墓碑一故事。曾经的拥有和离弃,翩然远遁;曾经的富贵与卑微,烟消云散。当许多人直面人生的尽头之时,新愁与旧爱,陡显几分苍白,红尘中的欲望和贪恋,瞬间被击碎。

  逝者已去,生者祭奠。然而红尘中的人们,又有谁能看破红尘:为权困、为钱困、为亲困、为情困。“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清明,多少人能清?多少人能明?又有多少人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清明节时分往往是洗心之时。

  《抱朴子》曰:“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其实,革面尚易,洗心尤难。易者天天做,难的难得为。常洗心常清,常洗心向善,常洗心才净,长洗心能明。

  人生似船,心则为舵。古语云:“物洗则洁,心洗则清”。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对功名利禄看淡、看清,需要对风花雪月之事正确对待。世间诸事,事事源于心。“目为心视,口为心言,耳为心听,身为心安。故身之有心”。古人也曰:“但教方寸无诸恶”,指的是经过洗心而达到心灵的纯洁、纯真、纯美。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受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和物质利益、金钱、名利思想的诱惑因素的影响,许多人的心灵会沾上污泥浊水,进而发生病变,走上邪路。许多“老虎”“苍蝇”的腐败,许多家庭的破裂、许多亲朋好友的反目,不正是“不清明”的写照吗?谁都知道名利、恋色、贪欲都是害人害己之源,但谁又不是趋之若狂呢?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有擦亮心境,点亮心灯,灵魂清澄,心明眼亮,才能清明,才能让心灵站立。“行源于心,力源于志。”人心者,人心之美,人间至美就在于让心清明。清明要清心、要静心、要交心、要净心、要善心、要赤心、要忠心、要公心、要廉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心。清明是一种胸怀、一种底气、一种人格、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豁达。

  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在老柳树下去世后,衣襟上写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令多少人敬佩、感叹和深思。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是介子推用真、善、美换来的节日,也是他一生对“清明”的追求和示范。然而,时隔2500多年,许多人在“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之时,不反思“清明”的真正内涵和真正的现实意义。

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伯虎的《桃花庵歌》:“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也正印了清明的乐趣!有这样宠辱不惊,看花开花落。去留随意,任云卷云舒的境界不正是最清明之举吗?

  “乐自清中出,廉从淡中来”。“官至贫时方为清”。甘守清贫,一身正气,才能“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使清明之风吹拂人心,使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成为一种习惯。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清正,清明,自清醒!

  清明节,有几多能清,几多能明。也许清明在各自心中!

(0)

相关推荐

  • 烟标欣赏: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海外.他在路上又累又饿.他和大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切了一块肉,给重耳煮了汤.重耳听说后非常感激.金文公登基后,授官时忘了介子推,但介子推不崇尚名利,隐居绵山.崇儿后悔 ...

  • “清明节”的由来

    ​又     说     清     明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 我想讲讲关于"清明节"的来历故事,来浅显说明认识事物的本源有多重要. 许多人都把这个节日认为是祭祖敬孝之日,因而认 ...

  • 诗词摄影,如何拍摄“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的意境?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古人的聪慧,今人多有不及.一句一诗,一句一景.把所有的诗句连起来读,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这般凝练的语句,这般美好的意境,也只有唐诗宋词里才会有. "梨花淡白柳深青 ...

  • 杨连 清明节里话清明

    启程文学 公众平台以文结缘,以文会友.坚持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释放正能量.以发表小说,故事,散文,随笔,诗歌,评论为主的文学作品.小说可连载. 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清明节里话清明 杨连 ...

  • 清明节 | 慎终追远话清明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扫墓敬祖.表达自己敦亲睦族的情感追求的全民节日.瞭望中华大地,从白山黑水到云贵高原,从黄土高坡到东南沿海,千山万岭一起点燃蜡烛香火,以古老的方式向祖宗致敬,向先人致哀.多少个世纪,多少 ...

  • 古诗词里话“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说到清明,就能想起这首诗.寥寥数句,勾勒出了一幅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烟雾迷蒙,凄迷而又美丽的场景. 清明节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

  • 清明|诗意中的清明,清明节里的诗意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在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节日,它们是民俗,是文化,是古韵流风,是人文情怀.清明节,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清明节为什么叫清明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 ...

  • 母亲节里话气血,一个美容养颜补气血的食疗方

    祝天下妈妈 母亲节快乐 每位母亲都曾是一个精致的猪猪女孩,都有过爱哭爱闹,快乐无忧,说起恋爱就会脸红,和好闺蜜一起打扮的青涩经历. 但当少女成为母亲,这些生活就渐渐远离了她们,开始要为家庭操心.渐渐的 ...

  • 139期/李春芳作品《刻在生命里的记忆》梁剑清读、李春芳诵读

    梁剑说:通过其他渠道,我知道李春芳老师长我几岁,但是在这之前,我以为她要小一些,因为她的作品活力四射,她的照片青春朝气,她的生活精力旺盛.每天早早的她就会在群里分享优美的音乐,且几乎都是她的原创作品. ...

  • 881期 || 张丽梅:向《军工记忆》里的小兵致敬 /轩诚清读

    张妥赏析: 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悠久的国家,几乎每一个家庭三代以内都与农村.农业.农民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所以我写起农村来都得心应手.本文作者有些特殊,从小生活在工人家庭,对城市和工厂的情况更为熟稔,尤 ...

  • “高产田”里话丰年

    高标准农田.尚明达摄 4月,一场春雨过后,中原大地上绿油油的麦苗青翠欲滴.站在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麦田里,河南省滑县种粮大户杜焕永说不出的高兴,他根据苗情长势推断,今年定是一个丰收年. "田成方 ...

  • 2020年新年|在时光的记忆里话故事会

    汝城故事会又称"装故事",也说"扛故事",是一种凝固了脸谱化的戏剧故事形成.据老一辈人说:从明代中叶开始,这种故事会就逐渐传入到了我们汝城.其中以津江.厚坊.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