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扫地僧”:在街头画1000幅《蒙娜丽莎》,惊艳无数路人

“我想凭自己的本身吃饭,凭本事吃饭的人从不卑微。”

来源:艺非凡

ID:efifan

过去30多年里,在北京、广东、重庆等地的街头,有人不时看到一个4平米的巨大《蒙娜丽莎》在地面上微笑。

画作周围聚集着几十号围观群众。

人群中间,有一个人的手在不停描绘。他几乎匍匐在地上,满身粉笔屑,因为他只有一条腿。

▲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这个人就是从兰桂。

从20岁出头到58岁,从兰桂靠着一副拐杖、一盒粉笔、一身行囊,只身一人走过了大半个中国。

生于1962年的从兰桂,是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

16岁时因骨肿瘤左腿截肢,为了给他看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因而在很小的时候,从兰桂便辍学成为了一名护林员。

▲ 图片来源:NBTV1

后来,随着年纪增长,从兰桂逐渐厌倦了这份枯燥的工作。他不想此生就这样度过,他还想去看一看外面更广袤的世界。

考虑到家中困难,从兰桂不愿成为家庭负累,他立志要凭借自己的本事走出大山。

因此,在20出头,他便毅然离家,前往大城市打拼。

然而,真正走出去后,从兰桂才体会到现实的艰辛。

▲ 图片来源:NBTV1

因为残疾,加之文化程度不高,他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只能写字讨生活。

有时甚至还需要到菜市场、集市去讨些吃穿用度。

其间,他住过大桥、睡过马路,遭遇过被顽皮的孩子丢石子,也碰上过醒来发现辛苦攒下的钱全被人偷走……尽管生活充满磨难,但他却从未退缩。

就这样流浪了几年,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从兰桂的人生轨迹。

▲ 图片来源:NBTV1

那是1991年的夏天,29岁的从兰桂流浪到湖南岳阳,在一广场上见有位残疾人坐在地上,身前放着一块写满自我介绍的布巾。

于是,他也买来白布和笔效仿,不久便引来路人围观。

其中,有位路人夸赞从兰桂字写得不错,询问他是否可以再写一次。

由于布上已经写满了字,从兰桂就顺手拿起捡来的粉笔写在了地上。

没想到的是,在他手写的过程中,围观的路人越来越多,且纷纷叫好。

这让从兰桂倍感惊喜、振奋。

于是,打那以后,他就开始每天都在地上写粉笔字。

从兰桂的粉笔字越写越好,写得久了之后他还会在旁边作上一些简单的画。

由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画画常常受限。

因此,每到一个城市,从兰桂除了去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参观游览,还会特意跑到大学里去学习绘画知识。

▲ 图片来源:NBTV1

在北京时,他最喜欢去大学最集中的海淀区,和学生们交流、沟通。

有一次,在参观中央美术学院的时候,从兰桂看到学生们正在上课,强烈的学习欲让他不由自主地就走进了教室。

本来他还担心自己会遭到驱逐,结果老师在了解到情况后非但没有赶他出去,反而还当场教授绘画基础知识,指点他作画。

并且为没有借书证的他特开了绿色通道,允许他进馆免费阅读学习。

▲ 图片来源:NBTV1

深受触动的从兰桂便决心提高自己的画技。

于是,在流浪途中,他用积攒下来的钱先后在河南洛阳、广西玉林上了绘画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素描知识。

当然,多数时间,从兰桂还是以自学为主。

那几年,他制定了严格的技能提升计划,今天学什么,明天练什么,本子上都标得清清楚楚。

1992年,从兰桂流浪到广州,正值广州举行书画艺术品博览会,那时候每晚住宿费只要5元钱,他却舍得一连10多天,每天花12元买门票进去观摩学习。

正是靠着这种毅力、决心和反复练习,从兰桂的画技飞速提升,从一开始临摹的球形、多面体,可以画到龙 、天鹅等动物。

▲ 图片来源:美术志

等到动物都画得惟妙惟肖后,从兰桂又开始临摹起了人物。

有梵高、毕加索等大师的名画

▲ 图片来源:美术志

▲ 图片来源:美术志

▲ 图片来源:临沂资讯网

也有马克思

▲ 图片来源:美术志

聂耳等名人

▲ 图片来源:美术志

各种人物画像,他都能信手拈来。

就这样,从兰桂靠着画画过上了艺乞的生活。他的粉笔画栩栩如生,每每引得路人赞叹不已。

他想创作更美、更富有寓意的画,于是,他想到了之前在书中看到的《蒙娜丽莎》。

“你的眼神,带着千万情谊。你的微笑,带着无比的魅力。当你我的目光聚到一起,时间仿佛也停顿了。啊,蒙娜丽莎,我的女神!我愿意拿起我手中的粉笔,刻画你复杂的表情,解密你一直保守的秘密。如果,有一天,我会离去,我会让人们把我埋葬在你的微笑里。”

▲ 图片来源:美术志

蒙娜丽莎的微笑深深地印刻在了从兰桂的脑子里,为此他还自创了这首诗歌《啊,蒙娜丽莎,我的女神》。

他反复揣摩《蒙娜丽莎》的精髓和特点,思考每个部分的比例和位置、嘴角的倾斜角度。

经过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从兰桂笔下的蒙娜丽莎越画越好。因为在全国一百多个城市画过一千多幅《蒙娜丽莎》,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地画艺术家”“流浪达芬奇”。

粉笔画相比其他画,需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比如温度和天气。

有时候突然下雨,作品就会被雨水冲刷得面目全非,而一个画作从描摹到成型,常常需要5个小时甚至更久的时间。

每次作画前,从兰桂都要往手指上裹一层透明胶带,以防手指被磨掉皮。

但由于双手与地面经常摩擦,他的指关节还是生出了厚厚的老茧。加上常年伏地作画,他的腰背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时常需要拔罐理疗。

▲ 图片来源:壹点经济

尽管作画不易,但这么多年来,从兰桂始终保持着一个习惯:不管围观的人直呼有多可惜,他还是会擦掉辛苦创作出来的粉笔画。

▲ 图片来源:美术志

原因是他觉得能在一座城市卖艺糊口就应感恩,而不应增加环卫工人的负担,更不能影响市容环境。

虽然一路上遭遇了很多磨难,但从兰桂总是记着别人的好,记着那些温暖的时刻。

比如坐火车时,列车员见他行动不便就把他背到车厢;

比如有路人不仅给他买食物,还把他送到住处;

比如流浪期间从兰桂还收了一名徒弟,徒弟主动帮他建了一个快手账号,帮他上传画作,加入粉笔家族,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因此,从兰桂总是心存“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善念。

当路人向他打听身世时,他不愿接受大家好心的施舍,靠着别人的怜悯而活,更喜欢通过画画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他说:“我想凭自己的本身吃饭,凭本事吃饭的人从不卑微。”

▲ 图片来源:油画酱

虽然收入有限,他却乐于奉献,经常把钱寄回去补贴家用,让家人能买上几斤肉,改善改善伙食。每当看到落魄的乞讨者,他也总会买些食物分给对方。

从兰桂的旅行包里还装着一张张皱巴巴的纸,那是他的捐款记录。汶川地震、盈江地震、玉树地震,从兰桂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回报社会的机会。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不仅第一时间通过网站捐款,还构思创作了一批以钟南山、李兰娟为主的抗疫人物画像,以向众多抗“疫”医护人员致敬。

▲ 图片来源:美术志

对于从兰桂来说,能发挥自己的效力,给到别人帮助,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今年8月,从兰桂回到家乡。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在距离老家10公里的竹泉村安家落户。

在那里,从兰桂不仅有了稳定的生活和收入,每天还可以拿起粉笔,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展示粉笔画艺术。

国庆期间,丛桂兰还在竹泉村办了粉笔画展。虽然规模不大,但他也做了充足准备,经过反复修改、定稿,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赶在节前完工。

一来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二来也圆了自己多年来的办展梦。

据悉,他的画展,11月还将在竹泉村景区继续展出。

从兰桂的事迹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其中也包括《朗读者》。

10月17日,从兰桂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朗读亭外作画,三台机位全程直播,主持人董卿也从演播室来到现场,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

▲ 图片来源:《朗读者》

流浪近30年,再次回到家乡,丛兰桂的内心非常感慨,他深情朗读了自己写下的散文《梦里家乡竹泉村》以表感谢。

当天,央视频客户端对从兰桂的网络直播从早上9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6点。40多万人在线观看,大家都被他的身残志坚、自强不息所打动。

丛桂兰表示,希望将来能开一间自己的画室,更希望有一天能去卢浮宫亲眼看看《蒙娜丽莎》的真迹。

毛姆曾说:世上有两宝,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行动自由。

很多人拥有健全的体格,却常常懒怠行动,也不追求深刻。而有的人,就像从兰桂,尽管生活给予了很多曲折和磨难,但他们却从不放弃自我,追求卓越。

▲ 图片来源:彩铅绘

真正应了那句: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

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终能收获别人收获不到的收获。

上帝给每个人都设置了险关和风景,至于你是否愿意去拨云见日,又能窥到多少风光,还是得全凭自己努力踮脚。

◇ 责任编辑:华小妹 微信(xinjuec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