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处世

1、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厌。人又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顽。
2、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齐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以。
 
3、德盛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 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
 
4、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毋使人无所容。
 
5、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著口。 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戏谑慎勿形言。
 
6、处事大忌急躁,耐得过时,便有无限的受用。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
 处变之道即当变故只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但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
 
7、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8、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
 
9、好和不如好散,善始不如善终。
 
10、惠不在多,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
 
11、觉人之诈,不形於言;受人之辱,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
 亦有无限享用。
 
12、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岁要茹纳得,
 处事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的。
 
13、做事之要,既要度德量能,有须审势择人。
 
14、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盛喜中不可轻许,盛怒中勿答人书。
 
15、论人是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16、宽恕的含义;容其所不及,恕其所不知,体其所不欲,谅其所不能。
 
17、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之为小人。我若嫉恶如仇,彼亦趋死如鹜。其虽欲自新而不可得! 
 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直远祸。亦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余,犹天地含蓄之气也。
 激之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18、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
 
19、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精细者,戒苛察之心。光明者,戒浅露之病。
 
20、善用恩者,不枉施。善用威者,不轻怒。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先益后损,前功尽弃。先松后紧,反招怨恨。
21、人之谤我,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辱我,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22、涵养,全得一个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易喜易怒,轻言轻动,此浮躁之气,心平气和,非涵养者不能!
 
23、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
 
24、慎言、慎行,禄在其中!
 
25、智商高的人,可以议事,但不可以图事,所谓一念求全,万绪纷起,导致议而不决,决而不断,断而不行,成事之人往往社交商高,不过度敏感,有很强的钝感力,和行动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