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形已成
病形已成:
阴阳血气病形
帝曰:
阴与阳并,血气以并,
病形以成,刺之奈何?
岐伯曰:
刺此者
取之经隧
取血于营,
取气于卫
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
帝曰:
血气以并,病形以成,
阴阳相倾,补泻奈何?
岐伯曰:
泻实者,气盛乃内针
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
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
外门不闭,
以出其疾,摇大其道,
如利其路,是谓大泻,
必切而出,大气乃屈
帝曰:补虚奈何?
岐伯曰:
持针勿置,以定其意,
候呼内针,气出针入,
针空四塞,精无从去,
方实而疾出针,
气入针出,
热不能还,
闭塞其门,
邪气布散,
精气乃得存,
动无后时,
近气不失,
远气乃来,
是谓追之
黄帝道:
阴阳相混杂
同时又
与血气
相混杂
病已形成
刺治之法
应当怎样
岐伯说:
刺治这样的病证
取其经隧而刺之
并
刺脉中营血
和脉外卫气
同时还要观察病人形体的
长短肥瘦和四时气候的不同
采取
或多或少
或高或下
的刺法
黄帝又道:
邪气已经,和血气相混杂
病形已成,阴阳失去平衡
这时补法和泻法怎样运用
岐伯说:
泻实之法
是在邪气
盛时进针
使针与气
一起入内
从而开放,邪气外泄的门户
拔针之时,要使气和针,一同出来
人的精气,不受伤,邪气就会消退
针孔不能闭塞
以让邪气出尽
就要摇大针孔
从而通利
邪气外出
的道路
即大泻
拔针定要
急出其针
邪气即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