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泉·散文】沙华《奶奶的剪纸》
【作者简介】沙华,本名张姣,山东淄博人。从小爱好文学作品,喜欢画画,心思细腻敏感,随着年龄的成长对家乡有着特殊的怀旧情感,以随笔与散文的形式写下平时的所思,所想,所感。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从我懂事起就记得自己搬个马扎坐在奶奶旁边看她剪纸,一把剪刀,一张红纸,红纸折上三折,剪刀在纸上飞快行走,行径曲折婉转,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牡丹,荷花便跃然纸上,奶奶的剪纸自成一派,不用事先描绘图样,剪刀在手上像是握着的画笔,随着心中所想所绘,曲折又婉转的勾勒。那时,我还不懂剪纸艺术这个词汇,只从内心里羡慕奶奶有双神奇的手,这双劳动人民的手在播种耕作,洗衣做饭,照顾子女的同时,还能剪出这么漂亮的花朵。
奶奶的剪纸是带着历史色彩的,今年七十八岁的奶奶大约从二十几岁就开始剪纸了,剪了五十多年了,见证了那个年代剪纸特殊的含义。五六十年代村里家家户户结婚娶媳妇都得贴窗花,表达喜气,那时的窗花还不像现在随处可见,十分稀缺,心灵手巧的奶奶就自己想着窗花该有的形状开始剪纸,事情总是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辗转无穷。奶奶的剪纸在村里开始小有名气,谁家的儿子结婚娶媳妇了,谁家的姑娘出嫁了,都来找奶奶剪上几幅窗花和喜字。奶奶都热心帮忙,并仔细的记好人家结婚的时间,以免耽误贴窗花。办喜事的人家会满脸喜气的拿来喜糖,表达谢意,奶奶坐在太阳底下,一边剪纸一边和别人唠着家常,喜糖当然便宜了在一旁看剪纸的我。
一张张红纸被送来,一幅幅窗花被领走,奶奶剪过窗花的人家几乎占了村里一半以上,他们现在的年龄也都是爷爷和奶奶辈了。剪纸最多的时候,奶奶一星期剪了九户人家的窗花和喜字,现在仍清楚的记得什么时候给哪户人家剪过窗花和喜字,这其中当然包括我的爸爸和妈妈,还有二叔小叔和小姑,奶奶说等我出嫁时也要给我剪上幅最漂亮的窗花和喜字。
奶奶的剪纸路上出现了一个锲机,差点成为剪纸艺术了。有个叔叔在济南的某个大学教民俗专业,假期带着三五个学生来参观奶奶剪纸,当摄像机架起来,学生围在旁边,老师时而点评几句,奶奶有点紧张了,剪完后学生要花钱买奶奶的剪纸,奶奶流露出朴实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对学生说:“闺女啊,买啥啊,你要不嫌奶奶的窗花剪得丑就留着,等下次来奶奶再给你剪更好看的。”后来听说这一堂民俗课给学生和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的奶奶眼睛还不算花,行动也算灵活。偶尔在我的央求下,拿起剪刀剪几个图样给我看,我细细的观摩,用红纸小心的包裹收藏起来。
奶奶的剪纸见证了一代人的婚姻,从黑发相识到携手白发,剪纸承载着奶奶满满的祝福。
顾问:朱鹰 邹开歧
编辑:姚小红 洪与 杨玲
《琴泉》平台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