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浮华见本真 ——十二月的思考
如今,我们面对薄薄的语文课本,竟然一时难以读懂。正是那句了解的越多,越不知如何下手。于是我们发出了这样的慨叹:语文要用自己的生命来解读。因为在这看似简单的背后,是一个你还不甚了解的儿童世界。
要精心地呵护这个“世界”,仅仅是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不够的,我们要重塑自己,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教学活动中究竟该扮演什么角色。
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应该是个思想家。一个不会思考的教师,只能机械地搬运知识,难以深入人心。而这在渴望探索的学生面前,自然显得枯燥乏味。善于思考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老师的工作就是教好书,带好班。写论文,著书立传是专家的事情,专家写出来的书是给我们读,我们不要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活动是必要的,再少一点,精一点,把精力用在教学上来,从容淡定的教书,耐心细腻的育人,不要嘴里说着是为了自己的学生,心里想着的是自己的发展。嘴里喊着不要太功利的人是最功利的,嘴里说着无私的人是最自私的。
让自己的课堂再真实些。这里的真实指的是自我的真实。说清楚些,多一些自主,少一些借鉴。长期以来,我们常跟名师教案走,请别人导课,自己的课堂展示别人的内容。无疑我们成了传声筒,充其量算个好演员。为什么不自己做导演呢?也许很稚嫩,但那是自己的东西。
手捧自己是很有成功感的。只有完成自我超越才会真正地提升。不要理解成傲气,而是该有的志气。别人的意见也是要虚心聆听的,可以引发一些思考。但不一定全盘接受。我们的课堂由我们自己做主——属于自己的,就不怕失败——因为我们还年轻。
让自己的课堂再开放些。如何取舍,长文短教,短文深教。以往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抛出来,一个句子一个句子的磨,我们几乎做到了极致。是精彩,但牵得太重,扶得太紧。怎么样更开放些,与我过去的课有所不同?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一日顿悟:完全开放的课是一盘散沙;完全引领的课是一潭死水——还是中庸之道,平分秋色为宜。
当今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繁花眯眼的境界,对于我——哪一种才是有效,乃至高效的?要知道,我不是诗人,缺少才情;我不是哲人,匮乏睿智。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所能做好的就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还是做个简单的人吧,因为——这个世界太复杂。
还是简简单单教语文吧,因为——教学工作太繁杂。
简简单单就可以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就能够轻轻松松。
——这正是我们所要的,
——也是孩子们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