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28年的汉口,外国人镜头下九省通衢,江汉朝宗的大武汉

这是一组拍摄于1928年的武汉的老照片。照片的拍摄者是俄国人乔治·奥斯卡罗维奇·蒙泽勒。1926年到1928年,他曾在汉口俄国总领事馆工作。这组老照片就拍摄于这一时期。武汉,别称江城,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因地处国内腹地中心,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武汉历史悠久,自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南方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天下四聚之一。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蒙泽勒的镜头,一起去看看近百年前的武汉的样子。

武汉位于长江岸边,这里河网密布,水域广阔,与美国位于五大湖沿岸的芝加哥非常相似,因此武汉也被称为“东方芝加哥”。上世纪20到40年代的武汉非常繁荣,武汉所在的周边地区农业经济基础雄厚,历史上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南宋以来,农业基础最雄厚的地方就是江浙一带和湖广一带。图为1928年的汉口街头,一处热闹的集市。

1928年的汉口,一个走街串巷,贩卖糖果、玩具的货郎。货郎是旧时民间在乡村或城市小街僻巷流动贩卖日用杂货的商贩,有的兼收购土特产品。也叫“货郎子”。旧时,有货郎肩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货郎摇鼓还有名堂,进村摇的鼓点是“出动,出动,出出动。”唤人们出来购货。人出来多了,货郎就高兴地摇“嘿得隆咚!嘿得隆咚!”后来随着商品流通的发达,货郎担已逐渐消失了。

1928年的汉正街。汉正街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位于汉口的繁华地带。20世纪初,随着汉口开埠,租界设立与铁路的开通,汉口商业中心逐渐下移至长江岸边。汉正街演变成小商品市场,汉正街的存在为武汉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过去的汉正街把握着武汉早期商业的命脉。

1928年的汉口街头,一个卖各种面食的店铺。上世纪20到40年代的汉口高度繁荣,包括汉阳人口曾达到百万。武汉三镇综合实力在国内一度仅次于上海,位居亚洲前列。

1928年的汉口街头,卖牛肉米粉的小吃摊。牛肉米粉味鲜可口、粉质软滑,是武汉有名的小吃。

1928年的汉口街头,一家卖猪肉的店铺。汉口在明朝后期已经成为“九州名镇”,成为“商船四集, 货物纷华,风景颇称繁庶”的新的贸易中心。到了清末,汉口更加繁荣,《皇朝经世文编》中记载道:“汉口镇为湖北冲要之地,商贾毕集,帆樯满江,南方一大都会也。”

1928年汉口码头的客船。远眺长江,可以看到江面上船来船往,一派繁忙的景象。

1928年的汉口英租界建筑。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以后,汉口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开始对西方人开放,武汉开启了由传统商业市镇向近代都会的转型。

1928年的汉口英租界建筑。汉口开埠以后,沿长江先后开辟了英、俄、德、法等国租界,沿江地带迅速成为汉口的另一个繁华中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