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学习能力的培养,让你教出更优秀的学生
系统地说,学习能力是学习力的一种,与“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构成学习力的三大内涵。而细化学习能力,又可以分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应用能力。学习能力中的这五个能力,就是题目当中提到的五大学习能力。本质上讲,能力是一种才能、力量化了的优秀习惯,所以说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源于习惯的培养的。
学校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则是主要的教育实施者。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承诺者,学校特别是教师,都希望通过教育场合输出优秀的教育产品──优秀学生。于是,教育必然出现一个共性问题:怎样教出优秀的学生,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好的习惯注定形成优秀的能力,优秀的能力注定出现优秀的成绩,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优秀学生。这其中,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能力举足轻重。
培养学生的审视习惯,让观察成为一种学习能力。提到“审视”一词,很多人都会想到成年人,想到他们的工作态度,会想到观察能力。如果审视一下“审视”这个词,你会觉得青少年学生恰恰应该养成审视习惯,因为“审视”一词的含义是“仔细看”。有了“仔细看”的习惯,有了审视的习惯,也就有了观察能力。针对学生而言,当观察能力成为学习能力的时候,他的成绩的优秀性是毋庸置疑的。瓦特发明蒸汽机的历史性贡献就源于他优秀的审视习惯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习惯,让思维成为一种学习能力。我们常用“思维缜密”来形容一个人想问题周全、处理问题细致。思维缜密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这是一个人生活、工作的极好素养。既然是好的素养,那就应该让正在学习的青少年养成这种习惯,并形成学习能力,让缜密思维的优秀品质直接为学生成绩的提升服务。家喻户晓的英国培根,就是因为缜密的思维才挂上哲学家的头衔。
培养学生的分析习惯,让理解成为一种学习能力。“分析”与“理解”是一种先后顺序的逻辑关系,要先分析后理解,没有透彻的分析是不会有准确的理解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说要让理解成为一种能力,就必须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习惯。北京人大附中的物理老师李永乐先生就非常注重学生分析习惯的养成,他教过的学生的理解力都非常强。
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让记忆成为一种学习能力。积累很重要,没有积累习惯就不会有记忆力的形成。我们平时说的记忆力好,是自然的、兴趣的、不经意间的,这样的记忆可能有很强的持续性。但当积累的知识信息复杂时,记忆就需要讲求方法和效率了,如果积累的信息多,而且记忆的时间长,这就是记忆力。所以记忆力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不是天生的记忆力好,是勤于积累、科学记忆成就了他的发明之梦。
培养学生的求是习惯,让应用成为一种学习能力。是“求是”而不是“求实”,“求是”就是探求真知,这是所有学习者非常优秀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想要一探理论知识的究竟,就要实践、应用。有很多学生听课后“一听了之”,而也有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喜欢把老师讲过的知识(尤其是方法),通过做几道题来检验正确与否,一旦方法得当、解题成功,他们会兴高采烈的。这就是求是习惯,这就是应用能力。
“观察、思维、理解、记忆和应用”是人的认知规律,其自然和逻辑顺序不可以调整,也不能颠倒,更不能轻其一二或重其二三。作为基础教育的老师们,无论任课教师的学科教学还是班主任管理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要尊重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长期、耐心地培养他们的这些习惯,并能有效地扎扎实实地对其进行训练,观察、思维、理解、记忆和应用就能成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所希望出现的学习成绩的提升就会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