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日子(十二)
1月13日
据说北斋一生搬了九十多个地方,名字也换了很多次,这些都是找寻自己的过程,其实名字不只是符号象征,而是一个人对精神世界的一种定义,也许是某个阶段的,也许是永久的。包括头像,背景……等等。我微信头像很久没换了,原因就是,这个美少年就是代表了寻找美的最高目标。实际上美的存在与否,并不是比较评判的,而是直触人心的真实感受。我想回答托马斯·曼的就是,美就在身边,并不是触不可及,穷追不舍,而是可以触碰到的真实。
———
你发现你的员工在抱怨时,你可以找一个单独的环境,让他无所顾忌地进行抱怨,你所需做的就是认真倾听。只要你能让他在你面前抱怨,你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因为你已经获得了他的信任。
公司的沟通必须具有双向性原则,尤其要重视自下而上的沟通过程。沟通最基础的就是消除员工之间的疑虑,设身处地,从集体和个人的角度出发,寻求二者利益的平衡点,营造公司双赢的氛围。
亨利·福特在其自传中写道:“任何对员工下命令的行为都是很严肃的行为,要认真的对待。管理者选择的话语,表达的方式,甚至说话的语调等诸多的因素都会影响工作的完成。”
授权是管理的一把“金钥匙”。通过授权,老板们既能从制约自己的条件中解脱出来,又在激励员工的管理实践中事半功倍,促成组织效率和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因此,聪明的管理者一定要授权给员工,而不要事必躬亲。
把握好监督和参与的分寸,是管理者进行监督控制的关键。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说:“最成功的管理是让人乐于拼命而无怨无悔,实现这个靠的不是强制,而是信任。”
1月16日
陈雪的小说太苍凉了。像我一个人独自走在大雪纷飞的夜晚,孤独着,孤独着。我突然想起,原来很多感情都是无法长久的,所以我们才希望能地久天长吧。
———
帕斯捷尔纳克更是和茨维塔耶娃能够平等对话的人,而里尔克则是不同的,是充满神性的一种存在,她除了膜拜就是膜拜。所以他们的信,最终以茨维塔耶娃成为连接点,将他们三者的关系建立起来。茨维塔耶娃说给里尔克写信是一种巨大的折磨,让她痛苦,但她依然还在与他通信。可能在帕的面前,她更能呼吸着表达她自己。
没有完整地读过帕的书,只是看过只言片语的句子。书信里,没有让我爱上他,反倒增加了同情。或许是他爱的深沉又长久?爱是不可言说的。今后回继续读他们三人的作品。
茨维塔耶娃不喜欢大海,还把里尔克比作暗夜中的大海,但又对他无法自拔的迷恋着。这似乎不合逻辑,但又很合逻辑。她喜欢山,喜欢山的不同形状,认为它有溪流,有洞穴,有变幻。这两者都是我喜欢的。
————
在看北斋的一本书。喜欢他画的一切动态的东西,佩服他对人物的把握。不知道算不算是大器晚成,中晚年时期才出了很多代表作品,影响世界。
————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无奈的,早晨的时候我还笑帕应该早点退出他们的三角关系,晚上我又开始有些同情他了。但没有人愿意一厢情愿地表达自己的赤诚,还是需要一个回应。但诗人是那么真诚,对感情更是如此。不想勉强,只有歉意。看到里尔克的孤独时光,我想到自己刚来北京的那段日子,但好像很快就过去了。现在反倒觉得自己在工作的时候很孤独,我也不好打扰Z,虽然她是忙碌而孤独的。
继续读交织的火焰,可能昨日的激情已经消退,今晚读这本书感觉没有那么强烈。今天聊起一个女孩,我还是没勇气和她搭讪,可能没有机会再见了。想想有些遗憾,所以我的诗里,署名用了她名字的一个字来纪念。也许会一直用下去。
帕斯捷尔纳克向里尔克引荐茨维塔耶娃,他没有想到他的这个做法,最终会给另外两个人带来人生中的某一种转变。茨维塔耶娃对里尔克爱的更加炽烈,以至于后来帕斯捷尔纳克退出了他们三人的关系之中。他深爱着茨维塔耶娃,甚至视为女神一样的存在。
茨维塔耶娃是个感情奔放的女人,但最初看她的诗歌作品并没有感受到这种强烈,还是看交织的火焰才发觉的。她对里尔克的感情,令人艳羡。我却深爱着茨维塔耶娃,不知道是爱上她的这份热情,还是她的诗歌,我想这时,诗歌是次要的。我喜欢热情似火的女人,大胆又猛烈,虽然会燃尽自己,却迸发出生命之火,绽放出绚烂之花。
我的天,茨维塔耶娃对里尔克赞誉过高,这句“要超越您,则意味着要超越诗……您是未来诗人们一道难以攻克的难题。”对一个人的喜欢,首先源于膜拜,然后是彻底地臣服吧。她这封信,无疑是老年的里尔克内心荒野里的一盏烛火。
有趣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帕斯捷尔纳克介绍里尔克认识茨维塔耶娃,结果二人瞬时感情萌生火花,帕看在眼里,虽妒忌但却有所克制,但他的行为也表达了他的愤怒和无奈,就是之后再也没有给里尔克写信。估计肠子都毁青了。我渐渐明白了当年发生的迅猛之势,为何如此令人崩溃,实际上,一切并非想象中如此。只是有些人还是更在意一些关系发展。这也没有挽回的余地。我更想看看茨维塔耶娃是如何处理她和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的。好像后来她表明,她倾心于里尔克,帕逐渐退出。哎,原本帕是想去找茨维塔耶娃的,最后突然这样子。谁说恋人之间的话一定算数呢?
帕斯捷尔纳克的父亲是一位画家,嗯,许多作家和画家都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也是。有机会多了解一下作家的肖像,应该会很有趣。里尔克不大喜欢“摆出姿势给人画像”,我已经很久没碰过画笔了。秋天之后,几乎没有再动过笔,上次的素描,也令人瞠目结舌。 帕斯捷尔纳克和茨维塔耶娃通信十多年。她俩见过面,但茨维塔耶娃好像没有见过里尔克,帕斯基尔纳克十几岁的时候见过里尔克。貌似后面也只是通信。拭目以待。他们的爱情来了,三角恋也马上开始。
————
桑塔格见到托马斯曼的时候,还是个高中生,见到他,他们谈的问题,无非是她的高中课程和海明威,她说那次见面让她感到羞耻。见偶像谁不羞耻呢。我记得我刚来北京,当时心心念想见到黄磊,结果就去参加鲁豫有约了,当时现在玻璃门前等他,隐隐约约看到三五个人,还有个人抱着孩子,等我真正看清楚的时候,发现抱孩子的那个人是黄磊,那个小孩是多多。当时心里特别难受。我明明是来看他,却看到了他的家人。就有种多余人的感觉。所以基本上只要明星成家了,我就不喜欢了。
魏宁格的性与性格,我发现自己每天都的书,让我特别人格分裂。早上读一些编辑相关的杂志文章,徐志摩全集;下午继续看徐志摩。晚上回来,看了几眼桑塔格传记,吃完饭开始读廖伟棠的诗,接着写了两首(边看边写成了一种习惯);之后读了五十页管理类的书;刚刚又看了会心理学。我还需要看些历史 ...
————
今年会多读一些管理类和心理学类的书,不求多,只求能多在工作中有所用。最近读的一本是《小公司如何长大》,强调了人才对重要性,如何对待员工,如何让员工发挥自己作用,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其中,感情的投入也要到位。有句话说的很对,有才能的人都不好管,好管理的又没有什么大的才能。兼容并包是好的。要看到一些员工的潜质,而不能总用一种标准衡量。管理需要不断的实践才可以摸索出一些合适的方法。打算做一个Excel列表,把读过的书分类整理。可能接触到目录学,想学以致用,但最近手头上的事情拖了很久,而且不在状态,之前打算学习的一些资料都进展很慢。目录学其实更是一种实践性的工程,其实有点像整理术,但又没有这么简单。将来会把书橱里的书也按目录学的方法整理下,但这需要很长的时间。
汤姆·彼得斯曾这样说过:“在统驭和领导中,需要多种品质、成分和技巧的运用,包括指挥、力量、判断、观念和其他多种因素。但要把一项工作做好,不论采取什么措施,激励士气却是无可取代的。”
应对每位员工充满兴趣,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来亲近或疏远员工,需要对公司所有的员工公平对待,对每位员工充满兴趣,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公司中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被他人重视的需要,要了解并满足这种需要,这样做可以更好地推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进展。
批评员工是推动工作的武器,也是小公司老板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行之有效的一种管理方法。而批评的方法将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工作情绪,所以,必须要讲究批评的方式。
尊重人是有原则的,对一个表现出明显缺点的员工,如果一味迁就和让步,那是对这个员工不负责任。这时候,严厉和原则倒是一剂良药。由此可见,善待员工的基础是员工队伍素质的高低。
卡耐基曾经提出:“在员工的智慧充分展示之前,你必须首先赢得那些有开创精神、能力卓越的人,并抓住他们的心。”
一旦金钱对员工不再具有吸引力,想要留住人才的公司老板,就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员工究竟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有时候简单的一句话和真诚关心员工的态度,比任何东西都管用。
————
在读陈雪的小说,每一篇都有一些趣味,当然可能先入为主,最早看了电影蝴蝶,就一直想看看原著小说,发现改动并不大,电影也拍的蛮好。刚刚看到一篇沙之书,是写父亲的。主人公也在尝试理解自己的父亲,支持他,但是发现很难做到。我至今也不明白我的父亲,为什么都到了退休的年纪,还没有放弃工作,是惯性还是对外面的世界还没产生厌倦?我不得而知。他的那个世界和小说里的字的世界没有什么不同。情欲不准确这个词,女人之间可能爱的方式更细腻一些,可能侧重感情,感觉,而不只是物质层面的东西。虽然不够实际,但却是人心最需要的养分。
1月19日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种,这就需要老板根据具体的当事人和事件进行选择。比如,性格内向的人对别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可以采用以鼓励为主、委婉的批评方式;对于生性固执或自我感觉良好的员工,可以直白地告诉他犯了什么错误,以期对他有所警醒。另外,对于严重的错误,要采取正式的、公开的批评方式;对于轻微的错误,则可以私下里点到为止。
员工身上最宝贵的莫过于员工的自尊心和责任心,在管理中,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批评员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员工的自尊心的保护,不能让批评过了头;在斥责员工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分寸,利用员工的这种心理可以让批评和斥责达到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积极性。
松下公司在处理员工关系方面总结出三大法宝:一是拍肩膀,二是送红包,三是请吃饭。
————
17岁的王云五用按揭的方式买了一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三年后付清书款时,他已经把大百科全书通读一遍了。
1921年9月,王云五上任商务编译所副所长,旋任所长,就任后以“教育普及”、“学术独立”为方针,组织编译了一批介绍中外古籍名著的丛书,颇受社会重视。
时在1922年,他35岁。王云五初入商务即显示了其魄力和判断力。他大刀阔斧改组编译所,一是调整和扩大了编译所的机构,按照新科学的学科门类分设各部,延聘专家主持各部。他所引进的人才大多是新近从国外留学归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如留美归来的任鸿隽为理化部长、竺可桢为史地部长、周鲠生为法制经济部部长、陶孟和为总编辑部编译、朱经农为哲学教育部部长,又聘胡明复、胡刚复、秉志、杨杏佛等为馆外特约编辑;二是创编各科丛书,为他日编印《万有文库》做准备。首先出版了百科小丛书,其后又出版了国学、师范、自然科学、医学、体育、农学、商学、史地等小丛书。1929年开始出版的《万有文库》就是在此基础上汇编而成的;三是将编译所附设的英文函授科扩充。
西南联大虽然在1937年9月刚刚成立,在八年抗战期间环境极为艰苦,但是由于名师荟萃,学风民主,因而成为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杨振宁甚至认为它可以算是世界一流的大学。在联大毕业的学生中,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等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在文、史、哲等社会科学领域也名家辈出,许渊冲先生就是其中之一。1939年,他在联大读一年级的时候,就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译成英文,发表在《文学翻译报》上,这是他最早的译作。
王云五主持台湾商务印书馆将近十六年,这是他一生出版事业中另一个辉煌时期,也是他个人著述最为高产的时期。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过去多有总结,其中比较重要的专著有:《岫庐八十自述》(1967年)、《商务印书馆与新教育年谱》(1973年)、《岫庐最后十年自述》(1977年)。这些专著内容涉及学术、文化、教育、出版以及社会政治等方方面面。
王云五一直主张:出版家能够推进与否,必须视其有无创造性的出版物。因此,重印旧版书一年多后,王云五决定提前筹划新出版物。除《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等工具书外,王云五策划的新书以丛书为最多,著名的丛书有《人人文库》 《各科研究小丛书》 《古籍今注今译》 《新科学文库》等。《人人文库》从1966年7月迄1990年6月止,共出版二十四年,出书逾2000种,多达2440余册,读者颇得实惠,因此风行一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文库对促进学术、普及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王云五又主持编印了多套丛书,其中《大学丛书》和《丛书集成》影响尤大。《大学丛书》是商务为大学编印的教材,由他拟定编印计划,请蔡元培领衔,邀请国内各大学及学术团体代表54人组成编委会,自1932年开始出版,前后共出版了300余种。这套教材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卓有贡献。《丛书集成》是中国古籍丛书,被称为“丛书的丛书”,选定宋、元、明、清著名丛书一百部编辑而成。本丛书的选目、编目、撰述、校订等工作都由他亲自主持,最后由张元济复审。这部丛书共有图书4100种。
1月20日
预警、预判能力,人是很容易习惯于一种状态。永远不要去想我们怎样才能避免事件发生,而是主动迎接不同程度的困难,要有所准备。
公司要想成功,就必须创新,要创新,就必须允许员工失败。
领导与引导的工作氛围是截然不同的,在领导的工作氛围里工作,员工的积极性无疑会受到命令的成分制约;在引导的工作氛围里工作,员工起码可以抛开很多制约因素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力。
目标的设定应当像树上的苹果,站在地上摘不到,只有跳起来才能摘得到,这样才能发挥激励员工的效果。
氛围的建设的确是难度很高的一项工程,不要简单理解为“主管请员工吃吃饭,员工主动与主管拉拉关系”。它需要主管与员工之间建立在自然诚信的基础上,这就需要一个足够的时间过程,并经过不断磨炼才能创造出来。
具体的团队奖励形式归纳为三类:一类将员工在工作中节约的成本乘以一定的百分比,奖励给员工所在团队;另一类是以分享利润为基础的分红奖励。第三类是在工资总额中拿出一部分设定为奖励基金,根据团队目标的完成情况设定考核和评选标准进行奖励。
加薪应向公司关注的重点、关键岗位倾斜,引导员工行为向公司期望的方向努力。同时,通过向重点岗位倾斜,公司才能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公司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每次看到老编辑关于出版经验和图书分享,不禁感叹人生命之短促,工作时间之有限,很多都是不得已退休年龄到了,要离开这个岗位。编辑这个行业最大的魅力就在于,需要时间培养出一种深刻的感情,能够日久弥新。
“适当的距离是一条安全线”,这是办公室里不变的游戏规则。
预防危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没有危机意识就会面临“杀机”,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就会迎来“生机”。
————
续读黑塞,读到第四本《流浪者之歌》。黑塞说:“把文学解释为告白,无疑的,这个解释非常褊狭,但也只有这样解释。”又说,一般而言,艺术是作家使自我的可能性作充分的发挥和燃烧,在所有分化、分裂的范围内,毫无保留地表白出来。
————
读陈雪的小说,难以名状的喜欢。这篇《带我去远方》也是。可能还是少女心爆棚,死心不改。今日虚构了一个俗套的小说,只是一个开始。最近傍晚的天空美到令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