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笔记173】美国景观大师丹·克雷的设计哲学 2024-05-23 09:53:45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在介绍景观大师丹·克雷的设计哲学之前,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在做景观设计的时候,脑子里有一套逻辑吗?还是说随心所欲地把种子撒在风中。前言这个问题小蚂哥在工作了5、6年后才慢慢找到了答案。所谓一瞬间的灵感是建立在你不断积累,从而形成自己设计逻辑的基础上的。而每个人的设计逻辑又因为教育背景,工作环境,社会时代的变动有所不同。以上的答案是我在工作之初无法体会的,当初总觉得买些设计杂志,收集些设计资料就可以将方案“拼凑”出来,经过了几次中标我甚至一度以为这样的拼凑设计就是我的财富密码。直到我职业生涯碰壁后,开始静下心来阅读景观史,并看到了丹·克雷的作品。米勒花园初看他的作品。其实并不出挑,在今天以视觉刺激为导向的大背景下,丹·克雷的作品似乎显得比较平淡。(高情商的表达是简洁和静谧)但作为第一代景观设计师,丹·克雷活跃在上世纪50-80年代,他不仅收获了哈佛的终身成就奖,还推动了整个现代景观的发展,是一位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深度了解过丹·克雷的作品和他的设计经历之后,我认定他有一套完整的设计哲学。这套逻辑对于我们今天的设计也有指导作用。这篇文章不会给你摆结论,我会试图用合理的逻辑推导丹·克雷的设计哲学。丹·克雷的设计哲学丹·克雷20岁的时候就试图外出谋生,当时的美国是1932年正在经历经济危机后的大萧条,能为一个毛头小伙提供的工作机会几乎为零,克雷投了几十份简历都石沉大海。但沃伦·马宁(Warren Henry Manning 1860~1938)给高中毕业的丹·克雷提供一份没有工资的学徒职位。沃伦·马宁是当时全美国最优秀的园艺专家之一。妥妥的是克雷的引路人,据说马宁经常带着克雷穿梭在各个苗圃,无形间传授了各种植物知识,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使得克雷对于景观行业有了浓厚的兴趣。图片为网络配图但作为ASLA创始人的马宁甚至当时以奥姆斯特德为代表的自然风景园的设计变成了一套因循守旧的枷锁,他觉得景观不应该只有这一种答案。所以马宁告诫克雷不要参加ASLA,也不要去哈佛,这些地方只能禁锢设计师的思想,所以克雷之后听从了马宁的建议加入了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在AIA克雷不仅结识了大量的现代建筑师,也让他不断地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思考景观的可能性。路易斯·康&沙里宁、贝聿铭当时的建筑界正在进行现代建筑的革命,大量的建筑师通过现代艺术吸取养分,做出了简洁、理性的现代作品。比如我们熟悉的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馆。萨伏伊别墅巴塞罗那馆这两件作品也是蚂蚁景观的老朋友了,提到现代景观就得出来走两步,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现代景观受现代建筑的影响至深。不过现代建筑这条线我们先按下不表,回过头继续说克雷,他感觉建筑无论是现代的还是古典的都似乎有一套背后的逻辑在起作用。其实他的感觉没有错,这个背后的逻辑就是“理性主义”。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文明在其历史进程中一直有一条理性主义的主线, 它的主旨用黑格尔的话讲就是“ 扬弃”,使历史的东西得以批判地继承、否定地发展,既传承又超越。自我否定与自我超越不单是社会发展的潮流,更是一种文明的自觉。黑格尔·德“扬弃”一词本来是哲学词汇,意指任何事物都有好的和坏的一面,事物的发展就是要继承好的,放弃坏的。在古希腊神话中经常有弑父情节,宙斯为了生存杀死了想吃掉自己的父亲(泰坦),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最后自插双眼。这些看似荒诞的情节背后就是一种扬弃,儿子继承的父辈的优点,又把父辈的守旧踹进坟墓。尽管现代建筑与现代景观园林的形式与古典形式有着极大的区别,但归根结底它们并没有离开“ 扬弃”的发展路数。每一种伟大的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既与它的历史形式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是对前一种历史形式的否定。丹·克雷之前只在图片和书籍上看过欧洲古典园林。在真正亲眼看到欧洲古典园林之前,他是一个坚定的现代主义的拥护者,反对一切古典园林,之后的一个契机,二战之后他作为设计师修建纽伦堡正义宫(用来审判战犯),让丹·克雷真正第一次踏入了欧洲古典园林的圣殿。借着这次公费考察的机会,丹·克雷深度体验了欧洲那些伟大的园林,当他真正把自己置身其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以前说古典园林一无是处错的有多么离谱。当丹·克雷亲眼看到那些辉煌的宫殿,笔直的林荫道,壮丽的轴线,他真正理解了欧洲古典园林的意义。他决定使用古典园林当中的一些元素来设计和构建现代景观。这是个伟大的决定,事物的发展需要扬弃,一味的排斥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所以丹·克雷摒弃了古典园林当中常见的对称、模纹花坛和造型树木。(这些属于皇权的象征,应该和皇权的覆灭一起埋进历史);但他却继承了古典园林中庄重严整的气质,规则的布局,还有大草地、平台、林道和绿篱(这些都是可以组合的绝佳的景观元素)。丹·克雷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这些元素我们自己思考一下,丹·克雷看中的真的就是这些具象的元素吗?对丹·克雷而言,设计的过程就是 “ 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他称自己喜欢爱默生关于结果的格言 “ 如果你直接寻求美你只能得到一堆废品,但如果你寻求真实则反倒有可能得到美。这也是为什么所有过去伟大的事物都是从解决难题那儿得来的” 。这意味着在丹·克雷心目中,景观园林的设计首先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而美是其后的必然结果。所以与其说是丹·克雷喜欢某个古典园林的元素,不如说他看到了这些元素背后的理性。通过求“ 理”来求“ 美”的方式在西方可谓源远流长。早在西元前六世纪(约公元前580年一公元前540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便把“ 数”看成一种先于一切而独立存在的东西, 认为“ 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中的一切现象。毕达哥拉斯定理就是我们熟悉的勾股定理。例如他们发现声音的质的差别都是由发音体的数量的差别引起的, 因此音乐的基本原则在于数的关系。毕达哥拉斯学派还进一步把这一原则推广到建筑 、 雕刻等其他艺术领域 , 探求什么样的数比例才会产生美的效果, 他们认为美实质上就是某种数量关系的和谐。这些比例产生的美,有时来自于自然,而数只是用来应征这些形体的完美,比如我们看到希腊的爱奥尼柱式。爱奥尼柱式上方的螺旋曲线来自于大自然界生物的形态,这条在美学上近似完美的曲线在数学上被称为“斐波那契曲线”,也称为黄金螺旋线。这种用“数”来应征“理”不仅存在古代社会,它也透过各种形式影响到了现代。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非常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的艺术创作,很多艺术大师都曾经将数量关系作为指导他们创作的原则。1913年, 这方面的实践有了关键性的突破, 荷兰人蒙德里安画出了第一幅没有材料内容的作品,由竖直线条和水平线条构成的大小不一的平面区间。这幅作品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因为它需要的并非技巧上的创新和突破,而是观念上的革命。这种色块单独看没有任何意义,但被黑色线条框定了之后便产生了整体美感。这便是早期的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出现在20世纪59年代,是从语言学发展而来的,内容注意对结构的分析,强调对整体的掌握。建筑界的结构主义大约也出现在20世纪的50~60年代。在建筑学中,是指建筑整体在设计时所遵循的某种“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是概念,规律,排列方式等。结构主义认为整体的重要性要高于部分,部分在整体语境之外是不具有含义的,无法理解的。系统中的各部分是相互关联的,所有部分都是共同存在的,共同发生的。这个很好理解一栋房子的每个部件只有以一种合理的方式结合时才具有房子的功能。在丹·克雷的作品中, 显然在运用结构主义追寻空间的理性,孤立的景观元素只有参与到结构中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时,才具有景观价值。因此,景观设计的关键不是植物的分类和栽培技术,而是这些景观元素在构成整体时所遵循的某种 “ 结构语法”。就像我们学语言的时候,要有构成句子的语法一样。而这种语法对于丹·克雷而言,简直就是近在眼前。现代建筑就是克雷设计景观空间的“结构语法”。现代建筑借鉴立体主义,实现了空间的“透明性”。以密斯的巴塞罗那馆为例,巴塞罗那馆的屋面悬挑高达 3m,深远的悬挑模糊了内外空间的界限,使得悬挑下的空间归属含混不定,而室内由于利用框架结构,墙体和天花完全分离,形成了内部空间的多重解读。如果我们摒弃建筑材料,装饰,工程技术等,只看现代建筑的构图,你会发现和古典建筑规则对称不同,现代建筑是一种不对称的构图均衡。范斯沃斯住宅不对称布局是现代设计理念的一个重要特征。设计不再是单纯追求对称性而在乎一种和谐的平衡。格罗皮乌斯在申明包豪斯新观念时说到:“房屋各部分的对称关系,以及它们都指向一条中轴线的做法,正在被一种新的平衡所取代。一种不对称但却富有节奏感的平衡……”建筑设计中,结构体系与围护体系的分离,是指打破结构和功能上的重合对位关系,使空间形成的解放成为可能。柱子承担了结构作用,而使墙体解放出来,自由布置,塑造了连续流动的空间,这在密斯学派叫做“皮与骨”的分离。到此丹·克雷已经有了构成空间的“语法”,也有了形成空间的“元素”。剩下的就是把这些组合起来。丹·克雷将古典园林中的元素提炼为:空地·边界·林荫道·果园空地:在房屋旁开辟出一个集中性的空间,既从属于建筑,又用树阵独立围合。边界:不连续的植物墙体形成了流动的边界,可以说是隔而不断。林荫道:在法国花园中,林荫道作为散步的场所,同时也引导视线的延伸。林荫道一般终止于雕塑或凉亭等实物或视线延伸到无尽的远处直至地平线。果园:树阵种植形式,用于分割空间,形成林下场所。乔木的视线分枝点在视平线之上,它们在人眼视高上呈柱状形态。并且,它们在平面上精确定位于全园的基准网格体系中,形成了列柱或柱廊大厅的肃穆气氛,实现通透,也起到了空间的边界划分作用。绿篱的平面位置和长度一般不出现在基准网格位上,它们在乔木的空隙中穿梭游动。高篱隔断空间而矮篱定位边界。我们以米勒花园为例,在现代建筑设计的领域中,网格是一种象征手法,是延续建筑结构和形式的设计手段。丹·克雷的设计中,有一套完整的基准网格(matrix)体系:从室内和室外的数值上它们是以整数倍扩大的,并且景观和建筑的网格位置对位。所以这种空间是把室内空间很自然的引导至更大尺度的室外空间。沙里宁和罗奇在建筑中所营造的“ 开放和连续的空间感”延伸到 室外通过在环境中营造一种与建筑室内空间相似的序列感,使室 内、室外浑然一体室外优美的景色可以毫无阻碍地渗透到室内,而建筑也成为总体序列中的一份子,并不凌驾于环境之上。在七叶树林荫道和建筑入口的结合点上,由建筑端延展出一道玻璃景墙。也是按照建筑的网格来构成空间的。丹·克雷用这种方法可以轻松做出各种建筑周边的景观环境。所以有人用一句话总结的非常到位,丹·克雷这部分的花园可以称作:建筑外的自然,自然中的建筑。这种以建筑为空间主角的设计在我们今天也非常常见。扎哈事务所&A-LAB挪威奥斯陆地铁站望京soho但这种设计方法只是解决了离建筑较近,受建筑影响较大的空间,像米勒花园这种长方矩形应该怎么处理呢?我们依然可以从结构主义理解,建筑和自然之间需要变化细腻的过渡空间。丹·克雷的景观空间通常是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完美过渡:建筑——规则式花园——自然式公园——自然环境其中建筑环境的控制力不断衰减,最终过渡到自然环境中,所以在古典园林中大轴线上需要有不同的建筑加以强化。古典主义的轴线设计方法,是严整和单一的。唯一轴线的单调性和趋于对称性的构图,使景观成为了一个个静态的画面所连缀的序列,现代主义景观是抵制这种中心轴线束缚的。米勒花园的以米勒别墅为主体向外延展,建筑的控制力在大草坪后完全减退,这样建筑和自然就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丹·克雷没有简单否定古典主义语言,而是将之加以新的阐述,使作品在明快,活泼的特点下又具有严谨的结构和肃穆的气氛。到此就是丹·克雷的设计哲学。著名建筑师理查德 · 迈耶称凯利是“不多的理解景观必须有某种秩序的景观设计师之一。对凯利而言,他知道在组织景观的时候并不仅仅是将种子洒在风中那么简单” 。如果我们把上面的逻辑总结一下,这就是丹·克雷的设计手法我们下面纵览他的著名项目来印证丹·克雷的设计手法。重要作品1985达拉斯银行喷泉广场在达拉斯喷泉广场设计中,地面铺装是 5m 见方的网格,在所有网格交叉点上一共种植了 200 多棵落羽杉。落羽杉是古老的“孑遗植物”,耐低温、耐盐碱、耐水淹。选择落羽杉还有 4 个原因:一是落羽杉是当地乡土植物,抗逆性强。二是落羽杉有助于反映达拉斯四季环境变化。三是落羽杉的针状叶不会像阔叶树那样落叶后覆盖在水池表面。四是落羽杉高度与周围建筑相适应,同时考虑了建筑采光问题。1947Jefferson NationalExpansionMemorial1962芝加哥艺术协会南花园1968美国空军基地1969加州奥克兰博物馆1983Dallas Museum of Art1988Kiley Garden国家银行屋顶花园1988尼尔森·阿特金斯雕塑花园1996Kusko Residence1998Agnes R. Katz Plaza广场有个个绰号"眼球公园",创造了三对像人眼一样雕刻的大花岗岩长凳。公园的中心是一个25英尺高的青铜喷泉,当时艺术家在美国最大的户外雕塑。克雷说:"广场的设计是为了让雕塑成为主要特征。喷泉的连体梯田锥体喷出两个级联的柱子,暗指城市的丘陵地形和邻近的阿莱格尼河。1998 Patterns (du Pont Residence)总结设计师需要一套逻辑来指导设计吗?这个问题相信你看完这篇文章会有自己的答案,对于小蚂哥而言,丹·克雷并不在追寻美本身,而是追求理性和真实,美和其他溢美之词都是这个过程的副产品。而他追寻理性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套严密的设计哲学。我们在半个多世纪后再次回望丹·克雷,似乎他从没有把自己的作品当做杰作,即便是令他名声大噪的米勒花园也一直到建好之后的40多年才被人所熟知。在我的印象中,他就是一个在他乡间的小屋中埋头画着设计图纸的普通设计师。但他留下的绝对不仅是优美宜人的环境,他的思想,他的设计哲学才是给这个世界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好了,这期就到这里吧,我是小蚂哥,一个热爱景观的人,蚂蚁景观,以小见大,我们下期见吧~文章参考了论文:丹·凯利园林设计中的古典性与现代性_郭巍 赞 (0) 相关推荐 现代'空中花园'如何设计? 来源:庭院设计(ID:tingyuansj) 本文已获得授权 MVRDV一直致力于 在项目中探索屋顶设计的方法, 探索未开发的空间资源, 而近期更是推出了一份<屋顶景观设计指南>, 其中包 ... 杭州 苏州考察 | 新锐地产 大师建筑 古典园林深度参访【环球观筑】 编辑团队:专注于全球最美设计之旅 杭州,设计趋势的城市代表 苏州,理想家园的城市典型 本期行程我们将去杭州和苏州 从建筑美学角度出发 感受苏杭建筑住宅与古典园林的美学碰撞! | 行程亮点 | ▽ ... 他用一个花园联结了现代景观与古典园林——(米勒花园)丹·克雷【NO.82】 这是米勒花园的游览视频,有兴趣同学可以看看,油管搬运的 大家好,上期的景观总表给力吧~下面小蚂哥会着力介绍节点式的景观师,让大家轻轻松松搞定所有景观大师~ 今天的故事要从几年前的俞孔坚老师给大家的做方 ... 【景观笔记】建筑景观理论的降维打击——“宇源建筑”诞生记(上) 本期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其余均为作者自绘,侵删,转载请注明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好久没有写景观笔记了,不是小蚂哥不愿意写,是看的人实在是太少,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还请转发分享,让更多人看到小蚂哥的努力~ ... 【景观笔记 168】灯管狂魔——极简主义大师Dan Flavin丹·弗莱文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接着给大家讲艺术. 极简主义是一个小蚂哥在上学时就很喜欢的流派,极简不仅体现在产品上,在生活上,思想上我们也都能轻松找到极简主义影响过的痕迹.为了弄清楚极简主义到底是怎么来的, ... 【景观笔记114】英国景观大师克里斯托弗・唐纳德的设计心得 正文共:3757 字 34 图,预计阅读时间: 10 分钟 通过这篇文章你能了解: 1.为啥一个生在加拿大人,在美国呆了几十年的人是英国景观设计师? 2.唐纳德一生最大的贡献是? 3.唐纳德的设计心得 ... 【景观笔记 117】极简主义大师Carl Andre卡尔·安德烈和他的叠叠乐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蚂蚁景观从今年开始会以一个更大的视角看待景观和艺术,除了关注景观,我们还会把视野投向更广阔的艺术领域,让大家用更艺术的视野看待世界.这期我们就来聊聊极简主义的代表艺术家卡尔·安德烈 ... 【景观笔记119】欧洲文明的起点——克里特文明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今年的我准备拓展<景观笔记>的边界,以一个更大的视角看待世界.通过这篇文章你将了解: 1.神话中迷宫是否真实的存在 2.距今4800年的文明是什么样的 3.他们对于美的 ... 【景观笔记123】一个愈合的伤口——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美国越战纪念碑 本篇文章部分内容来自维基百科和https://www.vvmf.org/越战纪念碑基金官网 正面历史才能抚平创伤--小蚂哥2020.7.22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上次给大家介绍了爱尔兰国家战争纪念公园 ... 【景观笔记125】走进战场——Korean War Veterans Memorial美国朝鲜战争纪念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我们继续纪念性景观的梳理.想看古典园林的同学再等等哈,小蚂哥准备按照景观系列来梳理,我们先来盘点纪念性景观. 有很多小伙伴有疑问,为什么小蚂哥突然对纪念性景观这 ... 【景观笔记149】美国未来的景观长什么样子?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如果你因为标题点进来想看看酷炫的景观黑科技,很可能要失望了,这期我不会去想象美国未来的景观长什么样子,但会从美国的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给你分析美国人喜欢的景观是什么,为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