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读了100多本书,最爱这30本!

🍉点叔说🍺

2021年的年初,你立读书的flag了吗?

阅读应当是一件如同刷牙、洗脸般的事情,睡前、地铁、周末,能读几页便是几页,不抱目的,日积月累,一年也是好些本了。

新的一年读什么书呢?今天点叔邀请了朋友“魏小河流域”,他每年都会阅读100 本的书籍,是个资深读书人,让他来为我们推荐2020年读过的最喜欢top30书籍,好几本也都是我的心头爱,期待可以给你今年的书单一些灵感。

点叔选了盘尼西林的《say it again》,搭配音乐再阅读吧~

再谈记忆 Say it again 盘尼西林乐队 - 与世界温暖相拥 Embrace the world

第 2082 篇好文
来源 | 魏小河流域(ID:weixiaohedehe)
推荐 | 十点书店
拖了很久,2020年的读书总结终于来了。
在之前的帖子里,大概有说到,2020年的阅读量,和去年、前年,都差不多,大概100多本,但不会超过150本。
从今年开始,我会更具体的来记录一下阅读情况,这样到年底,就会更清晰了。好几年没怎么认真记录,确实有点懵懵的。
因为好书太多,而且我又不是杂志媒体,必须要取十本的定额,所以今年的总结,仍然选了30本。
其中绝大部分,都在过去的一年中,写过文章或评论,相信大家也会很熟悉。
好了,下面就进入正式的书单吧。

✨1.《云游》托卡尔丘克 
一月份,去了一趟日本。一路读《云游》。车站、飞机、海边、地铁、餐馆,这本书确实跟着我云游了一番。
我很喜欢这本书,但它很难被归类。
它写的是旅行,但又不只是旅行。
它是小说,但又混杂了非虚构文本。它驳杂。自由。轻盈。神秘。没有一以贯之的情节,没有主要的人物,没有高潮,也谈不上结局。
然而,它包含一切,令人着迷。
✨2.《怪诞故事集》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又一本托卡尔丘克。我很喜欢她的叙述。
那种轻盈、古老,同时迷雾重重的故事,总是将我带离真实世界,进入一种催眠状态。
在那里,你可以看见一切,但当你醒来,一切又从眼前消失。
很显然,我们在阅读这些小说时,需要不断开索自己的想象力和洞察。
也许,你会迎面碰上一个红色苹果。
也许,你什么也没有遇见,但你知道,你看世界的眼光,已经有所不同。
✨3.《失明症漫记》若泽·萨拉马戈
二月份宅在家中一整月,没有出过小区大门。
重读了《失明症漫记》,萨拉马戈的代表作。
一本关于瘟疫,关于末日景象,关于人性的善与恶的小说。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突然瞎了,会发生什么?
萨拉马戈以杰出的想象力和洞察,描绘了一副一片废土的世界,人们的挣扎和绝望。
关于人,作者说道,“我们是这样的混合物,一半是冷漠无情,一半是卑鄙恶劣”。
✨4.《移民》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这是一本小说集。作者是德国作家温弗里德·塞巴尔德。《移民》是他的成名作,包括四个短篇小说。
每一篇小说都是以追忆的方式展开,但“我”并不是主角,反而更像一个侦探,去访问、拼凑出关于这几个人物的一生。
另外,这本书的文字密度极大,它并不重情节,而是营造了一种叙事空间,一种不疾不徐的,充满耐心,植物性的文字感觉。
主题上,这几篇小说写得都是犹太移民。他们的一生,普通,却总有一个谜团,始终未能解开。
✨5.《穿越非洲两百年》郭建龙
大体上,我们对非洲的印象,要么是乱,要么就是穷。
但是它为什么会乱?又有多乱?一直乱吗?所有国家都乱吗?
我们知道的少之又少,很多时候,都只是一个刻板印象。
我们总是把非洲当作一个整体来评价,但非洲有50多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国家的状况都不同,甚至有很多国家,我们听都没有听说过。
而这本书,是一座桥梁,让我们可以真正了解非洲的过往,了解到一个更立体、真实的非洲。
✨6.《银河系边缘的小失常》埃特加·凯雷特
这是以色列小说家埃特加·凯雷特创作的全新短篇小说集。
就像我之前说过的那样,看埃德加·凯雷特的小说就像吃跳跳糖,它们噼里啪啦的接连不断的给你刺激。
他善于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重新组装,把它们变成奇怪的样子,在使你惊奇的同时,也提示着某些现代病。
✨7.《建筑的故事》[英] 帕特里克·狄龙
作为一个外行,我们当然不企图成为一个建筑师,但是作为一种艺术,懂得观看建筑,一定是一个必备的技能。
要不然,出去旅行,都会少了很多乐趣。
这本书最妙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介绍了建筑的基本构成,各个时期建筑风格的样式,还有大量的手绘图片,可以细致且高效的了解建筑。
作为了解建筑这种艺术的入门书,实在是太好不过了。
✨8.《春山》何大草

这是一本关于王维的小说。小说不厚,大概八万字。
写得是王维生命中的最后一年。整部小说没有什么情节,却看得人很舒心。
叙述有一种淡淡地幽默,以及一种疏淡的美。作者的语言很迷人,大量的短句,下笔极为简省。
句子和句子之间,好像有微风。
这本书读下来费不了多少时间,当然,也得不到什么微言大义,只是,可以从迷雾中认出一个王维,以及发现这迷雾的美。
✨9.《时间龙》林耀德

《时间龙》是台湾作家林耀德的最后一部小说,第一次在大陆出版。
这是一部科幻小说,关于权力、欲望、暴力、政治。同时,它也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小说。
对我来说,这本书最令人着迷的,不是主线故事,而是一些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部分:想象力,气氛,画面和语言。
读这本书,不能抱有读科幻小说的期待,反而常能有意想不到惊喜。
✨10.《走出唯一真理观》陈嘉映

我推荐过很多次陈嘉映的《何为良好生活》。非常喜欢陈嘉映老师。
他说理,但是没有学究气,甚至没有专业习气。
这本书不算专著,是陈嘉映近几年接受采访、对谈、演讲,所作文章的集子。
书中谈到了很多我一直在思考,并感到困惑的话题,比如:在多元文化的当下,如何面对相对主义?
在平民文化的时代中,有没有可能做一个卓越的人?在多媒体兴起的时刻,该如何面对文字系统的溃败?
这本书当然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困惑,但给了我不少启发和信心。
✨11.《猴杯》张贵兴
《猴杯》是马华文学作家张贵兴的代表作。
首次在大陆出版。
打开这本书,很难不被它迷住。
它带来了大量的异质经验,那些无处不在的野生动物——犀鸟、大蜥蜴、猴子、红毛猩猩、狐狸、蛇——盘踞在小说的各个角落,伺机而动。
《猴杯》是拒绝归纳的。
张贵兴以繁复绮丽、汁液四溅的文字,讲述了婆罗洲华人与达雅克人之间长达百年的家族恩怨。虽切入多重历史事实,却又缥缈如神话。
个中滋味,你只能自己去体会。
✨12.《失落的卫星》刘子超
在三百多页里的旅途中,我跟随刘子超的叙述,深入中亚腹地,去往遥远的帕米尔高原,去往荒芜衰败的咸海,去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流放地——塞米伊。
我迷失于一座城和另一座城之间,能牢牢抓住的,只有刘子超的文字。
在这些文字里,我进入一个又一个国家,认识一个又一个陌生人,和他们一起上路,然后分别。
毫无疑问,阅读这本书是幸福的,但同时也伴随折磨。
折磨我的是一种被阅读勾起的意愿,是数不清的燃起又熄灭的念头,或者说,是对自己凝滞生活的不满。
它并不是旅行参考指南,它不提供任何攻略,它令人着迷的是它本身。
✨13.《把自己作为方法》项飚、吴琦

没有人不喜欢项飚。
作为知名的人类学家,项飚几乎没有一丁点学究气,甚至连学院气都没有,一脸好奇,诚恳,完全没有被任何话语体系收服。
这样的人你很难不喜欢。
在这本书中,项飚与吴琦谈到了许多话题,比如对80年代的反思,对年轻人的无意义感,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阶层之间的流动,学术共同体等一系列问题的讨论。
其中有项飚一以贯之的方法论,重视生活本身,而不是增殖的话语体系。
✨14.《荒野集》[美] 洛克威尔·肯特
这是一本荒野生活日记。
1918年,肯特和他9岁的儿子去到阿拉斯加复活湾狐狸岛上生活。
他们一共在岛上生活了七个月,度过了一整个秋天和冬天。
今年是这本书出版的100周年,也是这本书第一次以中文的形式出现。
这是一本很适合在睡前阅读的书。
它不需要太多的思考,也没有激烈的情节。
这里记录的,只是肯特和儿子,以及岛上唯一的邻居——奥尔森爷爷的日常生活。
这里的生活与世隔绝,却也更能体会到时间、自我和生活的意义。
✨15.《回归故里》迪迪埃·埃里蓬

这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社会学著作。作者迪迪埃·埃里蓬出生于1953年,是一位哲学家、社会学家、思想史家,同时也是一名同性恋,一名工人的儿子。
他在《回归故里》中写道:「对我来说,讲述性取向带来的羞耻比讲述社会阶级带来的羞耻要容易。」
在书中,他坦诚的叙述自己逐渐挣脱这一切的过程,并开始理解父母的生活。
他发现,学校教育、社会规则,所有的一切都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无辜。
这个世界对于平民阶层的暴力,比我们以为的要更为巨大。
阶级从来都不曾消失,在我们的生活细节中,有时候会体现得尤为残忍。
✨16.《正常人》萨莉·鲁尼
这是萨莉·鲁尼的第二部长篇,出版于2018年,当时她27岁。
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坠入深海。很深的深海。有时候我会感到呼吸困难。
有时候,我又会觉得自己是一只水母,沉浸在深海之中。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
它是关于我们这一点年轻人共同的困境和心事,关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改变,关于成长和爱。
✨17.《使女的故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这是阿特伍德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
全书由第一人称叙述,从头至尾,都是女主人公的独白。
我喜欢这种有限视角。
我们从第一个字开始,就只能看见基列国的一小部分,甚至只是大主教的家里的一小部分——主人公的房间。
我很喜欢作者低低地,散漫的,充满雾气的口吻。
正是这些属于诗的部分,让小说从情节中完全解放出来。
✨18.《证言》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这本书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时隔多年之后对《使女的故事》的续写,出版之后,即获得了布克奖。
在这本书里,玛格丽特融合了更多类型小说的技巧,它就像一个精美的积木,我们会看到悬疑小说、冒险小说、公路小说、权谋小说等诸多类型的融合。读起来爽感十足。
✨19.《漫长的星期六》乔治·斯坦纳

这本书的内容由很多次对话构成,但每一章的主题都如此清晰,没有冗长的语言泥沼,简洁同时丰富。
乔治·斯坦纳在对话中展现的睿智和坦诚,让人相见恨晚。
我是读完这本书,才知道乔治·斯坦纳已经于今年2月份去世了。
这使我突然有了一种难以描述的感觉,我刚刚开始阅读他,而他就已经离开。
但所有的作品都有这样一种能力,它可以超越时间,超越物理的限制。
接下来,我仍然可以阅读乔治·斯坦纳,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后,第一次认识他。
✨20.《夜晚的潜水艇》陈春成

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9个故事。
凡是读过这本书的人,一定会赞叹陈春成的文字好。
确实是好,他没有翻译腔,清丽、自然,有中文独特的美感,不急不缓,娓娓道来。
这里的九篇故事,和很多我们常常读到的小说不一样,不注重情节,没有世俗性,反而很多时候像散文一样。
有时候读着读着,小说就飞了起来,但这飞不是漫威式的,也不是西方的魔幻,而是一种仙气,一种雾霭。
似乎是在现代世界里,长出一株古代的大树,坐在树下,有风,有意。
总得来说,读陈春成是件很享受的事,他的作品里有来自中国古代传奇的氛围,也有博尔赫斯式的玄想。
✨21.《仙症》郑执

郑执的书,我之前读过一本《生吞》,喜欢得不得了,通宵看完,久久不能平静。
回头来看这篇小说,我们会发现,他和班宇的很多小说颇有相似之处,他们写的都是时代的灰。
只不过班宇一而再再而三不断描摹的是「下岗」这一阴云下的人与事,而在郑执这里,各有各的隐疾。
就整本书来说,我也很喜欢郑执的语言。或许是「东北天赋」,郑执的对话写得尤其顺畅,语言很有节奏感和现场感。
同时,在很多篇目里,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浓浓地生活气和幽默感。
✨22.《司马迁的记忆之野》刘勃
听名字,以为这是司马迁的传记,但看下去,会发现此书并不是以司马迁的人生轨迹为线索,而是以司马迁为切入点,带我们进入一个可知可感的汉武帝时代。
关于汉武帝,关于司马迁,关于西汉,有数不清的专著、文献,但刘勃的这本书,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更加可以亲近。
整本书小巧、轻盈,很多东西是点到为止,但点到哪里,正是刘勃的选择。
或许,读完这本书,会让你对那个时代产生更大的兴趣,而翻开更多的书。
✨23.《朱鹮的遗言》[日]小林照幸
这本书写的是朱鹮在日本灭绝的故事。
阅读的过程中,我的心情随着朱鹮的保护工作起起伏伏。
一开始,跟着春雄在野外观察朱鹮,想象它们翱翔天际的美丽样子,很是怡然惬意。
后来,朱鹮数量不断减少,所有人都无可奈何,那种感受,即使只是看文字,也很让人心痛。
我不喜欢讲什么口号,因为口号往往忽略了最真实,最具体的情感和表达。
这本《朱鹮的遗言》就没有什么大词,只是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但往往,也是这样的文字和故事,才更让我们有所体悟。
✨24.《我的二本学生》黄灯
这本书虽然称作教学札记,但实际上,书中涉及具体教学内容的并不多,它更像是一份80后、90后的成长图谱。
十几年里,黄灯除日常上公共课、做班主任外,还在本科生中开展了「导师制」,和学生建立了一种在教学体系之外的师生关系。
她始终关注学生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很多学生毕业后依然和她保持联系。
可以说,她不仅教授知识,也主动介入并见证了这一代年轻人的命运与生活。
当我们阅读这一个个年轻生命的故事时,也渐渐看到了这一代人身上的「一种结构性、整体性的困境」。
✨25.《烧纸》李沧东

大家都知道李沧东是韩国大导演,但在成为导演之前,他其实是个小说家。
他的电影充满人文关怀,深度介入现实,却并不流于表面。
这本《烧纸》,也是一样。
书中不仅有战争带来的创伤,历史遗留的问题,代际之间的矛盾,也包括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
它们共同构成了韩国80年代生活的图景,而这一切,都被李沧东细腻、生动地捕捉到小说之中。
✨26.《秋园》杨本芬
如果你喜欢《平如美棠》,那么,你很可能也会喜欢《秋园》。
这是一个普通中国女性的个人史。北伐、抗战、建国、土改、文革、改开,时代的大潮浩浩荡荡,小人物的生活载浮载沉。
自己所能把握的,实在少之又少。
整本书的叙述,按时间顺序展开,并没有特别的结构,行文也朴素自然。
写作的对象,只是一个中国动荡社会中的普通家庭。
或许正是因为普通,才吸引我们一直看下去。
我们听多了宏大叙事,看多了「重要人物」的回忆,却对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的生活,所知甚少。
✨27.《顿悟的时刻》张悦然
这是一本关于小说阅读和写作的书。
张悦然以自身经验出发,带我们走进小说写作的现场。
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小说写作中的一些课题,诸如人物、冲突、情节、视角、结尾;第二部分则是对五位国外作家和他们的作品的解读。
与其他谈论小说的书不一样,在谈论这些构成小说的要素时,张悦然往往是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去展开的,关于「情感的支点」「敌人的馈赠」,都非常有启发。
✨28.《纳闷集》
和许多专业的漫画家相比,匡扶不那么在乎技法,他看重的是通过漫画来讲故事。
他的故事,与这个时代密切相关,或者说,与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密切相关。
每一格漫画中都散发着关于疲惫生活的描述,婚姻,家庭,成长,工作……所有人都被困住了。
有些人在寻找改变,有些人观察到了,但是并不行动。匡扶画出,写下了这些观察和行动。
所有破碎的心,都可以在这些故事里得到理解。
没有对的,错的,好的,坏的,生活就是这样千疮百孔,暗流涌动,凝滞不前,但是,总有一些灵光闪动的瞬间,给你抚慰。
✨29.《如何再次拿起书》雅各布斯
雅各布斯太好玩了,他虽然是个教授,但一点也不严肃,事实上,他有点讨厌严肃。我也一样。
在这本小书里,他不仅吐槽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还顺道吐槽了大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以及那种所谓的「警惕派」阅读者。
他的核心观点,只有一条,那就是:随性而读。
他还谈到了读书的方方面面,每一条我都举双手赞同,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
✨30.《文化失忆》克莱夫·詹姆斯
克莱夫·詹姆斯是著名评论家、记者、作家、诗人、翻译家、电视节目主持人。
这本书由百篇人物评论组成,从阿赫玛托娃、博尔赫斯、加缪、香奈儿、卓别林,到费里尼、菲茨杰拉德、希特勒、普鲁斯特和茨威格,贯通哲学、历史、政治、文学和艺术,串起一部包罗万象的20世纪文化史。
作者博闻强识,文字雅顺,还有很强的个性,看他臧否人物,可太有意思了。
虽然书很厚,但读起来很爽。
最后:
重新看了一遍,发现上面的书,绝大部分都出版于2020年。
这么看来,作为一个书评人,或者说读书博主,我还挺敬业的嘛。
不过,今年希望自己可以多看一些经典老书吧。
往时间的上游,游一游。
最后,请记住我们这个长久的约定:
不止读书,读书不止!
文 | 魏小河
本文首发于魏小河(ID:weixiaohedehe)
不止读书,品质生活。
这里有魏小河的读书、电影、生活分享。
从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十点书店经授权转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