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课丨体育总局的这把火本不该这么“旺”

从当前“国乒罢赛风波”的舆论态势判断,体育总局这把舆论之火估计还得烧一段时间。在圈内习惯了“老大思维”的体育总局在应对舆论危机方面,可能真的需要有些“卧薪尝胆”“忍辱奋发”的危机思维了。

直到现在,我始终认为体育总局的这把舆论之火本不应该如此旺、这么猛、这般烈。

回顾事件发酵至今,我们可以进行一番探讨。

【一】

时间回到23日晚19点,马龙、秦志戬、王皓等许多国乒队员、教练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条意味深长的微博“这一刻我们无心恋战......只因想念你,刘国梁”,为当晚成都弃赛给出了理由,之后马上引爆网络。

事实上,这个阶段虽然热度急速上升,消息很快传遍全网,但其实选择擅自弃赛的教练和队员并未占多少舆论优势。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发微博时间一致、内容相同,足以说明是预先策划好的,具有组织性二是给出的理由其实比较牵强,从微博内容上看,队员教练之所以选择弃赛全因想念突然被上调乒协副主席的刘国梁,看似情理之中,但忽视了这种突然的弃赛罢赛会对已买票的观众和整个球队造成负面影响,并非毫无槽点。(那么,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队员是在输球后,哪怕是故意输球,再发这条微博呢?

这个阶段是舆论引爆期,吃瓜群众、围观网民的心态多是“一脸懵逼”,怀揣着各种“发生了什么”“怎么回事”“什么原因”的追问心态渴望在围观和讨论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而在这时,体育总局新闻发言人以重语态高压谴责发声,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公众对发帖队员“弱势”“被动”的情感印象,而发言人宣称运动员任何时候都要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放在首位,更是令舆论情绪偏向了队员,舆论随即出现第一波负面转折,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一是基于社交媒体的热点讨论往往会对重语态表态产生情感抵抗;二是互联网的舆情讨论“情感”要比“对错”重要;三是强调爱国主义,易加重网民对体育总局后续将对发帖队员教练严肃问责的大量担忧,从而产生维护球员教练的立场倾向。

对此,我认为应对互联网上的突发舆情,尤其是拥有大量粉丝的体育明星、娱乐明星,官方在表达原则立场和权威观点时,表达方式和语气语态的选择应十分慎重,要因势而变、因时而动,刻板式的强硬表态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如果体育总局事后表态,在谴责无故弃赛的立场上,辅以“弃赛会令喜爱的观众受伤”“完全可以赛后表达诉求”等讲理式说明,降低谴责语态,舆论效果可能就会不一样。

【二】

时间来到24日晚21时49分,中国乒协官网刊发《道歉信》,以“球员意气用事”“球队管理问题”等角度试图解释国乒弃赛的原因和反映出的问题,目的也很明显,希望得到舆论谅解。

客观地讲,乒协这篇《道歉信》还算及时,从内容上看已经代表了体育总局的官方态度。但由于受之前舆论已初步形成“对峙”体育总局的不利局面,道歉信中关于“损害了中国乒乓球队秉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等部分措辞更是加剧了网民的抵触性质疑和对峙性攻击,针对刘国梁任乒协副主席背后的“权力斗争”逐渐开始成为后续网上讨论的焦点,话题出现大幅度偏离,开始引向对体育总局G局长个人的反感性扒皮和攻击,该局长也迅速成为各大平台热门搜索词汇。

舆论出现这个局面,主要是因这期间网上众多讨论帖文陆续遭到“限制”“屏蔽”等公关式处理,令公众产生了抵触和反感,一度造成“越限越火”“越屏越火”的对峙局面。其次,则是广大网民对刘国梁和整个国乒球队有着极高的个人评价和专业评价,再加上每一位发微博的球员和教练,都拥有庞大的社交粉丝群体,形成了支持声势的“集从”效应;另外,体育总局对任命宣布时机及方式的错选也是一大原因,难免会令外界猜疑此次任命是针对刘国梁个人的“明升暗降”和“剥夺实权”。

【三】

时间到达25日凌晨,樊振东、许昕等众多队员相继通过微博发《道歉信》,然而内容一模一样,人称更是与个人致歉毫无关联、甚至相违背,再次引发公众对体育总局将致歉信强加个人发布的不满和声讨,舆论对体育总局的对峙态势开始演变成对立攻击,舆情进一步异化。

从目前事件的网上态势判断,体育总局在应对突发舆情事件上“完败”,应当吸取深刻且惨痛的教训,对这次事件造成的社会及国际影响、引出的教训反思及今后的工作教训,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估,重新审视当前行政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建议主要有以下三个,前文已进行大致罗列,简要概述如下:

一是作出类似重大改革和决定前需要引入充分的网上风险研判机制,对牵涉面广、影响大的重大改革决策和决定要进行充分的风险研判和系统评估;二是针对体育圈复杂的文化背景和人群特质,要抛弃简单粗暴的“行政思维”,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慎重对待对待可能引发争议的专业性问题,逐步形成共识,有序有步骤推进改革;三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与成绩观,要经得起专业推敲和实践检验,唯政绩观要不得,唯成绩论同样不可取。

【四】

舆情最能透视问题和现象。结合个人所感,提出如下看法和判断,谨代表个人观点。

一是体育圈内确实存在“山头”“帮派”滋生与蔓延的土壤。这与体育圈内特有的江湖文化及教练队员间强大的亲情纽带紧密关联,这其实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教练队员日夜相伴、如师如父,有天然的情感立场非常正常;另一方面,运动员要想在运动场上取得好成绩,拼的是血性、拼的是激情,有血性、有激情的运动员往往重感情,自然就会站队。后续有网民爆出弃赛队员和教练都曾师从C局长,也就显得很正常,是不是真有暂且不论,至少是存在土壤。

二是假设真如一些网民猜测,任命乒协副主席是释C局长权,而众弟子发微博掀起舆论是反击的话,如果按照目前网上态势,这把火越烧越旺,短期来讲对G局长不利,毕竟火旺起来后,后续处置还是要顾及社会影响和民意感受的,但C局长如此不顾社会影响进行反击,难免会被刻下“不顾大局”的负面印象,长期来讲,不是好兆头。

三是因为体育总局应对突发舆论的无能,接连导致舆情偏离、异化,造成恶劣的社会和国际负面影响,该局管理层及主要负责人可能面临内部问责。


(0)

相关推荐

  • 朋友圈,戒了!

    生活,本身是一部辩证法.比如得与失,忙与闲,舆论与舆情. 一.日常穿着是舆情的高发地 放眼我们身边,一些体制内的人,沾染了不少社会习气,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脖子上挂着很粗的链子,耳朵上前后摇晃的珠子 ...

  • 舆情可以这样玩?—“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二十七

    舆情可以这样玩? 石显专权后,担心逼死萧望之这样的大儒,天下舆论不平,就推荐当时的经术名家贡禹为御史大夫.贡禹随是明经洁行的人,但石显对他有恩,他也感念,因此元帝面前对于外戚和宦官专权,他绝口不谈,舆 ...

  • “跪式窗口”舆情应对为何网民不买账

    近日热播大剧<人民的名义>中光明区"跪式办事窗口"有了现实版,14日有网友在网上上传了几张图片,郑州社保局办事大厅一窗口柜台设计"不高不低",让办事 ...

  • 周末的舆情课丨如何解开“目的”与“方式”的舆论困局

    本周,墩爸略忙,一堆事实在压得有点喘不过气来,导致对舆情课的思考出现偷懒苗头,更新不及时.思考不到位,对读者极度不负责,诚恳接受各位留言的批评. 赶着周末,必须补上. 这次,我们讲讲因混淆" ...

  • 舆情课丨“猪队友”离你可能只有这个能力的距离

    在如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一个细节.某个瞬间.几个动作很会引发外界联想讨论,存在网上舆情负面风险.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约见什么人,跟什么人合影,与什么人谈合作,都要树立极强的舆情风 ...

  • 舆情课丨利己,原罪?

    这两天,我在朋友圈刷到了许多狠批"利己主义"的文章,大多用词激烈,不由让人产生一种"利己即是原罪"的情绪错觉,发人深思. 分析文章后发现,这些文章大多引用一些& ...

  • 舆情课丨“算法误导”可能是至今仍被忽视的严重问题

    "算法误导"可能是一个至今仍被忽视的问题.新闻客户端.搜索平台.媒体网站乃至购物平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种针对用户"浏览习惯""关注倾向"& ...

  • 舆情课丨“汤兰兰”案风波已起,如何才能回归理性平息?

    前言:因个别媒体盲目追求轰动效应,随意外泄新闻当事人真实户籍信息,引发社会强烈不满,导致网上争论对峙态势不断加剧."汤兰兰"案在经历连续多日占据舆论风口浪尖后,热点走势.话题讨论均 ...

  • 舆情课丨有些部门常常陷入“经常性背锅”“习惯性躺枪”

    与企业打交道较频繁的政府部门,在应对一些负面舆情时,一定要善于传导网上舆情压力,否则很容易陷入"经常性背锅""习惯性躺枪"的舆论怪圈,白白折损自身公信力. 观察 ...

  • 舆情课丨从江歌案、保姆纵火案中读懂舆论的“补偿”规律

    社会的共识性判断一旦与现实存在差距,就会通过舆论的方式进行针对性反馈,这就是舆论的"补偿".今天这堂舆情课,我们用案例来详细讲讲舆论的这一规律. 前段时间,江歌案连续引发全网争论, ...

  • 舆情课丨“反制性举例”也会存在弊端

    今天的这堂舆情课,是我基于对近年来互联网舆论形势观察和分析后得出的个人判断,我认为十分重要,非常希望能引起各位的注意. 前些年,每逢全网性热点舆情,尤其是涉警.涉医.涉军.涉司法这类带有强烈政权影射暗 ...

  • 舆情课丨圣诞节要来了

    下周日就是西方节日-圣诞节.从近年来相关舆情总体情况判断,我认为随着相关话题逐步趋热,网上很可能会出现一批以"国人骨气"之名,集中借助社交新媒体强烈的"非黑即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