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 | 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喘证医案一则
张某,男,63岁。1998年2月13日初诊。
患喘证20余年,每逢冬季即发,近几年呈明显加重趋势。去年入冬以来,喘证又发,治未及时、有效,致卧床不起,饮食不进。中药治肺、治肾俱不应,开胃运脾法遍试,徒增脘腹胀满。诊视,患者卧床,喘促呻吟,不咳,胸廓膨隆,双肺满布干鸣音,脘腹板硬。自诉胃脘部饱胀刺痛而不得饮食。舌质暗红,舌苔黄白腻,脉浮大。气血不和,胃纳何以得开?先予血府逐瘀汤方疏气和血以“开胃”。
处方:柴胡9g,当归12g,赤芍12g,生地黄9g,川芎9g,桃仁9g,红花9g,枳壳12g,桔梗9g,怀牛膝9g,炙甘草9g。3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1998年2月16日二诊:
药后患者胸脘饱胀大减,能进稀粥。考虑脉浮大为虚极之象,亟待补之。上方加人参9g、炙黄芪30g、熟地黄18g,再进3剂。
1998年2月19日三诊:
病情进一步好转,上方熟地黄改为30g,继服。
之后渐减行气活血药力,渐加扶正药力,患者胃口渐开,喘满渐平,精神渐复,终以补肾活血收功。
黄芪
“喘家”久病,金、水、土三脏俱衰,治金、治水碍土,治土又不应者,当以条达气血为急务。
中医的很多认识和理论只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适用,而非普适。
实喘治肺,虚喘治肾,中土衰者培土为急。然“喘家”久病,金、水、土三脏俱衰,治金、治水碍土,治土又不应者,当以条达气血为急务,气血和畅,诸脏才能得到温煦、濡养,才可能恢复生机。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洵不虚言。
本案正气虚极,理当急以扶正。但气血不运,补药徒增胀闷。而疏调气血一旦见效,扶正之药必须及时跟进,否则正气不支,气血终不得行。方书中多说黄芪、熟地黄进服易腻膈胸闷,那是正虚不甚,似本案大虚,越是进大剂黄芪、熟地黄,胃口越是大开。中医的很多认识和理论只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适用,而非普适。
本文摘自高建忠老师《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从张仲景到李东垣》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高建忠
编辑:釋慧祥